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云數據:強黨建 育人才 做公益 促發(fā)展
作者:新華日報
黨建工作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發(fā)展高速公路的“指向標”。作為中國云計算服務領域的領跑者,華云數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云數據)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將公司黨建融入企業(yè)工作,大力培養(yǎng)和引進黨員人才,開展多種特色黨建活動,讓黨組織成為推動發(fā)展、服務員工、凝聚人心、回饋社會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為企業(yè)發(fā)展的行穩(wěn)致遠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把牢黨建“方向盤” 按下人才“快捷鍵”
華云數據作為一家云計算服務公司,秉承著“創(chuàng)新之道,唯在得人”的理念,一直以自主、可控、安全的產品立足于市場。成為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獨角獸”企業(yè)之后,公司更加明白創(chuàng)新和人才對于公司的重要性。
目前,全公司有74名共產黨員,其中核心骨干占比高達百分之十,分布在無錫、北京、廈門等多個城市。目前,華云數據在無錫、合肥、臨沂都已成立了黨支部,黨員們有了自己的組織歸屬。
“華云以適應企業(yè)發(fā)展要求為目標,將黨建工作融入企業(yè)人才選拔與培養(yǎng)的過程中。” 華云數據黨支部書記陸君表示,通過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一支對黨忠誠、勇于擔當、技能過硬的人才隊伍已經加速建立起來。
除了面向全球吸納頂級人才外,華云數據還積極投身于人才培養(yǎng),從校園出發(fā),與教育部合作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
結合自身特點,華云數據早在2018年就與高校展開第一批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在“物聯(lián)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幾個方向上與高校進行深入合作,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銜接,深入推動校企雙方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為華云數據自身未來的發(fā)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創(chuàng)新是華云的DNA,人才是華云的重要資產。”在華云,每一項員工的活動都完美詮釋了“員工才是企業(yè)最寶貴的財富和核心”這一宗旨。
華云數據黨支部每年都會舉辦“家庭日”活動,為員工和家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放松、相聚的機會。每次家庭日活動還會為員工異地的父母、孩子送去節(jié)日禮物。
每年,華云數據黨支部都會跟公司人力行政部門一起,為員工集中舉行生日會,讓大家在忙碌的日子里放慢腳步,感受生活原有的味道,釋放壓力的同時,也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近年來,公司黨支部還積極引入黨建資源,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和活動,與山水城黨建指導站積極互動,各項學習教育從不缺席,主動策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還順勢安排黨員們學習使用消防設備、應急處置和火災逃生技巧。
釋放黨建“正能量” 做好公益“助推器”
2020年11月26日,華云數據黨支部發(fā)起“讓愛傳遞,感恩節(jié)慈善義賣捐贈活動”,向延安宜川閣樓村小學捐贈慰問物品,包含全新的衣物、學習用品、書籍、體育器材等。與以往不同的是,所有捐贈慰問物品均采用快遞寄出的方式。
之所以用這種方式,華云數據黨支部書記陸君說,之前在去云南捐贈時,受贈方特地買來一整只羊招待他們,這讓陸君心里很不是滋味。“招待我們的一頓飯可能抵過他們十天半個月的飲食支出,與其這樣,倒不如不去拜訪,把省下來的錢用在這些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
正是這樣一件小事,讓陸君決定此后的捐贈都以“不見面”方式遞送到他們手中。重在做實事而不是流于形式,成為華云做公益的重要導向。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以往寧靜美好的生活,作為云計算領域的領軍企業(yè),華云在疫情期間一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在口罩一直緊缺的情況下,華云數據董事長許廣彬親自組織海外采購,想方設法爭取到海關通行證,向湖北、江蘇、安徽、福建、北京等地相關單位先后捐贈醫(yī)用口罩超過20萬只,還累計捐贈了價值500多萬元的IT設備和醫(yī)療防護物資。
除了為疫情受災區(qū)捐贈,華云數據還希望通過云計算的力量來幫助社會盡早復工復產。華云數據將自身的公有云、協(xié)同辦公等系列解決方案,在疫情期間向無錫市企業(yè)免費服務,幫助一些企業(yè)解決當下的困難,提升工作效率,實現(xiàn)經營互聯(lián)網化,助力化危機為契機。
“同樣的一塊鐵,可以鋸融消損,也可以百煉成鋼;同樣的一支隊伍,可以碌碌無為,也可以成就大業(yè)。” 華云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表示,華云數據將持續(xù)積極踐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用更多的愛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
把創(chuàng)新精神根植心間,讓黨建文化深入企業(yè),腳踏實地的步伐背后,是華云數據甘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一份篤定。貫徹這樣的理念,華云數據在新時代的發(fā)展道路上,高擎黨的旗幟,發(fā)揮云計算的力量,繪就屬于華云的濃墨重彩。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