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加速推進中藥材國產化 日企稱中國中藥資源恐枯竭)
資料圖:北京某中藥店 中新社發(fā) 張婭子 攝
核心提示:報道稱,中國的中藥材價格上漲也顯示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某日本漢方藥廠商的高管擔憂地表示,“10年后中國可能會出現中藥資源枯竭問題”。
參考消息網2月1日報道 日媒稱,中藥源自中國,卻在日本不斷自主而發(fā)展形成了“漢方藥”。日本的漢方藥此前一直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料,即中藥材。而目前,日本的制藥公司等正推進各種舉措,試圖在日本國內獲取此類原料。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31日報道,三島柴胡是傘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朝霧藥草目前在約64公頃的田地上栽培三島柴胡,每年收獲約20噸??蛻羰侨毡咀畲鬂h方藥企業(yè)“津村”。津村采購三島柴胡主要用于生產治療感冒和癡呆癥的漢方藥。
報道稱,津村掌握著日本國內醫(yī)療用漢方藥的八成以上市場份額,目前正在擴大從日本國內采購中藥材。除了朝霧町之外,該公司還主要從北海道夕張市和高知縣越知町等6個地點采購作為原料的中藥材。
目前,在津村每年采購的數千噸規(guī)模的中藥材中,中國產占八成,日本產僅占15%。雖然比率沒有明顯變化,但2016年度的日本國內采購量已經比2006年度增加了四成,在該公司使用的約120種中藥材中,日本國產占到了約30種。
津村的一位相關負責人高林耕平表示,為了“讓農戶充分形成正在生產用于醫(yī)療的產品這種意識”,正在向農戶傳授栽培方法,或出租農機和加工機械。該公司的負責人每年數次走訪種植地進行指導,告知農戶“馬上到摘心時間”等等。此外,該公司還在獲得朝霧町農戶的建議后,開發(fā)了在土上覆蓋薄膜進行種植的自主栽培方法。
津村這樣的日本制藥公司為何會尋求在本國內采購中藥材呢?人們最初認為原因之一是隨著對健康抱有強烈關注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率不斷提高,漢方藥在日本國內需求的增加。但是,在采訪其他企業(yè)后,背后的另一個原因也浮出水面。
“如果中藥材也能在日本國內采購,就能大力宣揚日本制造”,龍角散的社長藤井隆太如此強調。
龍角散已經開始將咽喉藥“龍角散DIRECT”等使用的桔梗由中國產改為秋田縣產。雖然數量仍然很少,但藤井社長說,“甚至有香港的中藥企業(yè)想采購日本產中藥材。日本國產中藥材的需求有可能增加”。
報道稱,在訪問日本的中國游客中,龍角散以及津村等日本產漢方藥與中草藥制劑備受歡迎。
在中國的網站和旅游指南上,日本制漢方藥與中藥制劑被廣泛介紹。換言之,如果不僅是成品藥,而是作為原材料的中藥材也是日本生產的話,吸引力將進一步提高。
報道稱,在經濟發(fā)展迅猛的中國,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
日本漢方生藥制劑協會對中藥材的平均采購價格進行對比發(fā)現,日本產中藥材2006年的平均采購價格為1千克2494日元,2016年上漲至3019日元。另一方面,中國產中藥材2006年的平均采購價格為690日元,而2016年上漲至2.3倍的1570日元。
日 本產中藥材的價格是中國產的約2倍,目前從中國進口仍然更為便宜。不過日本武田制藥工業(yè)的子公司武田消費者保健公司的產品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高內誠二表示 “將通過削減栽培管理和流通等方面的成本”來摸索推進中藥材的日本國產化?;蛟S在不久的將來就能以與中國產接近的價格采購到日本產中藥材。
報道稱,中國的中藥材價格上漲也顯示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某日本漢方藥廠商的高管擔憂地表示“10年后中國可能會出現中藥資源枯竭問題”。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