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慧屏入場,索尼們“說好不哭”

“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p>

無關這句話的真?zhèn)危浽谥悄苁謾C市場發(fā)生的一幕,似乎要在電視市場再度上演。

起因在于華為智慧屏的發(fā)布,有別于互聯網電視拼價格、造概念的一貫作風,AI慧眼、智慧跨屏、智慧音響系統(tǒng)以及量子點屏幕、鴻鵠智慧芯片,華為智慧屏務實而開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新,正在重新定義“電視”的屬性。

當一場屬于整個行業(yè)的變革發(fā)生時,哪怕是三星、索尼等傳統(tǒng)巨頭,也早已失去了坐吃紅利的空間。

01 陣地連連失守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視,正在處于一個尷尬的階段。如此這般的論調聽起來并不新鮮,作為客廳里的大屏幕,電視一直是互聯網玩家們覬覦的對象。

早在2013年的時候,樂視、小米就先后推出了自家的“互聯網電視”,并成功嘗到了第一口紅利。隨后微鯨、暴風、風行、PPTV、聯想等相繼入局,缺少技術門檻的互聯網電視,逐漸形成了各路玩家混戰(zhàn)的局面。

盡管在2017年的行業(yè)低谷后,樂視、暴風等逐漸退出了市場,微鯨、風行等跟隨者陷入了經營困境,卻也成功將傳統(tǒng)電視市場的玩家們拖入了“泥潭”。比如創(chuàng)維、海信、康佳、長虹等國內知名的白電巨頭,要么拆分子品牌的形式進軍互聯網電視,要么在內容、渠道、營銷上吸納了互聯網電視的玩法。

可翻看這些電視品牌的上半年財報,海信、長虹、康佳分別虧損8622萬元、4599.8萬元、6.23億元,其中長虹、康佳、海信的凈利率分別為0.6%、1.84%、0.74%,遠低于美的、格力等家電品牌10%的凈利率水平?;蛟S海信、康佳等憑借供應鏈、品牌、渠道優(yōu)勢等拖垮了互聯網領域的挑戰(zhàn)者,陣地的失守又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典型的例子,向來扮演價格屠夫角色的拼多多,不久前聯合JVC推出了1999元的65寸智能電視,再次擊穿了電商市場的價格底線,也再次掀起了電視市場的價格戰(zhàn)。

可以參考家電行業(yè)觀察家劉步塵的觀點:“很多時候國內品牌都是在做微創(chuàng)新,而這種微創(chuàng)新是不足以支撐價格上漲的。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價格戰(zhàn)也就成為必然。”

有些意外的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zhàn)讓國內電視市場亂成一團,三星、索尼、LG為代表的國際家電巨頭,似乎并未被牽連其中。

一種原因是憑借屏幕技術上的優(yōu)勢,索尼們牢牢占據了高端電視市場,在國內電視品牌自相殘殺時延續(xù)了不敗神話;同時也折射了互聯網電視玩家們的局限性,缺少核心的技術革新,僅僅依靠價格戰(zhàn)作為武器,可以攪亂電視市場,但始終無法改變這個行業(yè)。

以“智慧屏”切入市場的華為,儼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02 華為逆流而上

價格戰(zhàn)的潮水泛濫,暴露的不僅是電視市場微創(chuàng)新導致的同質化,還有電視行業(yè)徹底告別增量市場的既定事實。

選擇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切入電視市場的華為,到底會為電視行業(yè)帶來什么樣的長遠影響還無法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華為所掀起的絕不是另一輪價格戰(zhàn),而是一場以創(chuàng)新為主基調的重新洗牌。

僅以剛剛發(fā)布的華為智慧屏為例,精準擊中了電視行業(yè)的兩大痛點。

首先是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具體表現在智慧音響系統(tǒng)和量子點畫質兩個方面。前者通過定向發(fā)聲、人聲增強、智能降噪等功能性創(chuàng)新,以手機廠商擅長的用戶思維在高音、低音、人聲等傳統(tǒng)的音響效果外進一步提升優(yōu)化;后者則以鴻鵠智慧顯示芯片配合綺光異彩畫質引擎的方式,對量子點屏幕的顯示效果進一步提升,挺進了索尼們賴以生存的核心地帶。

除此之外,AI慧眼在滿足1080P高清通話的同時,還針對AI健身、AIKids等應用進行了個性化創(chuàng)新,進一步刻畫了華為智慧屏的外在形象:絕非是以價格為矛的攪局者,而是深耕技術創(chuàng)新的賦能者。

其次是在場景進化上,電視行業(yè)走出存量困境的前提是開辟一個新的品類。比如華為智慧屏主打的“智慧跨屏”,只需要手機碰一碰遙控器,即可將內容投射到大屏幕上;再比如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所有支持華為HiLink協議的智能家居設備均可通過華為智慧屏進行控制,不僅是色彩和音響表現出色的內容終端,也是可以通過遙控器、語音、手機等進行交互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簡而言之,電視已經不再是“電視”,那個僅僅換外觀、改型號就定義新款的時代,業(yè)已過渡到新舊品類之爭。只是相較于持續(xù)坐收屏幕紅利的索尼們,為電視產業(yè)變軌的偏偏是華為這樣的“門外漢”。

如同iPhone在十多年前對手機產業(yè)的重塑,在電視行業(yè)停止進化、格局板結的當口,逆流而上的華為智慧屏正在扮演類似的角色,跳出“電視”的品類,然后重新對行業(yè)賦能。即便是在高端市場風光無二的三星、索尼,也將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降維攻擊。

03 消失的“電視機”

在華為智慧屏的消息曝光之前,知名市場研究機構Zenith就公布了這樣一份數據:2019年起人們每天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遠超看電視的時間,且差距逐漸拉大。

對于這樣一份數據,恐怕很難讓人感到驚訝,特別是95后、00后的互聯網原住民,有限的碎片化時間早已貢獻給手機、平板等便攜式終端,電視正逐步淪為非必要性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tǒng)電視廠商們也在努力盤活市場,先后完成 3D 化、HDR、4K 和智能化的迭代進階,乃至折疊、拼接、旋轉等花哨的設計,無外乎都是為了賦予電視機多元化的屬性和定位,避免電視機這個品類的徹底消失。

這大抵就是傳統(tǒng)電視廠商連連失守陣地,最終被拖入價格戰(zhàn)泥潭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渠道、營銷、供應鏈等環(huán)節(jié)的不足,而是思維方式上的守舊?;蛟S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電視機仍然是家居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也只是情感上的連接,電視機在功能上的雞肋始終是一塊消不掉的傷疤。

某種程度上說,華為智慧屏的出現為“電視機”的消亡按下了加速鍵,“電視機”的時代行將結束,“智慧屏”的春天才剛剛開始。之所以給出如此的論斷,不難從下面三個維度里找到充足的理由:

1、IoT是電視的最后歸宿。

屏幕技術的迭代仍將繼續(xù),但就產品定位而言,電視的最后歸宿將是IoT生態(tài)。華為智慧屏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三星、索尼的電視機瞄向的還只是家庭的休閑娛樂中心,華為智慧屏則是無縫互動的家庭智慧入口,承擔了智慧交互、跨屏體驗、IoT控制、影音娛樂合一的中心角色。至少在家庭場景中,休閑娛樂功能不乏手機、智能音箱等替代品,而“家庭智慧入口”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

2、終端聯動將成為賽點。

確定了未來電視的家庭定位,就不再是孤立的終端,需要與手機、智能音箱以及大大小小的智能設備聯動。與之對應的,華為的HiLink協議已經為華為智慧屏與家庭場景的融合打下了基礎;小米生態(tài)鏈的入口也開始嘗試從手機向電視、智能音箱等轉移;哪怕是三星、索尼等傳統(tǒng)電視的代表,都開始宣傳對智能家居的控制……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終端聯動將取代屏幕成為新的賽點。

3、應用場景才是護城河。

可以預見,在華為智慧屏之后,“智慧屏”的理念開始被一些傳統(tǒng)電視廠商效仿,照貓畫虎般推出了強交互性的“智慧屏”產品。需要指出的是,華為在推出“華為智慧屏”的同時,還提出了“1+8+N”的戰(zhàn)略,通過三圈層結構化的產品布局帶給用戶全場景多樣化的體驗。言外之意,“智慧屏”不會步傳統(tǒng)電視機的后塵,既在考驗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場景能力集中較量的外在表現。

無論如何,“電視機”正在消失,同時消失的可能還有缺少IoT生態(tài)布局、一味固守“屏幕紅利”、在應用場景上缺乏話語權的傳統(tǒng)電視玩家。

04 寫在最后

在電視的百年進化史中,占據了高端市場和產業(yè)鏈上游控制權的三星、索尼,無疑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然而所有的紅利都不是一勞永逸的,當電視行業(yè)出現新物種時,索尼們的保守和不作為,也可能是與“電視機”一同被淘汰的信號。

正如我們習慣用“巨頭”形容那些產業(yè)最頂端的玩家,他們是市場規(guī)則的制定者,幾乎每一個動作都將左右整個行業(yè)的命運。被忽略的是,所有產業(yè)的榮辱興衰無非都是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一旦用戶的注意力不再被圈定在“觀影效果”上,三星、索尼們還有轉身的機會嗎?華為智慧屏的入場,何嘗不是一個楔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9-20
華為智慧屏入場,索尼們“說好不哭”
“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睙o關這句話的真?zhèn)?,曾經在智能手機市場發(fā)生的一幕,似乎要在電視市場再度上演。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