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紅瑞辛咖啡的“碰瓷營銷”,不僅失敗,更是拉低行業(yè)下限

原標題:為何網紅瑞辛咖啡的“碰瓷營銷”,不僅失敗,更是拉低行業(yè)下限

最近善于做營銷的網紅瑞辛咖啡(Luckin Coffee),又一次親手將自己推上媒體的風口浪尖,其將對手星巴克告上法庭,起訴星巴克涉嫌壟斷,而據悉法院已經受理了此案。

表面上看,這件事似乎是星巴克涉嫌壟斷,有意針對瑞辛咖啡,不過仔細想想,星巴克在華這么多年,有著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咖啡陪你、Coffee Box等等諸多強勁對手,從未發(fā)生反壟斷訴訟。

為何星巴克獨獨會對瑞辛咖啡這家成立還不滿一年的公司,寄予“壟斷壓制”的特殊照顧?

真的是瑞辛咖啡成長太快讓星巴克感受到了威脅?讓星巴克感到自己危在旦夕因此必須全面壓制?還是瑞辛咖啡自導自演,就像星巴克指出的那樣,其在進行“炒作”?

向星巴克發(fā)起訴訟,瑞辛咖啡想要獲得的是什么

英敏特中國餐飲服務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咖啡店市場達到636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底,咖啡店市場總額將達到1,045億元人民幣。

而面對這塊蛋糕,星巴克也在過去一年中加速了在中國店面的擴張,期計劃在2022年中國開設6000家門店,營收達2017年3倍,而這也意味著其平均每年需要在國內開設600家星巴克門店。

而對于新崛起的品牌瑞辛咖啡來說,自然也渴望從中分羹,而其公司的目標就是超越星巴克,那么在擴張速度上也更意味著需要超過星巴克。

通過對星巴克發(fā)起訴訟,最大的好處自然是建立起自身行業(yè)影響力,讓行業(yè)都知道其擴張速度之快,并且已經開始侵蝕到星巴克的部分市場,因此才遭遇到了星巴克的反擊。

這種以小博大的公關手法,在互聯網行業(yè)中也屢試不爽,例如360余騰訊,今日頭條與百度,美團與阿里的公關戰(zhàn)等等,吃虧的往往是大公司,而業(yè)內反而更看好小巨頭的崛起,因為他們代表希望。

瑞辛咖啡也正樂于扮演這樣的角色。

此外,面向用戶端,其也試圖向用戶博得同情,公眾通常都有同情弱者的慣例,公司通過扮演弱者被欺負的姿態(tài),反而更能夠贏得用戶的好感與肯定。

不過這一次瑞辛咖啡恐怕不能如愿。

瑞辛咖啡的碰瓷營銷,為何全面失敗

表面上看,瑞辛咖啡企圖讓星巴克扮演一個恃強凌弱的角色,加上自身是國內本土企業(yè),而星巴克是外企的身份,似乎更容易煽動大眾情緒。

但是從本次總體傳播來看,其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網上也并沒有出現大量用戶為其發(fā)聲,聲討星巴克的情況,阿薩德

第一,瑞辛咖啡并不是真正弱勢一方,無法博得用戶同情,適得其反

其僅僅成立于2017年10月份,上線5個月時間,就已經在國內開出400家直營門店,計劃在今年5月底提升至500家,這一速度已經遠超星巴克。

此外瑞幸咖啡還對外宣傳,前期會投入10億資金來教育市場。

這顯然又是一頭資本怪獸,并且有著極強的進攻性,再加上此前瘋狂的補貼營銷,并不會有用戶認為其是弱勢一方,因此不會寄予過多同情。

此外,瑞辛咖啡成立僅僅不到一年時間,雖然其打出了各種營銷牌,并獲得了自身的一部分粉絲群體,但是相比于星巴克在中國20年的廣泛群眾積累,還是相差幾個級別。

對于粉絲基礎不牢固的瑞辛咖啡,想要去撼動星巴克在其粉絲中的形象,恐怕只能適得其反。

第二,星巴克的正?;貞?,讓瑞辛咖啡只能自導自演,頗為尷尬

面對瑞幸咖啡義憤填膺的起訴,星巴克的回應倒是頗為平靜,在其公開信中表示

“我們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我們歡迎有序競爭,彼此促進,不斷創(chuàng)新,持續(xù)提升品質和服務,為中國消費者創(chuàng)造真正的價值?!?/p>

這種不冷不熱的回應對于瑞辛咖啡并非一個很好的信號,其表明這件事對于星巴克來說連公關危機都算不上,而是選擇漠視處理。

這也讓情緒激動的瑞幸咖啡撲了個空,因為其必須有對手與其對壘,才能夠把這場戲演下去,但現在對手的主動退出,反而只能自導自演下去,這其實非常尷尬。

第三,咖啡作為需要沉淀的行業(yè),瑞辛咖啡并沒有借鑒“咖啡陪你”悲劇

線下咖啡門店,本就屬于需要積累的傳統(tǒng)行業(yè),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達成,這是行業(yè)鐵律。

而一部分違背這一行業(yè)鐵律,并試圖在短期內打造神話的公司,都一一敗北,以當年在國內紅極一時的韓國“咖啡陪你”為例,在其2015年的規(guī)劃中,計劃在全國開設400家分店,此外,旗下的“迷你咖啡吧”計劃開設約1000家,“自助咖啡吧”開設約1500家,全年計劃完成3500家店面和點位鋪設。

而其也由于擴張過于迅速,最終全面倒閉,咖啡陪你執(zhí)行總裁戚東離職,而韓國創(chuàng)始人因為資金斷裂在家中自殺,苦不堪言。

回過頭來看,當下瑞辛咖啡的擴張態(tài)勢,也頗有當年咖啡陪你的勢頭。

其將星巴克作為對手,并且試圖在短時間內超越星巴克20年的積累,仿佛打敗星巴克只需要幾年時間,因此必須在開店速度上超越星巴克。

但是其并沒有看到,星巴克在中國已有20年的積累,無論是產業(yè)鏈、品牌、用戶群體等諸多角度,星巴克在短時間內發(fā)力中國市場,是一種“厚積薄發(fā)”的行為。但瑞辛咖啡和當年的咖啡陪你一樣,只有薄發(fā),并沒有幾十年來深厚的沉淀。

因此,當前的瑞辛咖啡過于激進的進攻方式,甚至有可能重蹈咖啡陪你的覆轍。

第四,吸引來的只是媒體質疑,反噬其身

瑞幸咖啡自導自演的鬧劇,沒有贏得粉絲支持、行業(yè)支持,反而引來了頗多的媒體質疑,例如以下是知名科技評論人keso的評論。

keso將其評論為一家營銷公司。

在這里我們并不能預測,這是否就是瑞幸咖啡真正想要的效果?

這里我們可以認為,瑞辛咖啡向星巴克發(fā)起公關戰(zhàn)之后,就能引發(fā)更多熱點爭議,并由此增加自己的曝光。

但其并沒有嚴肅的意識到,其所追求的曝光量,很可能會有大量的負面內容,KOL對其的負面評價,也會引發(fā)用戶對其的反感,并拋棄該品牌。

這可能也是瑞幸咖啡碰瓷之前,并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拉低行業(yè)下限的瑞辛咖啡,急功近利背后,應當進行反省

在我看來,瑞辛咖啡所造成最為嚴重的事情,并非是對其品牌的傷害,以及暴露自身問題。

而是這種做法會給整個線下傳統(tǒng)行業(yè)帶來嚴重的傷害,作為實體產業(yè),任何企業(yè)需要建立業(yè)績,需要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踏實積累,即便是帶有所謂“互聯網基因”的涌入者,也必須遵守相關的不成為規(guī)則。

任何新入者,都不能仰仗“打到巨頭”的借口,而肆意發(fā)起事端,破壞市場本有的經營秩序,來換取用戶和資本以及社會的眼球,這不僅是市場,更是道德與法律不容許之事。

瑞幸咖啡對整個傳統(tǒng)產業(yè)開了一個壞頭,其拉低了行業(yè)下限,并需要更多的反思。

這里,可以多參考曾經紅極一時,現在正在大規(guī)模關店的“咖啡陪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5-18
為何網紅瑞辛咖啡的“碰瓷營銷”,不僅失敗,更是拉低行業(yè)下限
原標題:為何網紅瑞辛咖啡的“碰瓷營銷”,不僅失敗,更是拉低行業(yè)下限 最近善于做營銷的網紅瑞辛咖啡(Luckin Coffee),又一次親手將自己推上媒體的風口浪尖,其將對手星巴克告上法庭,起訴星巴克涉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