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飯”的何同學,“油膩”的王自如

文|吳俊宇

何同學開始“恰飯”了。

最初說好的不接受任何商業(yè)合作,結果現在“恰”得有點猛。說不尷尬,不可能。

今年6月,這位19歲的北京郵電大學大二學生以“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為名發(fā)布了一個題為《5G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的視頻。視頻邏輯簡單清晰、解說語言通俗易懂、核心觀點直接明了,這樣一部視頻直接讓他在B站漲粉100萬、微博漲粉60萬。

何同學的名氣隨著微博輿論場的指數級擴散作用被不斷放大,以至于他的微博后臺在接下來的短短兩三天時間內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詢價信息。

雖然他從未給過廣告公司報價,但報不報價的事情由不得他自己——他在廣告公司給甲方客戶那里的身價被定到了單條視頻80萬元。

有個在公關公司和數碼圈混的朋友說,他所知道的是,4、5家品牌找過何同學,但當時都被以不接受任何合作拒絕了。

在今年的微博紅人節(jié)上,我見到過何同學,在面對采訪時,他青澀鞠躬,揪著嘴巴,正襟危坐,把雙手搭在膝蓋上,不斷用手拍著膝蓋,腳不斷踏著地板,顯得局促不安。以至于重復自我介紹了2遍。

和其他人的過分熟練相比,何同學明顯稚嫩很多。

昨天何同學發(fā)布了一期華為Mate 30 Pro評測視頻。這期視頻和過往的風格不太一樣——有心的人一眼能看出,可能和華為有合作。

就像數碼圈KOL“路誕先生”所說的,“我拿到四個顏色”這句話就足以證明,自己肯定不會一次花錢買買四部華為Mate 30 Pro。背后大概率是華為的贊助。

微博上還有個#何同學最新視頻#的超話,這個超話下全是回憶專用小馬甲、三聯(lián)生活周刊、YouTube精彩視頻、冷笑話精選這些營銷大號齊刷刷的轉發(fā)。長期從事媒體公關行業(yè)的明眼人看得出來:有操作。

坦率說,這期視頻看完,我覺得中規(guī)中矩,和其他數碼評測UP主的內容相比差異不大,和何同學過往的視頻相比,丟了不少個人風格——當然不得不承認,剪輯風格依舊優(yōu)秀,保持了過往的水準。

“恰飯”并不丟人,何同學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所在。他要做的事情,無非是在堅持自我風格的基礎上“恰飯”——雖然即使如此內容也不得不有所妥協(xié)。

旦我能理解,畢竟一旦企業(yè)介入內容生產,很多自己原有的風格都要有所妥協(xié)。我自己作為內容生產者,也不得不“恰飯”,也不得不丟失自己的個人風格。

雖然“恰飯”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但是現有的“恰飯”姿勢并不讓我覺得有多開心——僅僅只是不算很討厭而已。

湊巧的是,昨天閑得無聊,把@老師好我是何同學 在B站上所有視頻都看了個遍。

看完之后心生感慨,太像當年的王自如了。

現在年輕一批數碼評測UP主最有潛力的恐怕就是何同學。

有邏輯有觀點有想法,那種氣質一如當年的王自如——從縱向時間去評價的話,更像是2011-2012年的王自如。

回頭看何同學room tour這一期介紹自己臥室+工作室的節(jié)目,沉醉在如何布置一套屬于極客UP主的空間時,突然就想起了2014年11月王自如那個Shawn Talk OFFICE TOUR。

當時王自如剛打完“羅質翔”的戰(zhàn)役,銳氣稍減卻依舊犀利,津津有味地給粉絲介紹自己的科技數碼生活方式。

都是談自己平時如何辦公的,都有極好的歐美流行音樂品味,墻上都貼著代表個人審美偏好的海報,都在架子上收集了那些經典的數碼產品——王自如喜歡2011年發(fā)布的Lumia800和黑莓9900,何同學喜歡2014年發(fā)布的iPhone 5c,兩代人收藏的產品一下就看出來年代感。

Lumia800和iPhone 5c的聚碳酸酯多彩外殼真的都展現了年輕人那種審美和銳度——就像何同學自己在《我為什么喜歡iPhone5c》這一期視頻里說的,“他們?yōu)榱撕每丛敢夥艞墝嵱?,他們?yōu)榱送庥^愿意妥協(xié)性能,這種不理性的選擇不正是年輕的特征么?曾幾何時,蘋果也是一家年輕的公司?!?/p>

這種選擇說到底,還是年輕人愿意為了夢想而放棄世俗和金錢。愿意為了夢想而放棄世俗和金錢,是曾經的王自如的選擇,也是今天何同學的選擇。

時間縱深真的是太讓人感慨了。

當時Zealer還處于初創(chuàng)期,王自如還一臉自信青澀?,F在的何同學自信青澀的樣子一如當年的王自如。

有趣的是,兩個人都喜歡黑色,兩個人做這期視頻時也都穿著一件深V黑色T恤——那種極客氣質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然而現在的王自如已經不是當年的王自如,大家忘了原來那個抱著Mac在地板上做開箱視頻的王自如,記住的只有“wow,awesome,這是我獨享的moment ”的王自如。

現在的Zealer也不是再是當年的Zealer,大家眼里的Zealer雖然依舊是最強的評測機構,卻更多是企業(yè)廣告公關平臺。

真不知道五年后的何同學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子。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均值”恐怕才是最佳的評價標準。

這幾天和人聊時間和企業(yè)的評價問題。得出的觀點是,時間是衡量公司的的唯一尺度。不要在峰值時做出評價,而是要看它是如何回落的——回落時的健康度,才是最真實的狀態(tài)。

坦率說,王自如再怎么讓人看不慣,對數碼科技的認知深度還是遠遠超過何同學的。何同學存在被捧殺的成分。

如果看完何同學所有視頻,能夠發(fā)現內容的局限性和結構的局限性——比如內容以蘋果系產品為主,其他領域相對涉及較少。

觀點存在明顯的“類比”套路,比如把Apple Watch、Macbook、iPad的歷史地位產品定義為iPhone SE或iPhone4。這種歷史地位的類比簡單明了、邏輯清晰,在ToC用戶那里可以帶來很好的理解傳播,但ToB側滲入不足。時間久了,必然難以持續(xù)。

何同學另外一個優(yōu)點也是劣勢在于,視頻觀賞性也更多在剪輯層面,對產業(yè)鏈也缺乏明確認知——一句話總結,技巧大于內在,這是年輕人的通病。王自如早年的視頻,也有很多這樣的問題。

我承認,我自己寫稿也有很多這樣的問題。問題只是錯在,自己真的太年輕,很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了解。

今年6月的何同學顯然是處在“峰值”,但是今天的華為Mate 30 Pro恐怕才是他的均值——這個均值其實和其他數碼評測博主的均值基本是一致的。

他要做的事情,無非是在未來復雜的權衡之中,不斷去提高自己的均值。

排除個人私德問題,僅僅從業(yè)務能力這個視角去評價王自如和Zealer,我始終會給王自如和Zealer一個較高的分數。

我甚至一向覺得,Zealer的商業(yè)模式也沒什么問題,這就是媒體最正常、最普遍的商業(yè)模式。不管是評測內容、個人能力還是專業(yè)程度,Zealer都比國內其他評測媒體高出了不止一個身位。

網上流傳著王自如各種排擠當時創(chuàng)業(yè)伙伴的信息,用“薄情”這樣一個詞去定義他。但我更愿意相信,王自如有自己的考量。所謂的排擠,更多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人們總是熱衷于為人與事貼標簽下定義,卻忽略了現實世界往往是由混沌復雜的細節(jié)構成的。人心高低繁復充滿了枝枝蔓蔓。我們總是不問來路,就用一個符號去定義一個人。

當年Zealer彈幕里大家給王自如刷的文字是:自如老大加油、老王加油。

今天我們給王自如的符號是——wow、awesome、moment,這個符號對王自如而言并不公平。很多人并沒有看到王自如在面對數百個員工需要吃飯時的壓力——任何一個人站在他的位置,可能都會做出他的選擇。

我甚至認為,王自如在抑郁和掙扎之后,被迫做出了今天的抉擇。這個選擇一點錯誤都沒有。

王自如早年的理想主義、意氣風發(fā),到今天大眾眼中的“油膩”,其實恰恰是一個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的全過程。

Zealer作為一家還算成功的評測機構,它的意義并沒有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王自如作為一個人,在9年來的成長和變化。

一個普通中國年輕人,在創(chuàng)業(yè)浪潮之中跌跌撞撞和自我懷疑之中逐漸成為今天的模樣。

我更想把他定義成中國的于連或是拉斯蒂涅——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又卑鄙無恥,既聰明又狡猾,既崇高又墮落,既誠實又虛偽的復雜性格的復合體。

心理學家 Erikson 也把早期成年期(Early Adulthood)的界限劃在了 35 歲。

這其實意味著,在35歲之前,我們往往會經過反復的自我懷疑、自我糾結、自我矛盾,在不同的價值觀之中橫沖直撞,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的真實選擇。

人對自身價值觀、對自己的理解認知都不會從一而終。成長這件事情從來都發(fā)生在矛盾、嘈雜和自我懷疑中——何同學走上評測這條路,必然會面臨這個問題。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人在大多數時候是不了解自己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

蘇格拉底另一句話是,“未經審察的人生不值得過”。他的意思在于,人需要把認識自己當成是鍛煉身體一樣不斷重復?!拔崛杖∥嵘怼钡牡览硪簿驮谟诖恕?/p>

在過往的視頻、采訪中,王自如反復說過自己罹患抑郁癥的經歷。他在一期視頻中甚至提到,他在參加創(chuàng)客類節(jié)目時手舞足蹈人來瘋,似乎控場能力很強給人很自信的感覺,但是一旦回到酒店,整個人都是虛無的狀態(tài)——這其實就是意義感喪失、心理壓力過大的結果。

凡是不能擊垮你的,只會令你更強大。罹患抑郁癥的人每一次重新站起來,往往意味著更高的職業(yè)高度。這也是為什么王自如今天能站在國內評測機構頭把交椅的位置,而當時和他同期成長起來的其他人只能站在一個相對平庸的位置。

在Zealer7周年那天,王自如帶團隊團建,在海邊拍了一期有關31歲生日的視頻,在視頻里他講述了公司從初創(chuàng)到100多人,再到20多人,再重新回到80多人的心路歷程。

“30多人時還頗有成就感,70多人時感到了壓力,100多人已經蒙圈了。時隔幾年之后再次來到這個節(jié)點,反倒心里踏實了。公司人數表面上看是一個數據,卻蘊含著企業(yè)管理、個人心智能力的體現?!?/p>

和過往個人“小我”那種自我糾結的心路歷程揭曉相比,現在王自如每次給觀眾談心時,往往是在講公司經營和團隊管理的感悟,以及對成家立業(yè)的期待——其實這已經代表了一個人的成長。

王自如錯就錯在,他變老了,他機構化了,他背負了太多東西。這些東西并不是公眾想要的東西。

在做Smartisan T2的評測時,王自如曾經對老羅表達過理解。

老羅從“文藝中年”到“企業(yè)家”的轉變,其實正是情懷和理想驅動之后,面對市場現實所做出來的種種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是必要的,因為老羅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必須要對身后的投資人負責,他必須要對身后的員工乃至員工的家庭負責。

王自如說,為什么他煞有介事地講老羅這一年來的轉變,其實是因為他“exactly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也面對過這樣的痛苦”。

“恰飯”的何同學會不會變成王自如。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何同學走上數碼評測這條道路之后,挑戰(zhàn)只會更多。

王自如做評測已經有9年,31歲的王自如所遇到的問題,19歲的何同學必然也會遇到。今天觀眾們對何同學寬容而又追捧,明天或許對他可能就是踐踏而又侮辱——正如今天的王自如。

時間會給出答案。

時間實在是太有趣了。歲月是把殺豬刀,人從青澀變得油膩只需要時間和社會的洗禮。企業(yè)從新銳變得臃腫也只需要時間的遷移。勇者總能殺死惡龍,而最終卻總會因為時間變成新的惡龍——當然,我并不是說王自如就是惡龍,他有他的權衡與選擇。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這話說起來挺新世相、挺正能量,但反過來講,“一代人年輕也總是終將老去”才是常態(tài)。

何同學在Pebble手表這期評測里說,敢于屠龍的勇士,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應該被忘記。

何同學一首喜歡的歌名為《We are young》,這首歌的歌詞是:

We are young我們青春永葆So let's set the world on fire就讓那熱火般情懷燃便整個世界吧We can burn brighter than the sun我們能綻放出比太陽更耀眼的光芒

還是心存期待,勇者不要變成惡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9-30
“恰飯”的何同學,“油膩”的王自如
文|吳俊宇一何同學開始“恰飯”了。最初說好的不接受任何商業(yè)合作,結果現在“恰”得有點猛。說不尷尬,不可能。今年6月,這位19歲的北京郵電大學大二學生以“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為名發(fā)布了一個題為《5G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的視頻。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