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小不董
編輯|李信馬
題圖|IC Photo
作為一種金屬元素,“鋰”在近幾年成為了熱門話題。
碳酸鋰和氫氧化鋰是制造動力電池正極的主要原材料,動力電池又是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的核心部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認為,從資源端來說,鋰是一種“白色的石油”。他曾表示:“鋰的重要性不亞于石油等戰(zhàn)略性資源,一旦開采出現瓶頸,可能會跟石油一樣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索?!?/p>
雖然戰(zhàn)爭還沒有爆發(fā)的跡象,但在市場上,圍繞著“鋰”的爭斗卻日益激烈。
近些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讓鋰價飛漲。2021年初,碳酸鋰還是5.3萬元/噸,2022年底,已經漲到了56萬元/噸,上漲超十倍,讓一眾鋰業(yè)巨頭賺的盆滿缽滿。
但今年年初,碳酸鋰價格卻開始一路下跌,4月底跌至17.64萬元/噸后一度回升,但又逐步下跌。據Wind數據,時至12月20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跌至10.1萬元/噸。
近一年碳酸鋰價格變化
圖片來源:Wind
鋰價(文中為碳酸鋰價格)的下跌,是個好消息還是個壞消息?這個問題對新能源產業(yè)鏈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企業(yè)來說,有著不同的答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鋰價“跳水”
鋰價的起伏,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
碳酸鋰來自于鋰礦,鋰礦是指含有可提取鋰的礦物或巖石,主要分為硬巖型和鹽湖型兩種。硬巖型鋰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等國家,鹽湖型鋰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國家。
2016年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車和電子產品需求的爆發(fā),讓鋰電池供不應求,碳酸鋰價格迅速上漲,從而引發(fā)了全球范圍的鋰礦熱,資本市場爭相投資,加大對鋰礦的開發(fā)和儲備。
自2017年4月以來碳酸鋰價格變化(單位:人民幣)
圖片來源:Wind
2018年底至2020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經濟下行讓大眾的消費意愿也大幅度降低,使鋰電池供大于求。同時,鋰電池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讓鋰電池的性能和效率不斷提高,這也使得碳酸鋰價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供需不平衡和庫存積壓,導致碳酸鋰價格下跌。
進入2021年,全球經濟逐漸復蘇,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的需求重新增長起來,對鋰電池的需求增長,帶動鋰價又出現大幅回升。尤其是在2022年,持續(xù)處于45萬人民幣每噸以上的高位。
不過,繁榮背后,隱藏著崩塌的危機。畢竟,需求的增長再快,也比不上采礦業(yè)生產的速度快和穩(wěn)定。據TrendForce發(fā)布的《2023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yè)鏈市場供需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鋰產量達到約86萬噸碳酸鋰當量(LCE),并預計2023年全球鋰產量將達到121萬噸,增長超40%——這顯然快于市場需求的增長。
生產過剩導致供大于求,鋰價于是“跳水”,好日子到頭了。
二、吃最“肥”的肉,挨最“毒”的打
從深埋地下的礦藏,到飛馳的電動車上的電池,鋰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貫穿了鋰電池的產業(yè)鏈。我們將這條產業(yè)鏈簡單進行劃分,可以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
上游,是原材料的供應商,實現了鋰元素從鋰礦到碳酸鋰的轉變。中游,是電池生產商,實現了鋰元素從碳酸鋰到電池的轉變。下游,是電池的購買者,包括新能源車企等。具體來看,位于產業(yè)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們,決定了“鋰”的供給。在國內,處于上游的企業(yè)包括天齊鋰業(yè)、贛鋒鋰業(yè)、盛新鋰能等。前一年,它們賺到了最多的利潤,產量也隨之“大躍進”,觀察者網報道,今年1-11月,我國電池級碳酸鋰月度產量達到72850實物噸,同比增加53.79%。但在碳酸鋰價格暴跌的情況下,它們就成為受損最嚴重的一批企業(yè)。A股被納入鋰礦概念的公司共27家,前三季度營收平均同比下滑3.43%,凈利潤平均同比下滑63.47%??梢?,產量增加,收入卻減少,利潤更是驟降了一半多。
更痛苦的是,目前鋰價已經跌破了部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也就是說,生產越多,賠的越多。
國內碳酸鋰的原料主要來自西藏和青海的鹽湖、四川的鋰輝石、江西的鋰云母,以及外采的精鋰礦,制備成本依次增加。根據業(yè)內專家估算,使用鹽湖制備碳酸鋰,成本最低可至3萬元/噸,而鋰輝石制備碳酸鋰,成本約7萬元/噸。
《21世紀經濟報道》曾估算過,隨著生產的擴大,2022年,國內12家上市公司生產碳酸鋰的平均成本增加至12.44萬元/噸。而據《晚點財經》報道,寧德時代江西宜春項目碳酸鋰成本在每噸13萬至15萬元之間。
目前鋰價即將跌破10萬元/噸,也就是說,即使是擁有自有礦產的企業(yè),能不賠本繼續(xù)生產的,也只剩下少數了。整理了部分企業(yè)的前三季度財報,營收和利潤普遍下滑,表現不佳,尤其是利潤變化格外慘淡。
作為行業(yè)龍頭的贛鋒鋰業(yè),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56.8億元,同比下降6.99%,歸母凈利潤60.1億元,同比下降59.3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75.37億元,同比下滑42.76%,凈利潤1.6億元,同比暴跌97.88%。?
天齊鋰業(yè)第三季度營收85.76億元,同比減少17.14%,歸母凈利潤為16.46億元,同比減少70.89%。對于利潤的下降,天齊鋰業(yè)表示,鋰化工產品銷售均價下降,是導致鋰化工產品毛利下降的核心原因。
考慮到,不少新的鋰鹽項目也在陸續(xù)進入產能釋放階段,碳酸鋰供過于求的局面,很可能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碳酸鋰價格將在10萬元/噸甚至更低的位置運行,作為原料供應商的上游企業(yè),要苦熬的日子也許還遠著呢。
三、鋰電跌倒,車企吃飽?
鋰電池產業(yè)鏈的中游,主要涉及的是鋰電池的生產和制造,大致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和加工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一類是生產動力電池、3C電池和儲能電池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企業(yè),有的在上游的鋰礦有所布局,有的則沒有,原材料完全來自采購。
理論上對前者來說,鋰價下滑,就得承受和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一樣的壓力;對后者來說,采購成本有所降低是好事,但是銷售產品的價格也降低了,因為鋰電池價格的波動基本上與碳酸鋰是一致的。可實際上,并不能一概而論,整體來看,行業(yè)在今年普遍出現了利潤縮水的情況,但大公司的表現,明顯好于中小型公司。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鋰電池產業(yè)延續(xù)增長態(tài)勢,前十個月全國鋰電池總產量同比增長31%,總產量超過765GWh。雖然如此,但行業(yè)的利潤并未同比大幅增長。
在鋰礦上有所布局的鋰電池企業(yè)中,代表性的有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
寧德時代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2946.8億元,同比增長40.1%;歸母凈利潤311.5億元,同比增長77.05%。第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收達到1054.3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10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3%和10.7%。
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速放緩,引發(fā)了市場擔憂。花旗稱,寧德時代三季度營收和核心凈利潤小幅低于預期,分別下調公司2023-2025年的盈利預測4%、8%和9%。
億緯鋰能自2021年以來,先后收購了大華化工、金昆侖鋰業(yè)、興華鋰鹽等公司股權,加碼布局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區(qū)的鋰礦資源。今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營收355.3億元,同比增長46.31%;歸母凈利潤34.24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第三季度營收125.53億元,同比增加34.16%;歸母凈利潤12.73億元,同比減少2.53%。
?
財務表現看起來還可,不過其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對2023年的營收考核目標定為不低于700億元,如今三個季度才剛剛完成一半左右。
沒有鋰礦等資源傍身的企業(yè)中,長遠鋰科的業(yè)績與去年同期對比,基本上一個“慘”字就能概括了。前三季度,長遠鋰科實現營收83.65億元,同比降低34.11%;實現歸母凈利潤0.72億元,同比減少93.51%。
整理了五家同樣主營鋰電池相關的的企業(yè),其中Q3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上漲的企業(yè)一個都沒有??梢哉f,產業(yè)鏈中游的企業(yè),沒上游的企業(yè)那么慘,但也沒多好。
不過,對下游的新能源車企來說,這卻不是件壞事。曾有媒體測算過,一塊典型的70kWh容量動力電池組(磷酸鐵鋰),從年初到年末,物料成本下降了約1.5萬元人民幣,這讓新能源汽車有了更大的降價空間——今年車企也的確打起了價格戰(zhàn)。
四、供給與需求,蹺蹺板的兩端
碳酸鋰的供給量,和市場對鋰電池的需求,就像一個蹺蹺板的兩端,供給增長更快,鋰價就下跌,需求增長更快,鋰價就上漲。
上文提到,碳酸鋰的產量還在持續(xù)快速增長,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和發(fā)展,全球對鋰電池的需求也呈現爆發(fā)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對鋰電池的需求將增長14倍,到2050年將增長42倍。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決定了行業(yè)的未來。我們將在下一篇的年度盤點中,著重談一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度盤點?;氐戒囯姌I(yè),雖然行業(yè)發(fā)展減緩,但中國企業(yè)的商業(yè)版圖卻在擴大。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今年1-8月,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市占率擴大至36.9%,持續(xù)排名全球第一;海外市場份額達27.7%,比去年同期提升6.9個百分點。其中,在歐洲市場份額為34.9%,同比大幅提升8.1個百分點;在中美歐以外地區(qū)市場份額為27.2%,同比大幅提升9.8個百分點。
寧德時代方面介紹,歐洲市場是率先突破的海外市場,已全面覆蓋歐系本土車企。從合作車企來看,寧德時代與日韓車企密切合作關系,尤其是豐田、現代和本田等。
今年,億緯鋰能也把動作放在了海外投資建廠上,在匈牙利和馬來西亞都斥巨資建設電池項目。
雅化集團11月13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公司津巴布韋鋰礦項目一期今年即將投產,投產以后的鋰礦將陸續(xù)運往國內投入生產使用。
新能源市場未來將是無比龐大的,這一點,所有人都深信不疑,鋰價的起伏雖然讓不少企業(yè)倍感難受,但只要技術還在進步,效率還在提升,總會等到行業(yè)回暖。對上下游所有的企業(yè)來說,重要的是活下去,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不會缺少機會的。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