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不管是誰,只要有粉絲就可以玩票。最近,兩部粉絲電影紛紛打出高票房,全是靠粉絲的捧場,更有人依托粉絲的追捧而賣起了月餅。在如今的社交媒體時代,粉絲經濟已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業(yè)特征。
粉絲經濟,倒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古往今來,在娛樂圈中盛行,上百年歷史的戲迷經濟,過去幾十年此起彼伏的發(fā)燒友、讀者、聽眾、歌迷經濟,都算得上是粉絲經濟雛形。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讓粉絲之間的互動發(fā)生了量變和質變,由此讓粉絲經濟大大提速。
粉絲經濟早已經不是娛樂圈的專利了,在移動互聯產品中也被廣泛運用,魅族、小米、華為、聯想等等廠商也加入到粉絲運營的潮流中,并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時間風生水起。
粉絲不是能隨便可以獲得,粉絲經濟不是隨便成功的。粉絲經濟學只要應該有四個基礎邏輯:
1、粉絲不是用來消費的,而是用來寵著的
粉絲是一個事物的追隨者和熱衷者,甚至是癡迷者。對于粉絲來說,自己崇拜的人物、產品、品牌等等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其心目中是完美的化身。由此,粉絲也很容易成為盲從的代名詞,極容易被別有用心的欺騙。在商業(yè)活動中,如果消費者成為了商家的粉絲,商家就很有機會消費信任,假冒偽劣或者欺詐行騙都可能發(fā)生,這是極端危險的行為,也是不道德的做法。
粉絲作為忠誠的消費者,是商家最可寶貴的財富與資源,需要倍加呵護,享受最為尊崇的待遇,以此才會形成長久的口碑,實現消費者粉絲與商家的共贏。
2、粉絲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腦殘的
粉絲是很容易沖動的,甚至在部分鐵粉的眼中,粉絲們崇拜的產品或人物都是毫無瑕疵,缺點也會變成優(yōu)點,這就變成了地道的腦殘粉。有些擁有粉絲的明星或者商家也往往刻意培養(yǎng)粉絲們不辨是非的趨向,加以誘導和洗腦,希望以此實現對粉絲們的頭腦控制。
其實,粉絲應該是理性的,商家培養(yǎng)粉絲也應該是理性的,讓粉絲具備比普通消費者更強的辨識能力,能夠對公司的產品提供有價值的改進信息,與公司的關系形成“諍友”而非“損友”。
3、粉絲是支撐自己品牌的,而不是黑對手品牌的
粉絲的培養(yǎng)有助于自身品牌價值的體現,可以大大提升產品信息的傳播能力,這是現代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泛濫背景下最好的塑造品牌的方式。但是,這種粉絲團的建設應該是內向的,是為了支撐自己的品牌,而非建設一支隊伍去黑別人。黑粉是粉絲經濟中的畸形,是粉絲經濟的害群之馬。
4、粉絲經濟不是簡單的賣產品,而是經營客戶
粉絲經濟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客戶關系管理提升到了新的階段,簡單的客戶忠誠讓位于粉絲與粉絲團的經營。正如聯想CEO楊元慶所言,粉絲經濟不是簡單的賣產品,而是經營客戶。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