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機市場烽煙再起,高通在夏威夷發(fā)布系列5G新芯片,其中拋出了一枚炸彈——“同時支持Sub 6和毫米波的才是真5G”,這一觀點,讓基本已經達成共識的SA/NSA5G之爭又開辟了新戰(zhàn)場。那么,毫米波到底是何方神圣?不支持毫米波的手機,就真不配稱作真5G手機嗎?
5G“新戰(zhàn)爭”背后,毫米波到底是何方神圣?
先來了解一下這場戰(zhàn)爭的來龍去脈。和過去爭議在組網方式不同,這次爭議的焦點在于5G的波段。根據3GGP的標準,5G的波段包含Sub 6和毫米波,其主要的區(qū)別在于頻率,頻率越高,波長就越短。Sub 6的頻率范圍只要在6GHz以內,屬于厘米波的范疇,而毫米波則是在30~300GHz的頻段,兩者的頻率差異較大。
從實際使用中,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則在于速率和覆蓋范圍。眾所周知,電磁波頻率越高所能攜帶的信息就越多,但頻率越高就越難穿透障礙物。Sub 6的5G網,覆蓋率是同樣情況下毫米波的5倍左右,因為毫米波極易受到障礙物干擾,就決定了毫米波的基站必須非常密集,或者是在特定的空間內使用,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所以,這兩種波段是各有所長,是一種互補的關系。所以從現(xiàn)實角度考慮,三星Exynos 980、麒麟990 5G、聯(lián)發(fā)科天璣1100,都選擇現(xiàn)階段都只支持Sub 6,并不支持毫米波,這是對消費者負責、不將無謂成本轉移給最終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反觀高通,則似乎對毫米波有些偏執(zhí)的追求,其結果就是絕大多數電信運營商對高通5G毫米波方案不為所動。
目前中國的三大運營商都采用了最務實的5G策略,在前期基站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Sub 6頻段,讓5G網覆蓋可以更廣,更有利于5G的普及。在等5G網發(fā)展一段時間,完成基本覆蓋后,再部署更高性能的毫米波頻段覆蓋,來滿足如自動駕駛、工業(yè)物聯(lián)網、遠程醫(yī)療等需要更低延遲的高性能需求應用,這才是毫米波的強項。
判斷清楚毫米波有沒有用,誰能用、適合誰用,是了解本次爭議的關鍵。所以,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5G毫米波很有用,但是由于運營商策略的原因,目前中國的消費者基本用不上,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預估2年以上)可能都用不上。
用不到就是浪費錢,
5G毫米波和全網通是兩個概念
或者有消費者會說了——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如果有都支持的選擇,選Sub 6和毫米波都支持的手機不就完了。這個觀點,在4G時代曾經廣泛流行,當時三大運營商支持的是不同類型的4G網,而由于資費套餐的原因,很多用戶都采用了雙卡模式,一個運營商打電話,另一個則跑流量,這樣,非全網通的手機就會遇到尷尬。當然,只用一個手機卡的用戶,即使購買了單網通手機,也不會遇到問題。
但是到了5G時代,再把Sub 6和毫米波套用這個觀點,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因為目前只支持Sub 6是中國三大運營商的戰(zhàn)略選擇,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多數運營商的策略,除非你短期內有到美國,并且使用美國AT&T運營商的5G卡,否則毫米波支持都是沒有用武之地的。是的,你沒有看錯,目前為止全球只有AT&T一家使用5G毫米波方案。即便是美國鐵桿盟友日本,目前也并不支持5G毫米波。在5G毫米波商用這件事上,基本上是美國在孤獨地唱獨角戲。
我們知道,不同波段的電磁波,其射頻發(fā)射天線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對于手機而言,如果同時支持Sub 6和毫米波,除了在芯片上的成本增加外,在天線設計乃至手機的外形設計上,都會受到影響,其整體成本必然會更高?,F(xiàn)在選擇支持毫米波的手機,很可能還等不到5G毫米波普及的那一天,手機就已經淘汰了。換言之,這種投資幾乎完全是在浪費錢。
縱觀這次關于5G毫米波的輿情發(fā)展,還有一個原因值得深思,個別參與討論的發(fā)言者不管事實基礎,認為國外標準就一定比中國標準先進,其實這明顯屬于過氣的理念。經過艱苦卓絕的追趕,無論是中國高鐵,還是中國航天技術,無論是智能化應用,還是5G通信技術,客觀來說,在很多細分領域中國相關的技術標準其實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對國外技術標準盲從是一種精神“缺鈣”,藥方很簡單,那就是多學習、多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合理冗余”和“盲目投資”之間,
其實是一線之差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對這次“真假5G”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和判斷了。其實,消費電子的歷史上,關于硬件的超前方面,一直都有爭議。究竟是設計出超前的設備,讓用戶“一買用三年”,還是設計出實用的高性價比設備,讓用戶“三年換三次”呢?其實這并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其檢驗的準繩還是用戶的投資能否獲得真實的價值,并且價值最大化。
智能手機是一個高頻次迭代的產品,一年一換的大有人在,極少有人能堅持超過三年。所以,在智能手機的選擇上,我一直鼓勵“適度冗余”,比如在存儲空間等使用生命周期內可能形成瓶頸的地方,超前一些是合理的。但如果一味追求全面旗艦,追求一些產品生命周期內自己都用不到的參數或者功能,就變成“盲目投資”了,因為這些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用戶價值。
本次的“毫米波真5G”理論,明眼人都知道是對著華為去的,但從用戶價值的角度,華為目前的麒麟990 5G不支持毫米波沒有問題,因為用戶確實短期內用不到毫米波,何必花冤枉錢?況且華為也不是沒有掌握毫米波技術,在8月就發(fā)布的華為MateX中就通過巴龍5000支持了毫米波進行4K高清直播,其實華為才是全球首家在折疊屏手機上打通5G毫米波“端到端”通信的廠家,若論技術儲備和研發(fā)功底,華為不僅在在Sub 6G頻段領域具有技術領先的優(yōu)勢,在毫米波領域同樣也具備領先地位。5G毫米波基站的投建上,華為也一馬當先。2019年9月,俄羅斯第一大運營商與華為共同在莫斯科高爾基公園開通了第一個毫米波基站,使用Mate X毫米波在800M帶寬峰值下速率最高達到了4Gbps,可以穩(wěn)定達到3.7Gbps,這也是在真實外場環(huán)境下測試到的全球最高速率。從上述分析和實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華為5G芯片現(xiàn)階段不支持毫米波的原因,僅僅是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和歐洲主流電信運營商不支持5G毫米波段而已,而無關于技術先進性和技術儲備。
但由于美國以莫須有的理由排斥華為產品,使得華為無法參與美國的5G網絡建設,那么華為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滿足幾乎就不存在的美國市場需求,額外去花費成本去支持5G毫米波,這并不是技術上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而是對既有市場現(xiàn)狀作出的商業(yè)選擇。
所以,本次毫米波和Sub 6的爭論,歸為“真假5G”是不妥的,充其量是不同廠商對市場發(fā)展的不同判斷,至于當前支持毫米波到底是“合理冗余”還是“盲目投資”,其實完全可以讓市場來用腳投票,畢竟能有更多的選擇,才是消費者之福。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