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樂、趣店仍存在學生借款,上市之路能順利嗎?

分期樂、趣店仍存在學生借款,上市之路能順利嗎?

9月19日訊,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化名)在分期樂上申請到了12000元的額度,其中樂卡借款額度為6000元。她在開通樂卡的時候選擇的是“我未工作”,學歷選擇的是“本科在讀”。

同一天,張麗在趣店也申請到了1500元的借款額度,趣店并未向她核實過學生身份。

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yè)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貸款。”此前,銀監(jiān)會、教育部、人社部曾在2017年6月28日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從事校園網貸業(yè)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fā)校園網貸業(yè)務標的,根據自身存量業(yè)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

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6月28日之后,仍然有不少大學生卷入借貸風波。目前不少貸款APP的大門仍然向大學生敞開。一些平臺回避了借款人的學生身份,一些平臺則在明知借款人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仍然向學生發(fā)放了貸款額度。例如,分期樂在填寫了“本科在讀”后,個人信息中有“重要朋友”一項,可選擇“室友”、“同班同學”。愛又米在申請中有驗證學信網的步驟。

分期樂、愛又米:仍可借給學生

盡管監(jiān)管叫停校園貸,但大學生仍能從多個平臺上借款。學生在分期樂、愛又米申請時均填寫了學生身份,仍然拿到了貸款額度。

目前,主打客戶群體為年輕人,規(guī)模較大的網貸平臺包括分期樂、愛又米、趣店等。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多名學生從上述平臺可以借款。

9月12日,大四在校生舒同(化名)以手機號注冊了分期樂賬號,該APP的“樂卡”一欄顯示只要開通該服務,就可以獲得日利率0.049%的借款。

舒同告訴新京報記者,點擊“開通樂卡”后,分期樂APP跳出了“我是學生”和“我已畢業(yè)”兩個選項,選擇“我是學生”后,需要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學校和學歷信息、緊急聯(lián)系人信息以及個人銀行卡號。最后經過刷臉認證,獲得了貸款額度8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舒同獲得貸款的過程中,明確選擇了“我是學生”這一選項,并在最后成功獲得了借貸額度。

據了解,分期樂曾獲得京東戰(zhàn)略投資,其官方網站介紹,分期樂是“受年輕人歡迎的潮流時尚分期商城”。安卓平臺安裝頁面顯示,分期樂APP在安卓機上的安裝次數已超過447萬。

記者發(fā)現,9月13日,分期樂APP進行了認證更新,將“開通樂卡”之后的選項更改為“我已工作”和“我未工作”。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在申請時選擇了“我未工作”,在填寫本人信息時有“學歷水平”的選擇,其選擇了“本科在讀”,并按要求填寫所在學校和入學時間,隨后的“緊急聯(lián)系人”資料中,除直系親屬父親、母親,還有“叔伯姑姨”可供選擇,而“重要朋友”一項,可選擇“室友”、“同班同學”、“男/女朋友”。該資料填寫頁面中,可以“選擇聯(lián)系人”從手機通訊錄中一鍵導入。

在完成一系列申請后,張麗從分期樂獲得12000元的額度。從申請到獲得12000元的額度,張麗僅花了11分鐘。而在樂分期現金借款“借的到”中推薦使用樂卡借款,可借額度為6000元,單筆可借100元-2000元,日利率為0.049%,隨借隨還,最長可分期36個月,并顯示“小額借款,3秒到賬”。

同時,在借款頁面中,還推薦了其他借款軟件,最高可借1萬元到5萬元不等。在最終借款時,需要掃描身份證,完成實名認證即可到賬。

大二學生小杰則在另一家網絡分期平臺愛又米上獲得了借款額度。

9月13日,大二在校生小杰注冊了愛又米平臺賬號。他在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聯(lián)系人等基本資料后,獲得了3000元的借款額度。小杰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在資料填寫過程中,愛又米平臺提示,如果填寫了銀行卡和手持身份證照片并驗證學信網(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是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惟一網站。)三項,可以提高貸款額度,自助審核預計可以獲得最高20000元額度。

網絡分期平臺愛又米的宣傳語是“年輕人安全可靠的消費金融平臺”。這款APP原名為“愛學貸”,曾經的宣傳語是“一家專注為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服務的網站。”據其網站介紹,愛又米業(yè)務2016年完成了用戶群體的延伸,平臺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并完成了中順易領投的C輪融資。

一直使用愛又米的大三在校生小王表示,她一年前在該平臺申請借貸時需要確定學生身份,平臺客服會打電話給她的擔保人以及室友確認其還在上學。目前,她的“舊賬”還未還完,但依然可以借新貸款。

大四學生張麗9月16日在愛又米進行身份認證時,在學歷水平中選擇了“未畢業(yè)-本科”,需要選擇自己的學校、學歷類型和入學時間,接下來進入“學信網驗證”,需要提交學信網賬號和密碼,如果沒有學信網賬號,可以選擇“馬上注冊”,并表示“愛又米承諾保護信息安全”。通過最后一步“刷臉驗證”、“手持身份證照片”和“學信網信息”驗證后,張麗收到愛又米APP的客服電話和申請?zhí)崾?ldquo;已幫您生成了一筆提額訂單,請保持電話暢通,審核通過將獲得最高12000元信用額度。”

昨日,記者致電分期樂客服電話,其稱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可以申請業(yè)務。記者稱是大三學生,能不能通過審核,客服回答可以申請試試。

記者撥打愛又米客服電話,其表示,只要是18周歲到40周歲,大專學歷以上,都可以申請。大三學生還未畢業(yè)能否申請?該客服稱,只要滿足上述基本條件,都可以申請貸款,具體能否申請成功要看審核結果。

趣店:學生申請未詢問是否為學生

學生從趣店應用上拿到了貸款額度,但在審核過程中,并未被詢問是否為學生。業(yè)內人士認為是在打擦邊球。

9月13日,大三學生小王下載了趣店應用,在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并使用手機號和手機服務密碼驗證信息核實信用后,得到了1500元的借款額度。

小王嘗試借款100元,借期一個月,平臺顯示該項借款需要103元月供,其中包含3元的“服務費”。按此計算該月利率為3%。而從注冊到申請貸款成功的過程中,趣店都沒有向小王驗證其學生身份。

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也下載了趣店應用,上午10時43分開始注冊信息并綁定本人實名認證的支付寶賬號和芝麻授信,10時53分申請通過進入審核,11時06分就完成了“基礎授信”,張麗和小王一樣獲得1500元額度,授信過程為23分鐘。又花了10分鐘,張麗順利地從趣店借到了錢。

趣店審核中“互聯(lián)網信用評估”一項中顯示,根據用戶手機信息進行認證,并收集身份、賬單、通話信息等信息用于認證,并告知“運營商將會發(fā)短信告知您,我們從網上營業(yè)廳查詢過您的詳單,這是認證您信息的正常過程。”但在張麗申請和審核全程中,趣店APP并沒有對她“是否為學生”進行過驗證。

趣店(原校園分期平臺“趣分期”)曾獲得包括螞蟻金服等多家公司投資,在校園貸監(jiān)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是轉型較早的校園貸平臺。2016年7月,“趣分期”升級為趣店集團,2016年9月趣店集團宣布已暫停校園地推業(yè)務,專注于消費金融業(yè)務。目前其簡介為“國內面向年輕人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

也有主打年輕人群的網絡貸款平臺已經關閉了大學生的借貸之門。

9月13日,大二學生小娟在一家平臺申請借款,經過身份認證、手機認證、綁定銀行卡等流程后,小娟被告知“資料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認證失敗。小娟向客服詢問為何認證失敗,客服回答稱小娟沒有達到審核標準,“可以去我司的另一小額信貸平臺嘗試,條件是年滿18周歲并參加了工作,在校生無法申請。”

“2009年左右,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但學生信貸的需求仍然存在,市場規(guī)律下各類校園貸的‘側門’才向學生打開。最近一年,教育部發(fā)了許多次文件,直至今年6月,政策定調關閉了非銀行機構校園貸這一‘側門’。但目前距離銀行校園信貸服務的‘正門’充分打開還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在大量的需求下,不少信貸平臺以迂回的方式繼續(xù)為大學生提供貸款并不奇怪。”****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石鵬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一些網貸平臺不核實大學生身份就發(fā)放貸款的行為,可能涉及該貸款機構沒有盡到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戶)原則,但對于到底什么程度的了解算充分,什么程度的了解不夠充分,目前并沒有也很難有明確標準。

校園貸“穿上”年輕貸的“馬甲”繼續(xù)給大學生借錢,是否違規(guī)呢?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分析稱,“屬于打擦邊球的行為。”

目前眾多網貸平臺面向的客戶是18周歲以上的年輕人,如何區(qū)別其中的大學生?“18周歲和學生身份,是很難界定的。18歲可能是社會打工者,而25歲以上也可能是在讀的博士研究生,還在校園里。所以校園和年輕人,是交合的概念,目前來看很難將二者厘清。”一位業(yè)內人士說,“所以很多網貸機構不承認自己是校園貸,或者是偽裝起來的校園貸,對用戶不做甄別,借款周期多為7天到三個月,利息非常高。”

該業(yè)內人士透露,“目前校園貸最大的問題,是網貸機構不做消費使用用途的核查,學生的正常消費大部分是良性的,出現問題的校園貸多存在于多頭借貸,如果學生陷入賭球或者賭博,就淪陷了。”

學生貸款APP仍多,專三本四不做

9月12日,新京報記者以“校園貸”和“學生借款”等信息在APP商店搜索時,發(fā)現不少主打客戶為學生的借貸類APP依然活躍。

記者在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商店中簡單搜索“學生借錢”關鍵詞,仍能搜索到大量相關貸款APP,其中不少直接以“大學生借款”為名。

比如,“大學生貸款分期極速版”在簡介中表述為“大學生的借錢神器,信用良好就能借到”;“零零期分期小額貸款”自稱“大學生手機現金信用貸款錢包閃電借款”;“99分期”則表示其是一款“專為大學生打造的分期購物消費APP”。容易貸學生版,是容易貸旗下面向專科本科大學生快速手機借款的平臺,只為大學生提供急用錢的借款,并在APP中打出口號“讓青春不留遺憾”。小額借款APP也在借款條件中表明“18歲以上用戶,身份證即可借款”。“專科貸”、“我來貸”等則表示專為年輕人服務,“最快3分鐘借款3萬”。

此外,一款名為“名校學貸”的APP介紹為“靠譜的大學生貸款分期”。一款名為“不貳錢包”的APP則在首頁中打出了“專注于在校大學生的小額借款服務”廣告。

新京報記者發(fā)現,“名校學貸”APP的借款額度在500元到2000元左右,月利率3%,申請借貸之前的必要步驟是進行學信網認證。

9月12日,新京報記者以在校生身份咨詢不貳錢包APP客服時,客服明確表示學生可以借貸,但“專三本四不能做,還需要提供學校、成績、逾期等信息,審核很嚴格”。并向記者索要學信網賬戶密碼,在遭到記者拒絕后,客服表示“你這么小心不適合做網貸。”

在見到記者猶豫后,該客服稱,只要記者提供基本資料和照片就可以幫助申請另一款APP“馬上貸”的貸款額度,并表示“馬上貸額度8000元,分12期,每期還887.64元,到賬后我們收取20%手續(xù)費,也就是1600元,您實際到手6400元,通過率非常高。”

部分“年化利率”高過高利貸,高的超500%

在多部門聯(lián)合禁令下,今年6月以來雖然校園貸有明顯收緊,但學生還是能從不少網貸APP中“拆東墻補西墻”。新京報記者發(fā)現,部分網貸利率和隱藏的手續(xù)費,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是因為學費丟了,不敢給家里說。怕家里知道又要挨罵。”今年大四的河南大學生高峰(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正好在學校里看到有各種小廣告,想著就試一下,寫的利息也不高可以分期還,覺得自己可以還得起。但后來才發(fā)現還有各種管理費。

高峰慢慢發(fā)現自己還不上,就又借其他的平臺,拆東墻補西墻,以貸還貸,父母給的生活費大部分也用來還賬。就這樣,高峰半年內從38家網貸機構借款,欠賬金額也從最開始的7千多到了現在的5.2萬。

從八月份開始,無法補上大窟窿的高峰開始收到許多催收信息,“整天提心吊膽,怕他們聯(lián)系老師和家長。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不管有什么要記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網貸,之前還在想那些新聞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發(fā)生到自己身上才發(fā)現,一步錯,步步錯。”

高峰的38家網貸,都屬于小額借款,最多的一筆4000元,最少的一筆僅300元。為了以貸養(yǎng)貸,有時候他一個月會連續(xù)申請十家。而這些借款時間有些發(fā)生在部委明令禁止校園貸之后。2月11日他第一次借款,今年6月后借款愈加頻繁,他在7月借款24家,8月借款9家。

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于網貸機構來說,學生是很優(yōu)質的客戶。因為在上學,所以不擔心他會賴賬跑掉,每個月有家長給生活費,算是收入穩(wěn)定。而校園貸門檻低,周期短,回款快,消費頻次高,所以瞄準這一群體的網貸大爆發(fā),最早介入的幾家大平臺也掙得盆滿缽滿。”

“很多借網貸的學生最初可能只想買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分期每個月幾百塊錢是可以承擔的。只要是合理消費,就是可控的。怕就怕學生迷上賭球、賭博,就會陷入多頭借貸,越借越多。”該業(yè)內人士說,“問題就出在,各家平臺風控也很松,有的學生可以借四五十家。”

新京報記者在高峰的借款列表中看到,他從38家借款平臺中,共借本金52655元,其中期限最長的2個月,最短的僅1周,大多借款時間為1-3周的短期借款,而新借款的理由清一色為“還貸款”,至今他還款6886.14元,加上利息未還金額為53110.37元。在半年內除去本金多出7341.51元的利息。其中8月初有一筆在“先花錢”APP的1000元借款,為期7天。手續(xù)費為98元,到手902元,相當于周息9.8%,“年化利率”509.6%。而目前一般信用卡貸款日息為0.05%,年息約為18.25%。

9月13日,小王在愛又米平臺成功借出了100元貸款,一個月還清,結果顯示應還金額為105.83元,按此計算該平臺的月利率高達5.83%,年化利率高達近70%。

根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銀行“正規(guī)軍”能否“補位”?

校園貸要開正門,堵偏門。專家認為,一年之內銀行難以滿足目前大學生的信貸需求。

9月10日到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天津地區(qū)的多家高校,校園布告板已經鮮有校園貸小廣告。

“前兩年開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校園貸的廣告,現在校園里干凈了很多。”大三學生小楊告訴新京報記者。

高校在開學時也對學生上了校園貸“第一課”。8月31日,清華大學發(fā)布通知,對于發(fā)現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的事件要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及學校主管部門,并會同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將危害消滅在初始狀態(tài)。未經校方批準,嚴禁任何人、任何組織在校園內進行校園貸業(yè)務宣傳和推介,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發(fā)現的不良校園貸進行舉報。

今年6月,網絡借條管理平臺“今借到”發(fā)起“今濟計劃”,尋找陽光投資人,解救陷入多頭借貸的大學生,計劃發(fā)起初期就有3121位學生求助。該平臺負責人馬衛(wèi)東介紹,今年7月以后新增的校園貸案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之前每天有十幾個學生求助,現在降低至每天兩三個學生,這和多部門監(jiān)管、社會媒體對校園貸案件的披露有關,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警醒作用。“校園貸目前最重要是走向規(guī)范化,正視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

有一項針對江蘇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86.2%的大學生反對校園貸,支持的比例仍有13.8%。一個月1到2次使用頻率的大學生達到6.2%,三個月使用1到2次的達到15.7%。相比于透支信用卡,校園貸的便捷性,是這些超前消費學生屢次套現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21日,在銀監(jiān)會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就對校園貸引發(fā)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會上提出,要加強互聯(lián)網金融與信息科技風險防控,持續(xù)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加強商業(yè)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此后,建行、中行、招行、青島銀行等推出了“校園貸”相關產品。

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宣布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額度在1000元至5萬元之間。該產品可全額提現,一年內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息。產品投放初期,額度將控制在5000元以內,未來將隨著學生本人的良好信貸記錄逐步提高額度。

中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據介紹,該產品業(yè)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到6年,覆蓋畢業(yè)后入職階段。同時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

9月11日,工行正式宣布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

銀行“正規(guī)軍”能否起到“補位”作用?“校園貸目前大部分用戶是二、三本高職院校中的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這部分學生的合理需求怎么滿足?銀行實現這一職能是最好的。”陳永偉說,“但目前來看承擔校園貸的銀行,瞄準的其實還是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信用比較好,出于風控的原因,一些需要錢的大學生,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

“當前來看,違規(guī)校園貸需要整治,但一刀切禁止,還不現實。”陳永偉認為,“如果把校園貸完全禁止,這些學生的貸款需求,可能轉向更地下、更隱蔽的‘校園貸’,危害會更大。”

“要改變當下各類校園貸款平臺仍然活躍的現狀,達到政府的監(jiān)管目的,除非銀行這一‘正門’打得足夠開。但目前銀行才剛剛恢復校園貸款業(yè)務,距離完全滿足市場要求還需要一定時間。根據我的經驗,至少一年之內銀行仍然無法滿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信貸需求。”石鵬峰表示。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9-19
分期樂、趣店仍存在學生借款,上市之路能順利嗎?
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化名)在分期樂上申請到了12000元的額度,其中樂卡借款額度為6000元。她在開通樂卡的時候選擇的是“我未工作”,學歷選擇的是“本科在讀”。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