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X168財經網
11月25日訊,市場分析人士周四(11月24日)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官員正在努力就如何分配減產任務達成最終協議,各國部長9月份達成了初步減產協議。理論上講,如果減產哪怕帶來油價溫和持續(xù)上揚,所有OPEC成員國的絕對收入都會增加,所以達成減產協議有強烈的財政需求。
即便如此,所有成員國依然清晰地意識到,一項減產協議并不僅僅是關于對出口創(chuàng)收的短期提振,也會對海灣地區(qū)未來的區(qū)域勢力結構產生影響,這就加大了達成最終協議的難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及海灣地區(qū)的主要財力強國,沙特阿拉伯絕不會接受其主導地位有絲毫下降。而伊朗和伊拉克則不希望沙特鞏固其霸權位置。正是這種對區(qū)域勢力結構的政治影響,才導致4月份多哈會議上協商凍產協議的努力功虧一簣。沙特皇家法院當時予以否決,也可能再反對一次。
OPEC成員國必須設法讓減產總量至少達到64萬桶/日,也許最多應達到114萬桶/日,才能讓總體產量水平回到3250-3300萬桶/日的目標范圍。沙特已表態(tài)愿意削減產量,前提是各成員國公平地分擔減產任務,而且減產協議是透明的、可信的和可以核實的。
沙特官員曾表示,減產協議可以給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留出一些靈活性。這兩國都受到供應中斷的打擊,一些官員認為中斷是暫時現象。但伊朗對靈活性的訴求比較模糊。該國聲稱,其產量仍在恢復之中。
理論上,協商應圍繞普通議題,包括豁免要求,以及是使用成員國自己的產量數據來確定實施減產的基礎水平,還是使用來自“二手來源”的估計數據。實際上,協商則事關分配石油收入的深層問題,以及各方的外交、軍事與經濟實力,而正是這些因素導致談判過程如此艱難。
OPEC成員國據稱正在試圖達成僅為期六個月的協議,但產量分配可能被用來作為未來協議的基線?,F在達成的產量分配有可能會變成未來協議中的一部分,這是伊朗和伊拉克極力抗拒將其產量約束在低水準,甚至壓根不愿約束產量的原因。
沙特和阿聯酋目前的原油產量均為紀錄高位,而二者占OPEC產量的份額以歷史水準來看是相對偏高的。這兩個國家屬于維持現狀派,都希望依照當前的產量基線來計算出該凍產或減產多少。相比之下,伊朗的產量仍遠低于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zhàn)爭及美國制裁打壓產量前所及的高峰,此外,伊朗占OPEC產量的比重相對偏低。
伊拉克的產量目前處于歷史高位,但一如伊朗,其占OPEC產量的比重以歷史標準來看仍是偏低的。
伊朗和伊拉克屬于顛覆派,希望改變現狀。對于達成一項會確立當前產量基線并限制他們未來增產意圖的協議,并不是十分熱衷。
政治上的問題說明了任何會在11月底達成的協議可能只是部長層級的同意。只有得到政治上的支撐,至少沙特、伊朗和伊拉克的最高政治領袖有給出暗示,才有可能就產量分配達成最終協議。
如何達成可在短期內減產的協議,但又不出現對長期市場份額問題進行預先判斷,這讓OPEC的官員們頗為頭疼。OPEC的談判者有以下數種選項,以試圖達成有適度彈性的、模棱兩可的協議,目前看來至少已開始使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首先是要明確指出任何有關配額的協議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從而為該協議將來是否被延長或是作為未來協議的基礎預留下開放空間。
第二是給予選擇性的豁免,或者是直接點明,或者是允許成員國聲明他們不會被配額規(guī)定所限制。OPEC過去曾使用過這種策略。
關乎協議靈活性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圍繞基線的創(chuàng)新設計。在這方面,有很多機會制造出模糊不清的概念。
綜上所述,目前OPEC的減產局面不僅僅是在油市層面,更深層的是各成員國的外交角力和區(qū)域政治博弈,相信即使下周政策會議達成協議,之后的實施層面也會遇到不少問題,這就需要各成員國進行持續(xù)的磋商和合作。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