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心,微眾銀行為什么選擇做普惠金融?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微眾銀行這家依托于微信和QQ兩款“國民社交平臺”海量用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應該以“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勢一統(tǒng)互聯網金融江湖,把傳統(tǒng)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不能自理。

于是乎,“巨無霸”、“挑大梁者”、“攪局者”、“顛覆者”等荷爾蒙十足的“溢美之詞”紛至沓來,作用于這家剛剛破繭而出的國內第一家互聯網銀行,讓微眾銀行切切實實感受了一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其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像是被置于放大鏡之下,被過度關注和解讀。

可實際上你會發(fā)現,微眾銀行選擇的,只是一條補充之路,一條樸實的普惠金融之路,一條讓傳統(tǒng)銀行因投資回報率低而避而遠之、讓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yè)因缺乏“油水”而“掛羊頭賣狗肉”、被一些金融專家稱之為“偽命題”的普惠金融之路。

撥開紛紛擾擾的輿論關注,喧囂之后回歸本源想想,微眾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為什么要選擇做普惠金融?其做普惠金融的邏輯、心態(tài)和策略是什么?前景如何?

時髦的標簽?微眾銀行認真扎進了普惠金融

從P2P到網絡信貸,從普惠金融到FinTech,互聯網金融領域從不缺乏“與時俱進”的新名詞。其中的普惠金融,更是被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當做自家平臺的“名片”,哪怕它們中的很多所做的事與“普惠”沒半毛錢關系。

集體盲動貼標簽的行為表明,很多企業(yè)可能僅僅是沖著政府的期許或趕時髦去的,并未深入理解普惠金融,或做好為之長期耕耘的準備。而微眾銀行選擇進入這個市場,筆者認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看銀行業(yè)自身發(fā)展,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銀行業(yè)的市場結構體系已經相對成熟。作為一家后來者,微眾銀行想要有所收獲,必須找準自己的市場切入點,而走差異化、特色化的路線?;ヂ摼W銀行,在國內尚是完全新生的形態(tài),它的出現是對原有銀行業(yè)市場結構的補充,對推動國家金融改革的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助益,對于微眾來說,無疑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再來看市場現狀,金融行業(yè)的“二八定律”--80%的業(yè)務和利潤來自于20%的客戶,而80%的長尾客戶往往無法得到符合其實際需求痛點的金融服務,這種市場現狀亟需被打破,也相應地成為一個市場空缺。微眾銀行看到的,正是這80%長尾客戶不斷上升的金融需求亟需被滿足。解決好他們的融資難、融資貴、門檻高、不便捷等問題,不但利己,也利國利民,堪稱多贏。

最后“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大股東騰訊的技術優(yōu)勢和數據資源,給微眾銀行安上了立足金融科技,探索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規(guī)則及技術,用“互聯網+”的業(yè)務模式去服務長尾客群的“翅膀”?;ヂ摼W科技和大數據整合分析能力,這是普惠金融能否真正做到“又普又惠”的關鍵基礎設施,它決定了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yè)能否在堅持“又普又惠”的情況下,還能生存下去并實現自我發(fā)展。

基于上述原因,微眾銀行一頭扎進了普惠金融,開始探索全新的互聯網銀行模式。

“小荷才露尖尖角”,微眾銀行安靜地耕耘核心競爭力

微眾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布局,一直是審慎而低調的,包括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都可以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5年5月15日,作為首款服務于廣大民眾的小額信貸產品,“微粒貸”正式上線手機QQ,并于9月14日登陸微信端。在兩大“國民社交平臺”的驅動下,“微粒貸”的發(fā)展趨勢呈現出穩(wěn)步推進的態(tài)勢。據微眾銀行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6年5月15日一周年之際,微粒貸主動授信超過3000萬人,貸款筆數500多萬筆,平均每筆借款金額8000元左右,提款人群覆蓋全國31個省市,549座城市。

階段性運營數據表明,微眾銀行的普惠金融已初見成效,但即便如此,微眾銀行并沒有因普惠金融需要規(guī)模支撐而刻意去追求規(guī)模。時至今日,如果你和你身邊的朋友們掏出手機對照一下,不難發(fā)現真正在微信和QQ上獲得微粒貸授信邀請的用戶比例還比較低。同時,打開微眾銀行APP,你也會發(fā)現其產品相對較少,并沒有像其它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那樣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然而這正是微眾銀行的邏輯:重點抓住少數幾個拳頭產品,滿足長尾客戶的核心需求,解決其主要痛點。在微眾銀行看來,作為剛剛起步的互聯網銀行,這就是普惠金融業(yè)務定位的現實和正確選擇。所以你會發(fā)現,在這個“一言不合就飚數據”的時代,微眾銀行并不刻意去與誰誰誰“比拳頭、秀肌肉”,而是選擇在普惠金融之路上安靜地耕耘。

微眾銀行到底在耕耘啥呢?從其最初戰(zhàn)略定位可見一斑。從官網資料和一貫的宣傳信息來看,微眾銀行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以“普惠金融為目標,個存小貸為特色,數據科技為抓手,同業(yè)合作為依托”的經營理念,以“科技、普惠、連接”為發(fā)展口號。沒錯,如你所見,“科技”排頭,微眾銀行把更多精力和心血花在了“數據科技”上。

筆者一直認為,普惠金融一方面要“普”,另一方面又要“惠”,就以往的市場情況想象,某種程度上這兩者是互相矛盾的,就像又便宜又好的服務根本不存在一樣。因此,看一家企業(yè)是不是在做普惠金融,要看它有沒有能力并付諸行動去打破這個“二八定律”,讓80%的客群也享受到實惠、便捷的金融服務。而這個能力,也正是普惠金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直以來,微眾銀行都在借助騰訊獨特的社交網絡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探索解決互聯網銀行風控難題。通過引入國外新型風險識別和算法技術,微眾銀行陸續(xù)建立了客戶分群授信、社交評分、信用評分、商戶授信管理、欺詐偵測等系列模型,并把它們應用于實際業(yè)務,通過反復驗證來改善風控模型。這使得分級授信、分級收費成為可能,讓信用良好者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優(yōu)質金融服務。

同時,對互聯網金融企業(yè)來說,依托科技創(chuàng)新是實現普惠最主要的手段和杠桿。2015年,微眾銀行搭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銀行科技系統(tǒng),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去IOE”的銀行,這讓微眾銀行在支持處理億級海量客戶和高并發(fā)交易的同時,改變了金融服務的成本結構,大幅度降低了邊際成本,從而實現了讓利于民的初衷。同時其系統(tǒng)架構的靈活性和高伸縮特性,確保微眾銀行在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時能夠兼顧信息安全性、業(yè)務持續(xù)性和銀行IT風險的可控性。

這些看上去枯燥乏味,遠不如數據來得光鮮靚麗的東西,從長遠看才是互聯網金融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微眾銀行一直安靜地耕耘的核心武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yè)忽視了這一點,喪失了核心驅動力,也埋下了風險隱患。

假以時日,互聯網銀行創(chuàng)新會走的更高更遠

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對中國互聯網金融來說如此,對互聯網銀行來說更是如此。這個開始,在筆者看來,既是充滿挑戰(zhàn)的開始,也是飽含機遇的開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高層連續(xù)第三年提及互聯網金融,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對互聯網金融已由“促進發(fā)展”變?yōu)椤耙?guī)范發(fā)展”;隨后,2016更是被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年”。監(jiān)管收嚴后,行業(yè)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將進一步加速。

同為互聯網金融大范疇,互聯網銀行作為持牌機構,雖然受到的監(jiān)管更為嚴格,但其政策“紅利”也十分可觀--越來越多的C端金融用戶會主動或被動轉向持牌的互聯網銀行,而擁有資產能力的B端銀行/企業(yè)也會更加依賴互聯網銀行。如此一來,像微眾銀行這樣打好基礎設施、煉就核心競爭力的互聯網銀行,要想規(guī)模化提速、進入發(fā)展快車道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更多的創(chuàng)新產品、業(yè)務模式料定也會隨之涌現。

總之,不止是微眾銀行,中國的互聯網銀行目前都還處于探索階段。但假以時日,那些真正專注普惠金融、深耕金融科技的互聯網銀行,將會走得更高更遠,且讓我們靜下心來、拭目以待。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6-03
回歸本心,微眾銀行為什么選擇做普惠金融?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微眾銀行這家依托于微信和QQ兩款“國民社交平臺”海量用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應該以“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勢一統(tǒng)互聯網金融江湖,把傳統(tǒng)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得落花流水,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乎,“巨無霸”、“挑大梁者”、“攪局者”、“顛覆者”等荷爾蒙十足的“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