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子
4頁19日訊,一直以來號稱“永遠第一”的高盛,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周二,高盛公布第一財季業(yè)績,其實現(xiàn)凈利潤22.6億美元,合每股收益5.15美元,收入為80.3億美元。雖說這三項指標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但由于低于華爾街分析師此前的預期,遭到了一眾分析師們的唇槍舌炮。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分析師們都表示,我們很不滿意,后果很嚴重。他們全都向管理層逼問交易結果,尤其是固定收益方面的。
業(yè)績不及預期,讓高盛在面臨公司管理層調整之后更雪上加霜,首席財務長R. Martin Chavez還沒上任,就要開始成為問責的對象,而其對高盛為何會出現(xiàn)業(yè)績不及預期的解釋是,不得不承認高盛沒有很好地把握住市場行情,但畢竟總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得更好,不能僅憑一個季度的業(yè)績來評判一家公司。
高盛公布財報之后股價直線下跌,跌幅超過4%至215.24美元,創(chuàng)去年11月以來最低記錄。
其實高盛被分析師們問責,股價出現(xiàn)下跌,這些都是應該的,畢竟和摩根大通(JPM.N)、花旗集團(Citigroup)(C.N)、美國銀行(BAC.N)等同業(yè)相比,人家光鮮亮麗的財報皆好于預估,尤其是他們的交易業(yè)務表現(xiàn)強勁,高盛交易營收卻下滑2%。
不過,古人也說過“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低迷的業(yè)績中,高盛旗下的消費借貸平臺Marcus倒是沒有收到整體業(yè)績下滑的影響,仍呈現(xiàn)出平穩(wěn)上漲的態(tài)勢。
建一個自己的網貸平臺,要一張干凈的資產負債表
在線借貸平臺Marcus是于去年10月推出的,而高盛之所以想要成立自己的借貸平臺,主要是想與LendingClub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競爭分一杯羹,同時填補2008年經濟危機以后銀行在個人借貸市場的空白。無擔保貸款業(yè)務目前市場缺口較大,該平臺可以為具有較高信用卡債務的人群提供最多3萬美元,兩年到六年期并且無額外費用的個人貸款服務。
自成立以來,Marcus就廣受業(yè)內關注。此前,高盛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通用資本銀行以及其他銀行來擴大資金來源,為Marcus鋪好了路,使得高盛具備了更大的靈活性,能夠為該平臺提供更多的選擇,包括貸款產品的數(shù)額、條款和償付期限等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當下國外常見的P2P模式不同,高盛不會自己將借款人和投資者的資金供需進行匹配,而是尋求通過銀行來發(fā)放貸款資金。這也就決定了Marcus的資金成本很低,借款人可以獲得更有競爭力的條款。
Lendit朗迪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Jason Jones曾說,高盛成立Marcus就像平安集團用陸金所撬開中國P2P市場,將繼續(xù)觀察Marcus如何拓展信用分期償還貸款業(yè)務。
高盛也盯上了“窮人市場”
老牌高冷的高盛還盯上了可投資資產少于一百萬的“窮人市場”,正在計劃推進全新的自主智能投顧產品,建一個覆蓋大眾富裕階層的自動化投顧平臺。
高盛此舉是為了讓自己的營收變得更為多樣化,擴大它在超級有錢人之外的客源基礎,包括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業(yè)務。
除了高盛集團,瑞銀、先鋒集團、富國銀行等都早已開始布局智能投顧領域。這些傳統(tǒng)機構的資產管理量是美國一些小型智能投顧公司所望塵莫及的,不過小型公司的增速也是傳統(tǒng)機構不容忽視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聯(lián)網金融領域,高盛不甘落后于網絡借貸平臺和大數(shù)據公司這些后起之秀,一直有所布局。雖然從現(xiàn)階段看來,自有借貸平臺Marcus以及智能投顧還只占高盛業(yè)務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互金稱霸全球的背景下,順因時代潮流才是正道。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