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春運?怎么玩?

取到我回家的車票時,火車售貨員阿姨熟悉的聲音又縈繞在耳畔:上聯(lián):香煙啤酒礦泉水烤魚片了啊~下聯(lián):白酒飲料方便面火腿腸了啊~橫批:腿收一下。與之俱來的是,車廂里過于“熱鬧”的場面映入腦海:

封建社會,為了保持政權的穩(wěn)定,歷代統(tǒng)治者對社會上的人口流動控制很嚴格。有春節(jié)回家需求的不過那么幾波人:

1在外游學的讀書人

我有個老鄉(xiāng)在正德時期可是大名鼎鼎。他就是楊廷和。這個和我一樣家在四川、身在帝都的老鄉(xiāng)多年求學于國子監(jiān),一朝回鄉(xiāng)探親,便加入了春運大軍。不過當初這位兄弟上來甩開腳丫子就走,最后乘船,硬是兜了大半個月回到了家。當初也是我天朝體恤學生,放寒假前發(fā)了不少補貼,這兄弟背著米面、牙膏被褥什么的路上應該沒怎么挨餓受凍。

還有一種是在城市打工的手工藝人,明朝晚期,蘇杭、泉州這些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有不少的外來工。每逢臘月底,外來工有錢沒錢,都的得回家過年,城市一下子便空了。(怎么聽都像在說帝都?)文人張岱在春節(jié)期間,出去喝個小酒,叫喚半天酒保也沒人理,找人一問,才知道都回家過年去了。

從漢朝時代就有的回避制度,更是讓中國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南人北官、北人南管的現(xiàn)象,官員也成為了春運的主力。但官員春節(jié)回家是宋代以后才有的福利,宋朝官員每年臘月二十“封印”,也就是不處理公務,全都回家過年,等過了年,正月二十才“開印”辦公。到了明清更夸張,春節(jié)一放假就是一個多月,比現(xiàn)在的學生待遇都要好。

這么一群前擁后戴的官員要回家,排場也是足足的,所以“狹路相逢”,堵一下也是很正常的。據(jù)說明朝大臣王錫爵春節(jié)雇船去松江探親,結果靠岸時發(fā)現(xiàn)一片烏蒙幾乎遮蓋住了整個江面。擠了整整兩個小時才擠進去。當時臉都綠了。

但是唐朝以前的官員就沒有這種福利了,他們春節(jié)歸家的困難,絲毫不亞于春運之難?。∷宄娙搜Φ篮庠凇度巳账細w》中這樣寫道:

這位詩人因為春節(jié)回不了家,于是在正月初七好好發(fā)了一番牢騷。其實這種牢騷在官員中多了去了,春運回家不容易,春節(jié)不讓回家更不容易。

俗話說,南船北馬,也就是說,北方的交通工具以馬為主,而南方以車為主。但其實,這句話并不準確,總體而言,馬車在北方吃香的時間并不長,牛車、驢車、騾車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受歡迎程度都遠超馬車,比如牛車,不過這種車速度較慢,匹配不了游子似箭的歸心,一般都是作為貨車出現(xiàn)。當然,在“風流”的魏晉,乘坐牛車最為時髦。馬車已經(jīng)成為北方交通工具的代表,畜拉車一律以馬車代表。

馬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其實并不怎么受歡迎。在馬鞍這一類的輔助工具出現(xiàn)之前,人們騎馬簡直就是受罪,劉備就因為騎馬的時間少了,感慨“髀肉復生”?!镑氯狻本褪谴笸热猓T馬對男兒胯下的折磨不言而喻。其實胯下騎著東西對身體是一種很大的折磨,著名的七冠王阿姆斯特丹就有嚴重的前列腺問題,在這里向騎了十四年白龍馬的唐僧表示敬意。所以,在春運的大軍中,騎馬的不是白馬王子,是傻子。

馬力長,在春運大軍中,馬車一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交通工具。馬可·波羅當年來華到達杭州時,曾看到時人坐這種長車:杭州城“大道之上,常見長車往來,車有棚墊,足容六人。滿城之男女日租此車以供游樂之用,是以時時見車無數(shù)?!?/p>

當然,馬可波羅提到的這種馬車更像是旅游觀光車,與春運這樣的長途旅行有一定的區(qū)別,但馬車的形制應該差不多。其中有一種馬車叫轎車,輪子比較大,一般用馬、騾、牛來牽引。車身上安置木制或竹制車廂,有的前后開門,有的兩側(cè)開門。車有兩人座或多人座,因車廂像轎子故名。這種轎車當時是供官員、商旅使用的。

當然,陸上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交通工具:兩條腿

水上行船,船受地形的限制比較大,沒有水的地方就沒了它的用武之地,另外,春運時正值隆冬,北方的河面都凍得差不多了,無法行船。不過一旦有水的地方,它就是春運的主力。因為坐船比馬車舒服,當然暈船的不在討論范圍。和陸上顛簸的旅程相比,水上更平穩(wěn)。而且船的載重量大,洗漱被褥、老婆孩子,基本上什么東西都能裝。

另外,船的速度更快。那么,乘船的船速有多少呢。一般而言,古代帆船速度如果順風最快每小時50里,逆風可能就沒有這么快,但平均下來一小時差不多30里。比如說上文提到的楊廷和,他用了半個多月(假設20天)的時間從北京走到四川,開始用的還是兩條腿。設想一下,北京到四川4000里,假設他走了10天,共1000里,坐船10天,那么每天就能走300里,這速度比馬車快多了。

是的,古代的“春運”也是要買票的。雖說沒有火車、飛機,不用擔心一票難求(黃牛黨可以洗洗睡了)。但是買票一事確實存在。古代也有自己的交通體系,有官辦的、商辦的,也有民辦的,無論哪一種,都要收取費用。遇到春節(jié)這樣的日子,交通工具不足,漲價什么的事情也無可避免。當然,一向崇尚推行仁政的中國,也早在唐代便有了一系列的防止哄抬“票價”的措施。

以馬車為例,唐代馬車一天大概走70里;標準收費,馬負重100斤,每走100里,收費是100文。但是加上被褥鋪蓋,那重量就絕對不止100斤了,那就要加錢了。如果走長途,費用會降低一些。

古代客棧從來都不備臥具,出門在外一定要帶鋪蓋,尤其在春節(jié)期間。不過這些客棧也會打折,甚至免費。《宋朝會要》記載,官辦旅館在雨雪天和”冬至”、”寒食”等日子,應免收房費。

想了解更多

請持續(xù)關注加速會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1-18
古代也有春運?怎么玩?
取到我回家的車票時,火車售貨員阿姨熟悉的聲音又縈繞在耳畔:上聯(lián):香煙啤酒礦泉水烤魚片了啊~下聯(lián):白酒飲料方便面火腿腸了啊~橫批:腿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