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之下,在線教育面臨大考!
就像《流浪地球》中所說的那樣,“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p>
2020年初,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更讓正常上學成為了一種奢望。當到了開學時間卻不能開學,“關”在家里的學子們,去學校上學成為了“向往”。
然而,學習不能停,在教育政策的引導下,在線授課、在線聽課每天都在每個家庭上演著,“停課不停學”的熱潮正在席卷教師、學生、教育機構等眾多群體和企業(yè)。
由此,網絡也衍生出太多趣聞。一時間,“救救學生和老師”的口號,火爆了整個網絡。
有老師對著“空氣”,講了整整一節(jié)課——
老師也從“靈魂工程師”,變成了“十八線女主播”——
學生也沒從假期的舒適中緩過來,完全不適應網課的節(jié)奏——
各種腦洞的創(chuàng)意、吐槽,也層出不窮……——
我們看到,除了學校組織的網課外,教育機構也面臨一場“大考”。從行業(yè)發(fā)展情況來看,疫情之下,教育機構正面臨危機與機遇并存的關鍵時刻。
雪上加霜,教育機構成重災區(qū)
事實上,在“疫情”出現之前,教育機構就已遭遇諸多問題。
2019年,教育機構紛紛爆雷,遇到嚴重的資金問題,甚至出現倒閉潮。包括K12、早教和留學機構等在內的多家教育機構,出現資金鏈斷裂,乃至暴雷倒閉的困境。
如,被認為是教育領域獨角獸的在線少兒思維培訓機構成長保資金鏈斷裂倒閉。而A股老牌留學機構太傻留學“破產清算”。甚至在去年年底,英語口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因欠款而關閉。
一時之間,教育機構風聲鶴唳,并積極調整航向。但在眾多機構尋求突破之時,春節(jié)期間教育機構因疫情迎來更大的經營危機。就在2月6日晚,IT職業(yè)教育企業(yè)兄弟連教育正式宣告品牌“破產”,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首家被現金流壓垮的首家線下培訓機構。
可以說,疫情的出現讓所有教育機構都措手不及。它們原本做好的前瞻規(guī)劃、成本壓縮等策略,都因猝不及防且兇猛的疫情而被全部打亂。
入不敷出、賬面現金短缺等,造成眾多教育機構難以度過疫情帶來的各種現象。房租、職工薪資、社保,學員留存率、續(xù)費率等,都壓得教育機構喘不過氣。
我們認為,處于雪上加霜困境的教育機構,成為了“重災區(qū)”。而就目前來看,教育機構的困難還將持續(xù)下去。
危機下的機遇,在線教育迎大考
被按下暫停鍵的教育機構,也在嘗試自救。
面對線下場館關停,目前處于被迫停業(yè)中的現狀,教育機構首先想到的是互聯網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育機構緊急將課程搬到線上,嘗試從在線教育領域分一杯羹。與此同時。教育機構也迎來在線層面的“大考”。
轉戰(zhàn)線上,自然有其益處。對于教育機構來說,它們可以通過教程收費、教師直播等獲取收益。而這也讓教育機構在短時間內支撐了下來,并為目前的在線教育模式平添了新生力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線上的收益對教育機構來說只是“毛毛雨”。獲客成本的高企、競爭的激烈等,完全不可能抵消線下運營的高成本。這其中,獲客成本高,成為教育機構的最大痛點,讓眾多中小型教育機構難以承擔壓力。
與此同時,短時間有太多學生涌入線上,這導致教育機構在線上超負荷運轉,服務器甚至幾近崩潰——聲畫不同步、進不去課堂等現象頻發(fā)。而這也讓教育機構面臨兩難選擇——購買帶寬需要付費,會加大支出;不付費的話,混亂的現象會一直持續(xù)。
不難看出,習慣了線下教育模式的傳統(tǒng)教育機構,一時間也會難以適應線上的教育方式,這導致教育質量不佳。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傳統(tǒng)教育機構的形式并不適合線上教育模式,教育機構只能選擇折中的教學辦法,教育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最終的結果是,很多學生給予差評,嚴重影響教育機構的品牌形象。能否讓教育機構憑借在線這一方式“起死回生”,目前還不得而知。
寫在最后
在線教育這是一場難得的“大考”,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育模式。但目前,在線教育行業(yè)還不完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仍有許多需要打磨的地方。如果傳統(tǒng)教育機構不能跨過這道坎,那么他們只能面臨更大的窘境。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此次疫情對教育機構來說是一次“試金”之旅。強者及革新者在度過艱難時光之后,將會迎來涅槃重生的機會,讓教育模式邁向全新階段。而那些因循守舊、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教育機構,將被徹底淘汰出局。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