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爭議,最近有關人工智能會否對人類造成威脅的討論不絕于耳,討論者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以往我們的“互聯網觀察家”們常常離商業(yè)太近,離科技太遠。中國人的商業(yè)頭腦堪比猶太人,但論起科研來,比起硅谷科技園里的美國佬還差一截。
可是剛剛有些討論的氣氛,就有聲音出來說對科技缺乏足夠研究的人沒有對科學家們評頭論足的資格。照此邏輯,若要評價一道菜的好壞看來非得取得廚師資格證才有發(fā)言權了?普通民眾參政議政的權利豈非也要被剝奪了?我打這些比方是想說,一個人能否對科學家和科學技術評頭論足當然與其是否具備相關專業(yè)資格無關。不過如果評論者本人是一個向來以科技評論員自居的知名作者,在評論中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那也就未免貽笑大方了。
圍繞科技的討論并沒有限定什么門檻,也不應該設定什么門檻,更應該允許不同聲音的出現。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出現,總是難免引發(fā)人們對好奇和恐慌,由此引發(fā)的爭論并不在少數。比如長期以來社會輿論對于轉基因技術所持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這項技術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還有待時間檢驗,有些爭議也是好事,轉基因支持者總不能讓反對者閉嘴不言,也沒有權利聲稱人們沒有資格對其評頭論足,因為言論自由是一項最基本的公民權利。
至于人工智能的出現會否對人類造成威脅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特斯拉的創(chuàng)始人埃隆·馬斯克和史蒂芬·霍金眼里,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年內對人類帶來不可想象的威脅,而在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看來,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擔憂毫無必要,因為至少從目前來看,機器人具備自我感知和進化能力還毫無可能。有人說對馬斯克和霍金,包括比爾·蓋茨等在內的持人工智能威脅論的人都并非科學家,所以才會對此有所擔憂。但即便如此,也沒人有權利阻止他們對這項科技發(fā)表看法。
類似關于是否具備評論“資格”的討論,還存在于所謂“自媒體”是否有資格對互聯網巨頭們的市場戰(zhàn)略指手畫腳這件事上。為此曾有自媒體人發(fā)文自省稱自己在專注某一領域寫作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對行業(yè)的理解仍然十分淺薄,而某些從業(yè)經驗還不及自己的新手也堂而皇之地混進自媒體隊伍發(fā)表所謂行業(yè)分析,在他看來實在有些荒唐。我對此倒有不同看法,評論精彩與否與從業(yè)經驗和年齡并無直接關系,只要是基于客觀事實的解讀和分析都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因為自愧觀點淺薄就閉嘴不言,那豈不是因噎廢食?
學術討論本就應該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就事論事進行討論,對待不同意見者也應該抱以寬容,這既是出于基本的禮節(jié),也是言論自由的一大進步。在我看來,我們不僅應該勇于發(fā)表不同意見,甚至在對待某一事物的看法上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下,應該有人站出來“為了反對而反對”,以避免眾口一詞的現象出現。
李敖先生談言論自由,援引美國大法官霍姆斯的例子。霍姆斯是美國最高法院九個大法官之一,當一個大法官的解釋其他人都贊成,一致通過的時候,他一定投反對票,變成八比一。法理上面他知道應該通過,可是他說他要反對。為什么要反對?他說:要讓我們的同胞了解到,就是不可以在最高法院有眾口一聲、全票通過的這種現象,要有一個表達反對的精神。
為了反對而反對,這種精神同樣適用于有關科技的大討論中,要允許出現反對聲音,要鼓勵發(fā)出反對聲音。不過,從目前的討論氣氛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反倒是自以為是容不得他人觀點的情形居多,甚至討論至激烈處轉而開始人身攻擊來。王小波在《論戰(zhàn)與道德》中回憶起當年文化領域的爭論大呼還有“讓我膽寒的氣味”,我們可千萬不要將平等的討論轉向一方對一方的批判,將觀點之爭轉向道德之爭,非爭個誰好誰壞出來。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