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稱中國海外收購大潮漸行漸遠 全球市場將做調整)
美媒稱中國海外收購大潮漸行漸遠:全球市場將做出調整
核心提示: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市場需要適應昔日無處不在的中國競購者如今銷聲匿跡的情形,無論當初的并購潮興起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全球資產的價格都可能會下降。
資料圖:瑞士巴塞爾先正達公司總部。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美媒稱,曾經,中國對海外資產的需求似乎永無止境,一路推高了從美國國債到跨國企業(yè)再到豪宅等各類資產的價格。但如今,在市場力量和資本管控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流向海外的收購資金呈減弱之勢。面對新的局面,全球資產市場將不得不做出調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3日以《中國海外收購大潮漸行漸遠》為題報道稱,隨著中國的出口自2000年代初蓬勃發(fā)展,加上外國投資紛紛涌入,中國央行用這些流入資金購買外國政府債券,主要是美國國債,以控制人民幣的漲勢。中國央行在隨后的10年間不斷購債,在推高全球債券價格的同時也壓低了債券收益率。中國后來開始投資其他資產類別,通過政府投資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買入摩根士丹利和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的股份。
報道稱,中國海外收購的方式在2014年發(fā)生了變化,當時美國開始退出量化寬松,中國的增長也出現(xiàn)放緩。普通中國人擔心,多年來穩(wěn)步上漲的人民幣可能會因中國經濟放緩而貶值。無論個人還是企業(yè),都急于將資金轉移出中國,于是開始在全球積極收購知名資產和高端物業(yè),中國公司的一輪海外并購潮由此開啟。
2016年2月,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同意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殺蟲劑生產商先正達,成為中國公司收購外國公司的最大交易。中國公司收購推動豪華物業(yè)售價飆升,加劇了溫哥華和悉尼等多地的房地產泡沫,那些被中國買家視為理想目標的公司也因此身價大漲。由于擔心資本外流,中國政府開始在2015年、2016年加強資本管控,但并購交易仍不斷進行,直至今年政府限制個人對外資金轉移,不鼓勵公司進行海外非理性交易。據(jù)Dealogic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公司海外并購額同比下降27%。
對中國公司海外并購提供過咨詢的一位銀行業(yè)人士稱,中國競購的短暫泡沫期現(xiàn)已結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shù)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