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些日子,我有兩個交流了一年多的投友離開了網貸圈.
其中一個姑且稱之為小陳吧,年初一直找我推薦平臺,我不肯推薦,于是轉而跟風聽從一些意見領袖的推薦,投資了幾個高息自融平臺.在今年10月,問題爆發(fā),老板跑路,小陳數十萬資金付諸東流.在跑路的下一天,小陳給我發(fā)了一條信息,從此qq就再也沒有上線過,也不知道是去維權了,還是放棄了這個行業(yè).
另外一位大哥我一直不知道名字,每當我有民間借貸方面的困惑,他總能給我解答.他有公安方面的資源,根據老板身份證可以查到一系列的住所、工作、婚姻、位置等信息.而就在前幾日,一家看起來不錯的小貸公司提現困難,我從未想過這平臺會倒閉,因為這正是他重倉的平臺.那天他勸我遠離網貸:"你能在網上看到的東西太有限了,難道你窮盡了互聯(lián)網的所有數據,就真的能看清一個平臺嗎?"兩位好友的離開,讓我唏噓不已,一位是我的"弟子",一位是我的"老師".網貸值得投資嗎?網貸如何投資?
上一篇文章我說,14年的網貸,有倒閉沒有潮.然而安全只是統(tǒng)計上的安全,具體到單個平臺,每天都有我不知道名字的老板攜款跑路,每天都有投資者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如果僅憑跟風投資,或者是輕率地決定投資,你就可以獲得年化20%以上的無風險收益——甚至超過了巴菲特.那只有兩種情況,要么巴菲特是傻子,要么你是傻子.
一、P2P——我們賺的錢究竟來源于哪里
網貸就是民間借貸的線上化,民間借貸自古有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上,生生滅滅卻從未消亡.民間借貸之所以能夠賺取收益,實際上是銀行職能的缺失讓出了這部分蛋糕.在銀行這樣的大國企,由于內部分配機制的問題,沒有任何員工愿意去涉足那些小微企業(yè)——無論他們給出多高的利息.銀行員工寧肯放貸給大型企業(yè),任由這些大型企業(yè)轉貸給小企業(yè)賺取收益,自己也不愿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那么這部分市場只能交給線下的獨立放貸實體來進行.
這些,就是網貸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的基礎,網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機會.太多人只盯住了高收益,而所有風險在被證明它是個風險之前,往往沒有人會想起它.
但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在網貸取得高收益,是因為我們進行了風險承擔,承擔更高的風險當然會有更高的收益.因為供求關系的調節(jié),市場必須給出高收益,不然還有誰會去投資呢?但是,請注意,市場不可能永遠這樣運作,不然高收益的風險就不復存在了.一旦出現風險,收益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會想起風險是怎么回事,這時候口袋里的風險頭寸都是一個個的噩夢.
說了那么多,我只是想說,如果你逃避了風險,那么同時也逃避了收益,我們要做的是「控制風險」而不是逃避風險.當投資標的出現問題時,你可以心安理得的說,這樣的風險是已經預料到的,我是為了追求高收益才甘愿冒險,而絕不是悔恨當初沒有多去發(fā)現問題,不停地在內疚與郁悶間徘徊.
二、黑幕——投資人對平臺其實一無所知
早已有無數的人寫過關于網貸挑選平臺的心得:有人介紹民間借貸的行業(yè)規(guī)矩、風控常識;有人通過網絡上的蛛絲馬跡尋找老板造假的線索;有人用數據分析來觀察投資者情緒.
我非常感謝這些作品,我正是在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出經濟學的象牙塔,慢慢了解到真實世界的民間借貸和網貸.對于民間借貸的知識加上對平臺信息的挖掘,可以很大程度的判斷平臺是否是真實借貸;觀看數據分析,大戶走勢,平臺資金流,一定程度上可以估計出尚未發(fā)現的利空.
我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又學習并投資了兩年,才算初窺門道,也偶爾會犯小錯.要是換一個普通投資人進來,恐怕更要被繞暈了頭,哪能分出個真?zhèn)魏脡?最后思考不來的結果一定是放棄思考,既貪圖高收益,又不懂分析平臺,于是在qq群、知乎、論壇不斷地問別人哪個平臺好——然后和我的第一位朋友一樣,把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給老賴交了學費.因為真正優(yōu)秀的網貸投資者,不敢給人推薦平臺,不僅怕殃及了自家名聲,更怕坑了隊友.
但對于大部分投資人,實際上是很難了解一個平臺好壞的.
從平臺運營的角度,我當然可以厚著臉皮說:努力做到信息透明、集團公司強背書、優(yōu)秀的用戶體驗、資金托管——通過這些讓投資人信任我們.但換一個角度,投資人的角度,平臺抵押物可能臨時租借,平臺信息可能造假,打款記錄可能偽造,平臺壞賬可能隱瞞……信息極度的不對稱,對于大部分投資人來說,真金白銀投下去,可能對平臺還是一無所知.
對于投資者教育,面臨了這樣一個困境:簡單的信息挖掘只能揪出愚蠢的騙子,真正落地的風控核查一般投資人根本沒有能力去進行.
三、周期——投網貸你至少要懂這個
所以像模像樣寫了幾篇平臺風控的文章,卻發(fā)現根本對大多數投資人起不到幫助,很多的人只是發(fā)現:喝!又有個看上去有點研究的家伙,問問他投了什么平臺?
那么我覺得,對于大多數投資者,還是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能夠理解并信任怎樣的平臺,就去投怎樣的平臺,不必去和身邊的投友攀比收益率.有些事情進入的門檻很低,做好的門檻很高.而另外一些人純粹是不理智地把投資當做賭博,就更沒有必要和他們攀比了.
之所以推薦低息平臺,是因為我覺得在現在的信貸類產品中,低息平臺是夏普比率最高的投資手段.在收益率從余額寶的5%利率上升到巨頭網貸平臺的15%利率,收益上升了3倍,風險卻沒有上升太多.而從15%利率的網貸巨頭到30%利率的屌絲網貸平臺,風險不僅成倍的增長,且處處是大坑,詐騙分子和自融平臺層出不窮,早已偏離P2P的本意.所以如果你對網貸不投入太多精力,那么賺好低息平臺的收益,便算是享受了這波網貸紅利.硬是追求高收益,亂投一氣,是得不償失的.如果你實在要追求高收益,而所謂的風控思路又并不甚理解,那你至少要去學習網貸的周期律.
我們經常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迷信,但實際上就是對網貸周期律的一種經驗之談.
在去年年末,網貸倒閉潮,人人惶恐;到了年初,大部分投資人因為惶恐而偏向于保守投資和短期標的,而小部分有經驗的投資人大膽地選擇了激進的投資策略和長期標的.一直到今年8、9月,網貸風平浪靜,基本沒有什么平臺倒閉,前者一看大環(huán)境如此美好,按捺不住了轉投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而后者基本上6月標已經拿到收益提現了.有經驗的投資人拿到提現后,預估年末可能出現的企業(yè)資金鏈斷裂,于是選擇低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標的度過年關.等到年末了,平臺倒閉明顯增多,前者死傷慘重,后者安然無恙,然后又是新的一年往返重復……現在再回顧那句諺語,是否又有新的感受呢?越是當你身處其中,你就越是意識不到周期的存在,就像我在上面舉的例子一樣——情況轉好了卻依然謹慎,等到開始意識到自己過于保守時,風險卻又已經變大了.
投資兩年網貸,除了風控技巧的進步外,我更大的投資感觸在于:經濟環(huán)境好的時候,不需要太多思考,簡單審核一下,投資一個高息平臺,都不會出事;經濟環(huán)境不好的時候,無論是一天花多少個小時去收集信息,分析數據,找老板聊天,都不能改變賠錢的事實.
環(huán)境好,怎么做都對;環(huán)境不好,怎么努力都錯——倒不如投個余額寶然后去睡大覺,還能賠得少一點.
在金融領域,周期律是很強的,一個是8-12年的經濟危機周期,一個是每年年初錢松、年底錢緊的小周期.大環(huán)境好的時候,無論是4%利息的銀行、15%利息的低息平臺、40%利息的高息平臺,大家都過得非常快活,一直不會有壞賬,只會有風險頭寸.企業(yè)擴張生產,利潤豐厚,未來的現金流足以覆蓋利息.等到大環(huán)境差的時候,存款用戶急著提現,貸款用戶又出問題,最后風險都集中在了中間的放貸機構身上,相當于放貸機構以一己之力承擔了市場上所有人的風險.這個時候,風險一定是從高息往低息開始蔓延,為什么?
一方面是高息平臺放出去的標的都是高風險的,授信額度或者抵押率過高,且服務的都是些無法用低息手段借到錢的客戶,或多或少有些問題.另一方面是投資人端的情緒,當市場開始出現風險的信號,投資人就會開始逐步往低息撤退,從而造成高息平臺的擠兌,對拆標和資金池的平臺更是會心一擊.
相比而言低息平臺就安全得多,即便出現壞賬爆發(fā),但由于授信額度或抵押率小,借款人又相對優(yōu)質一些,即便資金出現虧空也遠不如高息平臺一樣嚴重.更重要的是對于一些有背景的低息平臺,能夠保證投資人的信任,那么出多少壞賬也不會死.這和銀行一樣,在無數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的商業(yè)銀行也曾出現過技術性破產的局面,但依賴于國家信譽背書,存款一直持續(xù)不斷的流入,壞賬就能在持續(xù)的幾年十幾年二十幾年內慢慢用利潤攤平.
所以有時候我投網貸,最擔心的不是挑選平臺錯誤的風險,而是經濟環(huán)境不好所帶來的系統(tǒng)性風險.因為前者是可控的,而當出現系統(tǒng)性風險時,網貸整個行業(yè)都將重傷.網貸相當于通過互聯(lián)網分散地投資全國各地的民間借貸,一旦系統(tǒng)性風險出現,這個分散就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網貸所服務的高風險客戶,無論哪個行業(yè),基本都是資金鏈中最脆弱的一環(huán).等到那個時候,不僅平臺自身風控問題暴露,而且投資人爭相踐踏出逃,整個行業(yè)除了走在前面的那十幾家公司以外,其他平臺多半九死一生.
扯遠了,回到投資者的角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順勢而為:首先每年的周期要把握住,在無法對市場做出判斷的情況下,年末原離高息平臺.其次對宏觀的經濟周期有所把握,不求提前預知,但求經濟蕭條出現后你能夠及時撤離不要留戀.另外,還要順應趨勢,對一些出現金融崩潰的區(qū)域和行業(yè)盡量遠離,對出現市場情緒利空的平臺盡量遠離,這些已經不單純是周期律的內容了.
網貸是一個上升期的行業(yè),不斷地資本在涌入,我希望,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chuàng)業(yè)者,都要正視行業(yè)的風險,居安思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到無時想有時.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