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何對微軟來說,2017年是艱難的一年)
微軟在并購方面表現糟糕,包括對諾基亞(Nokia)和aQuantive的收購,都導致了巨額減計。三年前取代鮑爾默成為首席執(zhí)行官的薩蒂亞·納德拉必須證明自己有能力領導微軟做好大規(guī)模并購。也就是說,這家軟件巨頭如何處理最近完成的對LinkedIn 260億美元的收購,將會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認為LinkedIn存在短板的人有許多。它的界面不太雅觀,而且總是在鼓動用戶分享消息并與他人互動,卻不管用戶是否愿意。真的會有人想給很久都不聯系的好友發(fā)送節(jié)日問候嗎?
不過LinkedIn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最主要的一點在于其擁有的龐大信息量。微軟希望利用這一大片數據寶藏,推動其面向企業(yè)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CRM)的發(fā)展。銷售人員可以利用這種軟件來尋找和追蹤銷售機會。
盡管LinkedIn的界面糟糕,還有垃圾消息變多的趨勢,不過這里擁有全球約4.67億用戶的數據。
微軟希望利用這些數據發(fā)展自己的商業(yè)軟件組合。如果你是使用Microsoft Dynamics CRM進行銷售管理的銷售人員,那么自動搜索頂尖公司特定崗位的人員,并將他們自動導入你的潛在客戶名單,就是個很有用的功能。這就是為什么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領域的領先網站Salesforce.com也想收購LinkedIn,只是他們的出價不如微軟。Salesforce.com的創(chuàng)始人和首席執(zhí)行官貝尼奧夫甚至用“M”來指代微軟存在的“壟斷”傾向。
大部分人之前并不會以這樣的術語來評判微軟。因為本世紀初,聯邦法院曾認定該公司存在壟斷,最后的結果卻是在技術細節(jié)上存在這種問題。在那之后,蘋果(Apple)的復興,以及谷歌(Google)、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和Salesforce本身的涌現,打消了一切認為微軟過于龐大和強力的想法。
貝尼奧夫抨擊微軟,稱這次收購屬于反競爭行為,要求微軟讓其軟件競爭對手使用LinkedIn數據。盡管如此,這次收購還是得到了監(jiān)管機構的批準,不過歐洲的監(jiān)管者要求微軟對社交網絡開放Microsoft Graph和Microsoft Office的插件,以及LindedIn的編程接口。
微軟需要改進上文提到的界面來增加LinkedIn的價值,公司表示他們已經著手開始做這件事。此外,微軟還需要在讓LinkedIn數據產生效益的同時,避免過多垃圾信息打擾到用戶。
Azure云服務是微軟在2017年必須大力推進的另一個關鍵領域,沒有人懷疑這一點。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戴夫·巴托雷蒂表示,迄今為止,微軟在云計算領域已經投入了巨資,效果也非常理想。他補充道,很少有其他科技公司能“攢下”50億到60億美元資金投入到云計算數據中心里。
Azure是在微軟全球各地數據中心里運行的大規(guī)模聯網服務器和存儲組,微軟正努力把它打造成一個包括Linux操作系統(tǒng)在內的開源軟件的平臺。雖然Linux系統(tǒng)曾深受這家Windows公司厭惡,但卻在幫助該公司的云服務進一步吸引Windows核心領域之外的開發(fā)者。
盡管如此,微軟仍需要證明有更多人愿意使用Azure。Azure被視為第二大公共云服務,但與亞馬遜的AWS相比卻相差甚遠。
微軟表示,公司的云業(yè)務出現了大幅增長。不過在他們公布的數據里,Azure和其他非云計算軟件包括本地運行的Windows Server全部被囊括在內。除非微軟公布具體數字,否則我們不會知道Azure究竟掙了多少錢。而在Azure的收入能夠與AWS比肩之前,這一點都不太可能實現。順帶一提,上個季度AWS的收入是32億美元。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