前言:北京時間5月6日,IBM的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在一年一度的IBM Think 2020大會上全球 “云首秀”,根據他4月6日正式就職時發(fā)布的公開信,我們認為這是他正式上任后帶領IBM向世界遞出的首張“信任名片”。國內企業(yè)、媒體也許對IBM的這位新任CEO不甚熟悉,因此我們特地整理此文,向大家講述他可能和我們有關的“小故事”,希望他能讓您感到親切、值得信賴、肯予合作。
IBM的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
“我是一位野鴨迷。”
——節(jié)選自Arvind Krishna領英的自我介紹
藏不住翩翩少年
1980年,一名18歲的印度少年拉著行李離開了他中學時代求學的地方——康納市(Conoor),前往被譽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最頂尖高等學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qū),繼續(xù)他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大學深造,他就是現在成為擁有109年歷史的IBM第十任、也是第一位非美國本土出生的印度裔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
康納市位于印度最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西北地區(qū)(Tamil Nadu,印度28邦中的第11大邦),和在它北邊僅有不到200公里直線距離、素有“印度硅谷”之稱的班加羅爾同處于印度大陸中軸線的德干高原上,平均海拔500-600米,常年溫度在20-28度之間,氣候宜人,是印度著名的避暑勝地。
Arvind只是在康納市完成了他的高中學業(yè),他實際上是于1962年出生于與泰米爾納德邦北部接壤的安得拉邦西戈達瓦里市(West Godavari, Andhra Pradesh,印度第5大邦)。西戈達瓦里市因位于印度中南部最大的河流戈達瓦里河以西而得名,離東部孟加拉灣最近的海岸線只有60多公里。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講著美麗的古傳泰盧固語,跳著優(yōu)美且另人驚奇的酷奇普地舞蹈(Kuchipudi)。在當地語言原義中,“安得拉”和“泰盧固”都是同一個意思,都是“像蜂蜜一樣甜”的意思,只是為了區(qū)分,把語言叫“泰盧固語”,把居民叫“安得拉人”,所以按照當地語言,IBM的這位新任CEO可算是“安得拉,像蜂蜜一樣甜的人”。
Krishna是一個擁有極深厚歷史淵源的印度姓氏,中國大唐圣僧玄奘從印度帶回中土的佛經典籍和由其口述、由辯機編撰的《大唐西域記》中均有所記載,至今在西戈達瓦里市的行政區(qū),仍有一個直接以Krishna命名的克利須那縣(地區(qū)),可見其歷史的強盛。Krishna一詞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指深藍到如黑色一般,以黑色能吸收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來代表它具有吸引一切的能力。這個姓氏倒是與他在IBM的經歷巧合。在IBM文化中,像Arvind這樣一畢業(yè)就來到公司的員工被稱為“純藍”,入職不到5年的稱為“淺藍”,超過5年的稱為“深藍”, 他于1990年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博士畢業(yè)后直接加入到IBM,至今正好30年,算算應該也是到了 “深藍得如黑色一般” 了吧。
亞洲最大的淡水湖科萊魯湖(Kolleru)、印度第二大深色咸水湖普利卡特湖(Pulicat)都在安得拉邦,所以這里有多個著名的動物保護區(qū)、鳥類保護區(qū)以及國家公園,野鴨、短頸野鴨、針尾鴨、琵嘴鴨、紅頭潛鴨、赤膀鴨、黑翅長腳鷸、反嘴鷸、張嘴鸛、五彩鸛、鸕鶿等長期在此安居,給Arvind留下了美好但零星且短暫的童年回憶和少年時光。
由于父母工作的緣故——Arvind的父親是一名陸軍軍官,累銜至少將,母親在部隊的福利院工作,常常面臨工作調動,因此他的少年求學之路并非坦途。他在距出生地西北方向1500公里的德里圣瑪麗山學校完成了小學學業(yè)(Mount St. Mary’s school, Delhi),又在距德里北邊200公里的北阿坎德邦首府德拉敦的圣約瑟夫學院完成初中學業(yè)(St Joseph’s Academy, Dehradun),然后在距德拉敦以南超過2000公里的康納市斯坦斯高等中學完成了高中學業(yè)(Stane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Conoor),最后憑己之慧考入印度理工學院在北方邦的坎普爾校區(qū),從東至西北,到南再到北,Arvind的少年求學之路在印度大陸上畫下了一個大大的三角。
頻繁的異地求學經歷并未對Arvind的學業(yè)造成負面影響,相反他總能迅速融入新環(huán)境,結交新朋友,適應新學校的學習生活,并很快名列前茅——用IBM的內部語言體系來描述,就是“Arvind是IBM難得很‘Social’的一名CEO”。也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略顯顛簸的求學經歷,不但使得他除了擁有明顯超過周圍同齡人的聰慧,在從事專業(yè)技術研究后,也使得他比一般的技術人員具備更包容的性格、更活躍的個性、更開闊的視野、更快速的學習、也更善于適應環(huán)境并從環(huán)境當中獲取幫助。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也許對Arvind本人和他生活過的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感到陌生,但是我們的文化對它們并不陌生。唐玄奘從印度取回來的657部佛經典籍卷帙浩繁,講述著古印度的人文地理,極大延展和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根據唐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記》再創(chuàng)作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也成為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由唐玄奘帶回、并最終盛行于中國至今的大乘佛法,安得拉邦是重要的發(fā)祥地;唐玄奘在印度學成、受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為古印度18名國王、3000位大小乘佛法師和外道2000人講佛,“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的事跡,位于今天的北方邦;《西游記》里佛祖大雷音寺的原型、唐玄奘在印度的主要學佛圣地那爛陀寺位于坎普爾以東550公里處的比哈爾邦境內,當時與曲女城同屬于戒日帝國。
1985年,Arvind從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qū)畢業(yè),獲得技術學士學位(B. Tech),同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學習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并于1991年正式結業(yè),獲得博士學位。這里發(fā)生了一件軼事,Arvind在伊利諾伊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布魯斯·哈杰克(Bruce Hajek)非常衷愛這名弟子,并極力促成了他和一位美麗姑娘的婚事,現在他們共同成為兩位孩子的父母。
“我相信創(chuàng)新始于狂熱的好奇心、對終身學習的熱情、以及對未來的不懈關注。”
——節(jié)選自Arvind Krishna領英的自我介紹
嶄頭角而立華年
1990年12月,28歲、風華正茂的Arvind Krishna正式入職IBM研究院,彼時距他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yè)、拿到博士學位證書還早了幾個月。將他招入IBM、成為他在IBM的第一位老板和領路人、后來成為印度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的因德·戈帕爾(Inder Gopal)對他記憶猶新,戈帕爾后來對媒體回憶說:“Arvind在很多技術上很聰明,而且他和別的應屆博士生一般會缺乏商業(yè)頭腦和行業(yè)智慧不同,他對行業(yè)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
然而,盡管Arvind在學業(yè)上獲得了非凡的成績,也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但是在一個出現過6位諾貝爾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19位美國科學院院士、69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和榮獲過5個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0個美國國家技術獎章的IBM公司中工作,他真正的技術生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在入職IBM之后,Arvind經歷了一個技術爬坡的過程。
憑借著與生俱來的聰慧、獨特求學經歷所造就的快速學習能力、以及夜以繼日的勤奮工作,Arvind的這個技術爬坡過程進展非常迅速。在他入職滿四年后的1995年1月24日,他取得了自己在IBM的第一個技術成果專利——《無線局域網自適應介質接入控制方案》(Adap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me for wireless LAN.),美國專利號為NO.5384777。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專利,規(guī)約了一個局域網(LAN)內多個遠端站和中心基站間進行無線通信時的訪問控制機制,這一思想至今在新的基站通信機制之中仍有體現。自此Arvind在技術上進入了高產期,基本以每年2-3個技術成果的速度在技術道路上挺進,直到2003年他開始從專業(yè)的技術研究崗逐步向技術管理崗過渡前,他一共獲得了15項重要的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韓國、日本、包括中國在內的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注冊成多個專利,根據IBM員工網頁顯示是66個,其中在中國注冊成專利的正是他所獲得的第一個技術成果《無線局域網自適應介質接入控制方案》,中國專利號為NO.ZL94103316.3,因此IBM的這位新任CEO對我國的移動通信建設是曾經做出過直接貢獻的。
由于IBM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Arvind涉獵多個技術研究領域,包括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尤指無線通信)、網絡與計算機安全領域、無線網絡與分布式計算領域,在他逐漸向技術管理崗位過渡后,更廣泛地涉獵到Watson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區(qū)塊鏈領域、量子計算領域、混合云計算領域等等。在領英上,Arvind被科技領域的同行和IBM同事們認為他在多達40個技術分類當中有所建樹,其中在云計算、企業(yè)架構、企業(yè)軟件、商業(yè)智能、SaaS、解決方案架構、IT戰(zhàn)略等領域得到高度認同,尤其在云計算上,獲得了71位同行專家和246位IBM專業(yè)同事的認可。作為一名首席執(zhí)行官,擁有如此廣泛而深厚的技術底蘊在IBM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在個人技術爬坡這樣一條道路上,Arvind一走就是接近19年,直到2009年8月他被正式任命為原IBM信息管理軟件業(yè)務總經理(General Manag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才以另外一種身份、以另外一種方式領導IBM繼續(xù)引領世界,向科技之巔邁進。在這19年中,除了取得豐碩的技術成果,Arvind也得到了來自IBM的技術肯定,他分別獲得了IBM研究部門RFID獎、IBM優(yōu)秀技術成就獎、IBM杰出技術成就獎等。因德·戈帕爾說:“他做的每件事都有明確的技術或業(yè)務基礎。我可能并不總是同意,但我尊重他的判斷,他通常都是對的。”
“Arvind有著獨特的才能——他總能將深刻的技術理解與關于行業(yè)以及競爭的深刻理解進行百科全書式地結合起來。”
——因德·戈帕爾(Arvind Krishna在IBM的第一位老板、印度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成大器天命壯年
2013年1月,年富力強的Arvind Krishna被任命為IBM系統(tǒng)與技術集團(IBM Systems and Technology Group,簡稱IBM STG)的開發(fā)與制造業(yè)務總經理,此前在IBM信息管理軟件業(yè)務總經理的職位上,他用了三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使該業(yè)務增長了50%,證明了他不但可以是一個杰出的技術人員,一位可以帶領研究項目團隊的技術專家,還可以是一名能夠領導超大型集團團隊作戰(zhàn)的商業(yè)領導者。在開發(fā)與制造業(yè)務總經理的崗位上只是再一次驗證他是否真正具備這一穩(wěn)定能力。他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通過廣泛采用開源技術標準的方式領導了以數據為中心的IBM開發(fā)與制造業(yè)務的戰(zhàn)略變革,證明了自己確實具備穩(wěn)定的超大型商業(yè)領導者素質,因此他很快被委以更重的責任,于2015年1月被正式任命為領導IBM全球研究院的高級副總裁兼董事,進入IBM全球最核心的管理層。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Arvind領導的研究院推動了IBM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qū)塊鏈、云計算、以及納米技術等眾多新興核心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開創(chuàng)了IBM公司的混合云業(yè)務戰(zhàn)略架構,這一戰(zhàn)略架構正在改寫全球云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越來越多的公有云平臺開始追隨IBM的混合云步伐。在他擔任云和認知軟件的高級副總裁前后,持續(xù)主導了對紅帽(Red Hat)340億美元這一IBM史上規(guī)模最大、也是美國科技史上第三大的收購案。
榮譽也紛至沓來,他分別獲得了兩所母校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qū)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杰出校友;曾擔任全球最大的技術協會“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和世界第一個計算機學會“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圖靈獎評選單位)”的期刊編輯,并在技術會議和期刊上發(fā)表了大量文章;他被《連線》雜志評為“創(chuàng)造商業(yè)未來的25位天才之一”,以表彰他在區(qū)塊鏈基礎工作上所做出的貢獻。
2020年1月31日,他被正式任命為IBM第十任首席執(zhí)行官,4月6日,伴隨著一封全球公開信,他正式就職。原來前面的30年都只是積累,真正的終極考驗才剛剛開始!
眾所周知的IBM史上第四次重大轉型已經連續(xù)進行數年,數年來IBM發(fā)生著不計其數的量變,但質變遲遲未見到來,不僅是IBM的員工,外界也在翹首以盼IBM史上的第四次質變,所有人的目光此時都落在了他身上,希望他能帶領IBM縮短從量變走向質變的時間,此刻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不知結期,他的任務更顯得格外艱巨。然而不論如何,融匯了東西方文化的Arvind Krishna值得眾人期待。
要想獲得成功,Arvind Krishna需要把他在少年求學時所獲得的特質賦予IBM——善于迅速適應環(huán)境并從環(huán)境當中獲取幫助。對內他需要IBM全員真誠地給予他一致的行動力,對外他需要客戶、合作伙伴、媒體、政府、組織、機構肯予他誠摯的信任與合作。在北京時間2020年5月6日IBM Think 2020大會上,Arvind將作為IBM的新CEO首次全球亮相,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看法與想法,值得期待。我們認為這是他正在努力獲取環(huán)境幫助所向世界遞出的“信任名片”。
再后來的故事我們還不知道,因為仍在未來,但是它們一定在我們手中,由我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文 / 藍中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