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短視頻:扶不起的“阿斗”?

原標題:騰訊短視頻:扶不起的“阿斗”?

一向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都無往而不利的騰訊,迄今卻栽了兩個大跟頭。

一個是在電商耕耘多年,卻始終難以對抗阿里。甚至騰訊旗下的QQ網購、拍拍網、易迅網等,都無奈“賣身”給京東。到如今,騰訊也只能是通過入股方式在電商領域露下臉。

另外一個跟頭,則栽在了短視頻這一近年來興起的新賽道上。面對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等短視頻平臺的步步緊逼,后知后覺的騰訊打了一場倉促大戰(zhàn)。

原本基于自身強大的社交DNA,騰訊應該能在短視頻行業(yè)玩得風生水起。但騰訊推出的眾多短視頻平臺,卻像蜀國劉阿斗一樣怎么都扶不起來。

存在感較弱:落寞的騰訊短視頻平臺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騰訊推出了十余個短視頻平臺——微視、閃咖、QIM、DOV、MOKA魔咔、貓餅、MO聲、騰訊云小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yoo視頻、音兔、哈皮……同時,這些短視頻平臺定位各異、特色不同。

看來,騰訊在短視頻行業(yè)的策略就是多線出擊。通過打造多形態(tài)短視頻矩陣,騰訊想要精準針對不同的人群,嘗試在短視頻行業(yè)彎道超車。畢竟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等已成為行業(yè)巨頭并占據海量市場份額,騰訊要與它們對抗就必須采取激進手段。

但就目前來看,騰訊短視頻平臺的“全家桶”并沒有那么強勢。

根據Questmobile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在月活用戶數排名方面,抖音達4.4億,快手為3.2億,西瓜有1.3億,火山也攀升至1.0億。騰訊微視呢?僅僅只有0.3億。騰訊表現最好的短視頻平臺微視,也遠遠不能與競爭對手相媲美。

而極光大數據發(fā)布的《2018Q4暨全年移動互聯網行業(yè)數據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視頻行業(yè)滲透率達62.2%,同比增長76.7%,行業(yè)DAU在12月達到3.1億。這其中,抖音滲透率在12月增長至37.4%,滲透率環(huán)比增長10.6%,領軍短視頻領域;位居第二的快手12月滲透率為23.2%,月均DAU達1億。而在短視頻滲透率Top 10中,騰訊短視頻平臺僅有微視上榜,且滲透率僅為2%,與頭部平臺相差甚大。

在短視頻行業(yè),頭部平臺已經分得了最大的“蛋糕”,留給新平臺的生存空間非常小。騰訊雖然推出了短視頻“全家桶”,但大多數平臺卻毫無存在感,并沒有成為行業(yè)中的主流。

騰訊短視頻“全家桶”,味道真的不夠“香”!

難以突圍:騰訊短視頻軟肋凸顯

騰訊一口氣推出十余款短視頻平臺,的確在短期內起到了刺激效應。但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行業(yè)中脫穎而出,僅靠短期刺激還遠遠不夠,更多的是要讓大眾產生使用黏性。如果不能吸引用戶并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內容,那么短視頻平臺就毫無生機,只是一潭死水罷了。

我們不妨剖析微視、yoo視頻失利的原因,探討騰訊為何在短視頻行業(yè)難以突圍。

死亡、復活、落寞,這是微視走過發(fā)展軌跡。早在2013年,騰訊就推出了微視。但是當時騰訊對微視重視程度不夠,并沒有洞察到短視頻行業(yè)會呈現迅猛發(fā)展的趨勢。這也就導致當時的微視,更像是一個“半成品”。

彼時的微視,主打8秒短視頻。雖然8秒短視頻有利于社交層面的傳播,但時長過短限制了內容質量及豐富程度,難以讓用戶產生黏性。再加上騰訊微博的導流不利,最終成長過于緩慢的微視,在2017年4月10停止全部服務。

后來,眼看抖音、快手、火山等成為短視頻行業(yè)的巨頭,騰訊又想搶占風口,并復活了微視。但復活后的微視只是其他短視頻平臺的“翻版”,自身特色不足,自然很難搶到用戶。

此外,微視為了拉攏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而高調宣揚“30億補貼”,后來卻不了了之,甚至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這樣的套路讓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很“受傷”,微視上的精彩內容也越來越少。重生的微視,在短視頻行業(yè)就這樣不上不下地艱難生存著,處境較為尷尬。

yoo視頻在發(fā)布之初,就被騰訊寄予厚望。在去年11月1日舉行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yoo視頻高調亮相,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在騰訊的設想中,yoo視頻是要“對標抖音”。為此,騰訊向yoo視頻投入了不少資源。

但后來yoo視頻在幾個月的發(fā)展時間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最終yoo視頻被整合至騰訊視頻團隊,且內部優(yōu)先級被放低。看來,yoo視頻只是騰訊的又一試驗品。沒有清晰、合理的定位,讓yoo視頻難以扛起騰訊在短視頻行業(yè)突圍的大旗。

“賽馬機制”的困惑:騰訊不能只做模仿者

騰訊短視頻平臺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蛟S短視頻平臺成為扶不起的“劉阿斗”,與騰訊所踐行的“賽馬機制”有關。

騰訊擅長在多個行業(yè)玩轉“賽馬機制”,通過投放海量產品進行競爭,最后再扶植其中表現最好的。馬化騰針對“賽馬機制”曾提到,在公司內部往往需要一些冗余度,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和試錯?!锻跽邩s耀》、《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等,都是“賽馬機制”的成功之作。

為了能在短視頻行業(yè)有所斬獲,騰訊自然將“賽馬機制”也復制過來,并推出了十余款短視頻平臺。如果有哪個短視頻平臺發(fā)展優(yōu)秀,騰訊就會力捧。

但這一機制,與短視頻行業(yè)格格不入。

因為用戶只要安裝一個短視頻平臺,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而安裝太多短視頻平臺,其實帶來的只是冗雜而無序的內容,并不具備吸引力。同時,騰訊在短視頻行業(yè)的精力太過分散,不能集中資源將其中一個短視頻平臺做大做強。


現在,騰訊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弊端所在。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談到短視頻賽道布局策略時提到,未來在這一賽道上首先會把一些產品合并。之前很多短視頻平臺各自分頭嘗試、沒有協同,而騰訊成立PCG(平臺與內容事業(yè)群),目的就是希望在整個賽道上,打法要有分工和協同。

不過筆者對騰訊在短視頻行業(yè)未來的表現,依然不看好。畢竟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同類產品,打敗抖音的自然也不會是它的“模仿者”。騰訊如果在短視頻行業(yè)還抱著“對標”的心態(tài),那么注定難以彎道超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5-07
騰訊短視頻:扶不起的“阿斗”?
騰訊雖然推出了短視頻“全家桶”,但大多數平臺卻毫無存在感,并沒有成為行業(yè)中的主流。 我們不妨剖析微視、yoo視頻失利的原因,探討騰訊為何在短視頻行業(yè)難以突圍。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