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是形神兼?zhèn)?,而非貌合神離

原標題:數字科技:是形神兼?zhèn)?,而非貌合神離

文/孟永輝

站在數字經濟的十字路口,我們依然需要理順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數字科技的發(fā)展重蹈互聯網金融的覆轍。

這非常重要。

直到現在,依然有人為互聯網金融搖旗吶喊,并且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主要的依據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互聯網深度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必然。

在互聯網業(yè)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同樣應該長期存在,并且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的確,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

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這種判斷其實是夸大了互聯網的作用,忽略了金融的特殊性的。

一味地用互聯網的方式來看待金融,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其實早已不是金融,而僅僅只是一個互聯網物種。

說得直接一些,它是獲取流量的一種手段而已。

這種思想的長期影響,不僅給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帶來了風險和挑戰(zhàn),同樣延伸到了金融科技階段,最終讓金融科技僅僅只是科技,脫離了金融的本質和原始奧義。

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科技,它們的核心和關鍵都是金融,所謂的互聯網與新技術僅僅只是外部技術在金融行業(yè)的應用。

這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一味地將關注的焦點和發(fā)展的重點,僅僅只是放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身上,甚至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看成是互聯網和新技術的一種,脫離了金融本身,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必然無法做到形神兼?zhèn)?,徒有光鮮亮麗的形骸。

當數字經濟時代來臨,數字科技取代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成為全新發(fā)展方向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并不是如何盡可能多地數字化的問題,而是應當更多地去讓數字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并且讓金融的功能和作用盡可能多地發(fā)揮的問題。

誠然,數字科技為我們帶來的想象空間更大,對金融行業(yè)的改造更加深度和徹底,但是,無論未來的金融行業(yè)究竟會如何改變,它都不應該脫離金融本身,而是應該更好地去回歸金融。

筆者認為,數字科技時代的金融行業(yè)僅僅只是改變了它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金融行業(yè)的傳統(tǒng)功能和屬性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因為表達方式和方法的改變而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

因此,數字科技的關鍵在于對金融新的表達方式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對于傳統(tǒng)功能和屬性的豐富和發(fā)展。

當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發(fā)展風口,特別是當互聯網金融遭遇監(jiān)管,金融科技的發(fā)展面臨破局的時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數字科技身上。

當下,數字科技儼然已經取代金融科技,成為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新方向。

一輪新的發(fā)展開始悄然拉開序幕。

不可否認的是,以數字科技為主導掀起的金融新進化,的確讓我們看到了衍生于金融行業(yè)的更多的發(fā)展可能性。

這是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都無法比擬的。

然而,如果看到了數字科技本身所蘊藏著的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埽蝗ダ眄樛獠考夹g與金融本身之間的關系,所謂的數字科技或許依然還在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陰影里游走,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出圈”。

數字科技,恰恰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人們之所以會加持數字科技的概念,并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讓金融更加純粹的方式和方法,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借助數字科技的噱頭,延續(xù)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發(fā)展套路的方式和方法。

很顯然,如果數字科技僅僅只是如此,它的發(fā)展依然僅僅只是在傳統(tǒng)模式下運作,所謂的顛覆和創(chuàng)新或許僅僅只是一個噱頭而已。

當我們在探討數字科技的發(fā)展的時候,不應該將數字科技看成是一個孤立的、個體的存在,而是應該將數字科技的發(fā)展置于整個數字經濟的大環(huán)境里,將數字科技與數字經濟聯系起來,以此來得出發(fā)展數字科技的正確姿勢。

當產業(yè)互聯網時代來臨,一場以新技術為肇始點的產業(yè)深度變革開始拉開帷幕。

在這個大背景下,金融行業(yè)必然需要發(fā)生深度變革,才能與外部行業(yè)的發(fā)展同頻。

從本質上來看,產業(yè)互聯網其實就是一場數字化變革,而不僅僅只是類似互聯網式的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從這個維度上來講,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數字科技的發(fā)展僅僅只是停留在C端用戶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上,忽略了金融本身變革以及它與新的產業(yè)形態(tài)的聯系,所謂的數字科技,其實又變成了一個類似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存在。

首先,數字科技其實是對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一次修正。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帶來的是以C端用戶的金融需求的釋放和滿足為起始點的發(fā)展,盡管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釋放人們的消費潛能,但是,這種僅僅只是透支消費的做法,其實對金融本身來講同樣是一種傷害。

我們看到的互聯網金融的亂象,金融科技的瓶頸,正是這種發(fā)展狀態(tài)的直接體現。

數字科技其實是對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一次修正。

所謂的修正,其實就是要讓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再是一種收割用戶的游戲,而是變成一種更好地支持和扶持行業(yè)發(fā)展的存在。

這其實就是在彌補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時代的空白和不足,借此來讓金融行業(yè)的進化更加完整和全面。

其實,所謂的數字科技,就是做那些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沒有去做的事情——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fā)展。

當然,數字科技的支持并不僅僅只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金融功能和屬性之上,還應該在傳統(tǒng)的金融功能和屬性之外找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以數字的角度來尋找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或許是一個方向。

簡單來講,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是在去金融化,而數字科技則是讓金融更好地回歸金融。

其次,數字科技的終極目的在于助力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其實依然是流量的游戲,并未真正跳出互聯網式的發(fā)展怪圈。

只不過,互聯網金融的流量是以C端用戶為主,金融科技的流量是以B端用戶為。

這種以流量為終極目的的發(fā)展模式短期且沒有增長潛能,這是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發(fā)展之所以會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由于數字科技衍生于新技術深度影響和改變行業(yè)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流量紅利已經見頂,所以,數字科技的終極目的并不是要收割多少的流量,更不是搭建一個平臺做撮合和中介,而是要深度參與到行業(yè)的發(fā)展過程當中,以此來尋求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數字科技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以此來尋找到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式和方法,才是真正確保數字科技的功能和作用能夠發(fā)揮到最大功能和作用的關鍵所在。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現在的數字科技領域有很多的玩家,但是,真正能夠留在牌桌上的玩家或許是那些真正可以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玩家。

再次,數字科技完成的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完美閉環(huán)。

很多人將互聯網金融看成是一個完成了互聯網時代閉環(huán)的存在,并來夸大互聯網金融的功能和作用。

其實,互聯網金融非但沒有助力形成互聯網時代的完美閉環(huán),甚至還讓互聯網行業(yè)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鴻溝變得越來越大。

同互聯網金融不同的是,數字科技其實是要助力完成數字經濟時代的完美閉環(huán)。

這是由數字科技的底層技術和商業(yè)模式邏輯所決定的。

從底層技術上來看,以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在去中間化方面有巨大的潛能,而數字技術則是在深度影響和改造行業(yè)發(fā)展和變革方面存在巨大的潛力。

總體來看,互聯網金融造成的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割裂與斷層,而數字科技帶來的則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與貫通。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在看待數字科技的時候,才能真正跳出互聯網的怪圈,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盡管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已然成為定局,但是,我們在看待數字科技的問題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偏見。

這種偏見的癥結在于,用互聯網金融的邏輯來尋求金融科技的發(fā)展的未來和方向上,最終讓數字科技的發(fā)展始終都沒有跳出互聯網金融怪圈。

這是數字科技的玩家如此之多,但是卻始終都無法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

以數字科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并看待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所謂的數字科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金融與科技和諧共生的存在,真正做到形神兼?zhèn)?,而不是貌合神離。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yè)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yè)研究,累計發(fā)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11-04
數字科技:是形神兼?zhèn)洌敲埠仙耠x
如果我們一味地將關注的焦點和發(fā)展的重點,僅僅只是放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身上,甚至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看成是互聯網和新技術的一種,脫離了金融本身,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必然無法做到形神兼?zhèn)?,徒有光鮮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