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新物種,為什么海信干成了?

家庭流量入口爭奪戰(zhàn)愈演愈烈。

在冰箱、彩電、洗衣機、空調四個必備大家電中,冰箱是唯一一個需要24小時開機的家電,人機交互性頻繁,用戶粘性高。這樣的優(yōu)勢讓冰箱成為僅次于電視的家庭流量第二入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于冰箱的智能化,行業(yè)里喊了很多年,各家也有不少探索。但硬件上的“小修小補”始終與冰箱保鮮的核心功能關聯度不高,沒有解決食材管理的消費痛點。

直到4月25日,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引領冰箱行業(yè)真正進入智能化。

冰箱新物種,為什么是海信干成了?

>>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轉折點

“揚眉吐氣!”4月25日,海信冰箱公司助理副總裁趙興全程看完海信RFID食材管理冰箱上市發(fā)布會,發(fā)出來自心底的慨嘆。

他是冰箱行業(yè)19年的“老兵”了。2001年,海信的第一臺冰箱就是他參與研發(fā)的。在他的職業(yè)生涯里,見證了冰箱技術的不斷演變與革新。

從單純的制冷到溫區(qū)隔離,從單門、兩門、三門再到對開門、多門、十字門和法式,從單一到復雜,冰箱不斷進化。尤其是近年來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智能冰箱開始走進用戶家庭并占據重要位置。

但在趙興的描述里,這一次RFID食材管理冰箱的上市,對海信、對行業(yè)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這是冰箱真正智能化的轉折點!”趙興說。

圍繞冰箱智能化,行業(yè)內的企業(yè)已經有了諸多探索。作為智能化賽道上的激進者和創(chuàng)想派,海信在2012年發(fā)布了國內首款大屏冰箱,并在此后一直不斷技術迭代。也正是在探索智能化的過程中,趙興和同事們發(fā)現,市面上智能冰箱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些距離。

“雖然近年來行業(yè)都在提智能,將大量的開發(fā)資源都集中在了硬件上面,與冰箱保鮮的核心功能關聯度不高,并沒有進一步解決消費者的食材管理及保鮮痛點。從這個意義上,之前的智能是偽智能。”海信冰箱公司常務副總裁馮濤說。

〉〉“要做就做最優(yōu)解”

回歸產品本質,做好食材管理,對冰箱的核心功能進行升級,成為海信研發(fā)新一代智能冰箱的方向。

而讓冰箱智能管理食材的前提,首先是實現自動識別食材。也就是說,智能冰箱必須首先解決“看見”冰箱里有什么食材,然后才能對食材進行智能管理以及進一步指導烹飪美味健康佳肴。

至于冰箱真正智能的第一步,目前行業(yè)里常見的是攝像頭識別技術,缺陷非常明顯。“如果前面的食材把后面的遮住,攝像頭只能看到一部分,另外頻繁開關門產生水汽,也會影響識別率。在冷凍區(qū)和變溫區(qū),攝像頭識別更是沒有一點辦法。”海信冰箱研發(fā)團隊判斷,攝像頭識別技術只能作為識別技術的補充,不會成為主力。

與攝像頭識別技術相比,RFID技術與生俱來的可障礙識別、穿透性強、批量讀取數據、使用壽命長具有先天優(yōu)勢。

作為構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RFID已經廣泛應用于很多行業(yè)。如沃爾瑪、麥德龍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使用RFID供應鏈管理技術,迪卡儂、優(yōu)衣庫等服裝品牌在全球門店中引入RFID技術進行服裝的管理控制及調度等,同時也解決了防偽問題。

不過,由于技術門檻過高,一直以來很少有企業(yè)成功將RFID成功用于家用冰箱領域,加上RFID信號容易被瓜果等含水量大的食材屏蔽,更是沒有一家企業(yè)能夠將RFID技術應用到冰箱的冷藏區(qū)。

“從用戶體驗角度,如果只把RFID技術用在冷凍區(qū),那也只是偽智能。”既然要做,就要做最優(yōu)解。趙興和同伴們想做的是一項引領行業(yè)的技術——通過RFID技術實現冷藏室、冷凍室、變溫室全領域食材的識別與管理。

“研發(fā)人員從內心來講,當然是想做突破性、領先性的技術”。海信家電集團研發(fā)中心電控研發(fā)部副總經理彭漢光回憶,2018年開始冰箱公司針對RFID技術進行技術預研,在此過程中RFID技術成本逐漸下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圍。經過內部評估,2019年底,明確的產品化項目組正式成立。向技術無人區(qū)的挺進,開始了。

〉〉獨特的1+1〉2優(yōu)勢

與技術跟隨者可以“沉浸在產品開發(fā)的確定性工作中”不同,技術嘗鮮者要與不確定性一路相隨,在煎熬中摸索與前行。

研發(fā)過程中,趙興和同事們遇到了太多此前沒有遇到的技術問題。最煎熬的還是行業(yè)內公認的難題——冷藏區(qū)RFID技術方案。由于冷藏區(qū)很多食材含水量太大RFID信號難以穿透,需要不斷的研討實驗驗證方案。最初的一版方案,辨識度只有50%。“一遍遍改方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效果就是提升不上去。有的研發(fā)工程師感覺不可能做好,甚至要打退堂鼓。”彭漢光說,得知這種情況,海信家電集團總裁段躍斌召集項目組開會鼓舞士氣,同時幫助調動海信集團內部所有能夠調動的資源支撐項目研發(fā)。

此時,海信作為國內同時在黑電和白電領域兼具強大實力的唯一一家企業(yè),技術聯合優(yōu)勢互補的研發(fā)優(yōu)勢充分展現。

“如何進行天線布局、如何屏蔽信號,我們是‘門外漢’,但海信通信公司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而且與之前合作的外部公司不同,通信公司的同事接到我們的需求后,會第一時間幫助想解決方案,對產品體驗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趙興說,在海信通信公司的技術扶持下,現在RFID在冷藏區(qū)的一次性識別率已經接近100%,遠遠高于圖像識別技術。“這在項目開發(fā)初期,是無法想象的指標。”

如果RFID技術是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眼睛,那么AI智能技術就是會思考的大腦。而在冰箱大屏交互AI功能上,海信冰箱委托海信視像和聚好看公司進行技術開發(fā)。“在整個冰箱行業(yè),大屏交互體驗上各家的效果都差不多,大多都是由同一個技術公司輸出方案,體驗不是很好,與電視有很大差距。這次委托視像開發(fā),無論是軟件界面還是系統架構、交互體驗,效果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真正體現了彩電行業(yè)老大的技術實力,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海信家電研發(fā)中心副總經理鮑雨鋒說。

“別看冰箱屏幕比電視屏幕小,但可以說‘五臟俱全’,涉及終端、系統端、語音等,我們整體投入了數十人的人力。”2019年年底,海信視像軟件產品規(guī)劃經理肖媛加入海信RFID食材管理研發(fā)團隊,負責冰箱屏產品開發(fā),力在打造一款“有溫度的智能產品”。這是肖媛既往研發(fā)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海信技術價值觀的貫徹——相比之下,集團內部的兄弟公司更能充分理解冰箱公司的產品需求。

獨特的1+1>2的技術優(yōu)勢加持,剩下的就是拼速度、拼時間了。熬夜加班成為家常便飯。

4個多月的煎熬之后,研發(fā)團隊換來了等值的回報?,F在,他們可以自豪地介紹海信食材管理冰箱的“黑科技”——冰箱全域都實現了RFID技術,這是行業(yè)內沒有先例的技術突破。

同時,海信食材管理冰箱不僅可以監(jiān)控食材的數量,按照食材使用的頻率,提醒用戶及時補充或清理,還可實現智能食譜推薦營養(yǎng)膳食建議,解決用戶冰箱里面有什么、可以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這三大痛點,為用戶提供健康、食品、美食、娛樂及養(yǎng)生五位一體的服務,真正實現對冰箱食材的智慧管理。在語音交互功能之外,它還連接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電視云平臺聚好看,看電視聽音樂追綜藝,都可以與烹飪同步進行。

“過去幾年來,我們一直全身心投入做我們最擅長的事情,那就是用創(chuàng)新的科技,制造最優(yōu)秀的產品,為用戶提供最具品質的服務。以前大家總是想,未來,技術能預測我們的需求,管理我們的食材,讓生活更便捷、有趣。此刻我想說,未來已來,就在現在,海信食材管理冰箱就是全新起點。”發(fā)布會上,馮濤的講話底氣十足。

〉〉一個全新的起點

的確,這不是終點,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現在,趙興和同事們已經投入到海信食材管理冰箱2.0版的研發(fā)。如果說1.0版是海信冰箱與海信視像、通信公司三方合作的成果,在他們的規(guī)劃藍圖里,還想串聯起海信集團更多的資源。比如,通過與國家級智能家居示范平臺聚好聯的合作,打通食材生態(tài)供應鏈,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實現無接觸配送,成為生鮮供應商和用戶之間的溝通渠道、信任紐帶。

未來的智慧廚房場景,正在一一展現。

海信的圖謀不止于此。

在數十年搭建的產業(yè)架構基礎上,海信已經布局了5-10年的智慧生活戰(zhàn)略,通過聚好看、聚好連、聚好用、聚好吃、聚好玩、聚好學等“6聚”生態(tài),實現從家庭到社區(qū)到城市的全場景智慧生態(tài)。

在客廳,被各項技術全副武裝的電視,正成為可以鏈接無限場景的家庭私有云中心、顯示中心和控制中心,成為家庭流量的最重要入口。連續(xù)16年中國市場第一的海信,已經建立起無可復制的技術壁壘。

作為家居中為數不多的24小時開機的非移動終端,冰箱的人機交互性頻繁,用戶粘性高,這樣的優(yōu)勢讓正它在成為僅次于電視的家庭流量第二入口。海信食材管理冰箱這個新物種,將讓海信在這場家庭流量爭奪戰(zhàn)中的競爭力更加強勁。

就在4月初,為配合智慧生活戰(zhàn)略的全面落地,海信重啟“有愛,科技也動情”品牌口號,讓技術賦予產品和服務更多想象力與可能。

這是一幅讓人向往的圖景——“在‘家’這個核心載體中,我們享受到的是新型的社交關系;我們感受到的是有態(tài)度的屏幕、有故事的數據、有內容的場景、有溫度的智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