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之所以越來越受到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蘋果公司幾年來對其堅持不懈的竭力推進;而且在2014年發(fā)售的iPad Air 2上,e-SIM卡已經(jīng)從概念成為現(xiàn)實。今年7月份又有消息稱:三星也跟隨蘋果的腳步加入到推動e-SIM卡普及的進程中,并且二者將就e-SIM卡問題同代表全球移動運營商的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協(xié)會)達成合作關系。
任何一項有潛力的新型技術都有可能突破傳統(tǒng)成為新的標準,e-SIM卡就是如此;更何況有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的撐腰。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簡單:傳統(tǒng)SIM卡已經(jīng)擁有了數(shù)十年的標準地位和行業(yè)積累,必然不會輕易退出;二者之間,必然會有一番激烈的博弈。
SIM卡的意義
e-SIM卡的另外一個名字是虛擬SIM卡;也即是說這種卡不具備外在的物理實體,而是通過手機中所內置的相關模塊來實現(xiàn)其功能。所以說,e-SIM卡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手機上開設卡槽,最大程度地增強手機的一體性和完整性,從而在保證手機外觀美感的同時,也給消費者省去不少麻煩;另外一方面,就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可以更為自由在不同的運營商網(wǎng)絡之間切換”,從而為消費者帶來使用上的便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具備實體的e-SIM卡似乎的確比一個真實可見的芯片式傳統(tǒng)SIM卡好用的多。然而,e-SIM卡對于傳統(tǒng)SIM卡的威脅并不在于此。
為了說明整個問題,我們先來探討一下SIM在用戶、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商三者之間扮演的角色。
SIM其實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戶識別模塊)的縮寫;也就是說,SIM卡的原始核心功能其實是用以在技術上承載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移動通信,但同時,SIM卡實際上也在商業(yè)層面象征了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契約關系。
在傳統(tǒng)SIM的使用場景下,無論是打電話發(fā)短信,還是通過手機上網(wǎng),人們通常都要先購買一臺手機;然后再去運營商那里辦理入網(wǎng)業(yè)務,再將獲得的這張SIM卡放入手機中;而在這以后,人們就與運營商之間建立了長久的契約關系:包括身份認證、繳納費用、辦理業(yè)務在內的相關活動,用戶都只需要與運營商溝通。
而這些活動,都與手機制造商不再有關系。
所以,SIM卡的功能不僅僅是通信過程中的用戶身份識別,它同時在象征意義上表明了人們的通信行為與運營商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系。正是因為如此,運營商的地位才如此強勢;許多手機廠商也是因此才選擇了與運營商合作來銷售合約機。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手機不再只是打電話和發(fā)短信的工具,它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接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工具。雖然WIFI的普及的確微乎其微地削弱了SIM卡的作用,但是歸根結底,整個接入過程仍然非常依賴實體SIM卡的存在;也就是說,在新的條件下,SIM卡又多了一個意義,它化身成為人們接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入口。
當然,到目前為止,這些入口依然牢牢地掌握在運營商手中,而與手機制造商依然沒有什么關系。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對于用戶而言,SIM卡就是一個身份認證模塊,一個移動網(wǎng)絡接口,一張需要安裝在手機內部的小卡;對于手機制造者而言,SIM卡就是它所制造的手機需要承載的,除此之外,別無關聯(lián)。
而對于運營商而言,SIM卡可以說是它和用戶之間的一切。
e-SIM卡想干什么?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其實能夠感受到:實際上用戶和手機制造商之間的關系很簡單,并且持續(xù)性不強。用戶從手機制造商那里購買手機,并且可以正常使用;此后用戶在手機上的消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與運營商之間的長久關系之上(當然手機的配件、維修等服務依然需要手機制造商來解決)。
這種用戶關系上的不對稱是包括蘋果、三星等手機制造巨頭在內都不得不忍受的現(xiàn)狀。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很容易理解,蘋果、三星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推進e-SIM卡,就是為了從運營商那里分一杯羹,在更大程度上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關系?;蛘呓栌靡粋€最常見的說法:增加用戶粘性。
在e-SIM卡的使用場景下,用戶不僅要從手機制造商那里購買手機;而且由于e-SIM卡已經(jīng)內置在手機上,所以用戶在切換網(wǎng)絡的過程中,實際上不需要跟運營商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當然,前提是手機制造商已經(jīng)與不同的網(wǎng)絡提供商建立了契約關系。
而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通過e-SIM卡直接面向手機生產(chǎn)商,而與運營商的關系大大減弱。
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用戶層面,e-SIM卡并不如我們想象得那么容易被接受。
在當前的SIM卡的使用場景下,用戶的身份認證、語音通信、網(wǎng)絡接入都通過可分離的獨立的實體SIM卡來實現(xiàn);所以在不更換號碼的前提下,用戶與SIM卡的關系極為密切——這也是當下?lián)Q號成本越來越高的原因。但是恰恰是因為如此,用戶更換手機的成本被大大降低,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之間自由切換。也就是說,當前的SIM卡給了用戶非常充足的手機選擇權。
如果是e-SIM卡呢?很明顯,用戶的一切被手機制造商所主導。無論是手機硬件和軟件的使用、個人文檔的存儲、乃至用戶的網(wǎng)絡身份、個人信息、網(wǎng)絡流量等等,都處于手機制造商的掌控之下。這樣一來,即使手機制造商能夠保證個人的信息安全,但是用戶的換機成本大大增高。顯然,在如今全世界的手機廠商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愿意自己的手機更換權被某一家廠商剝奪——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
小結
其實在當下,e-SIM卡仍舊停留在僅僅提供網(wǎng)絡接入接口的狀態(tài),傳統(tǒng)SIM卡所擁有的涉及到用戶的身份認證、打電話、發(fā)短信等其他更加核心的功能還遠遠沒有出現(xiàn)在e-SIM卡之上。就像華為天際通、小米漫游一樣,e-SIM卡的發(fā)展其實依舊處于非常初始的狀態(tài)。
但是鑒于蘋果、三星在行業(yè)內的強勢地位,很難說e-SIM卡究竟能否再次顛覆傳統(tǒng)成為行業(yè)標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傳統(tǒng)SIM卡發(fā)展的風頭正盛,絲毫沒有衰落的跡象;要改變世界何其困難——即使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巨頭也不例外。
文章系@科技新知(微信ID:kejixinzhi)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百略網(wǎng),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