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披露因停售萬能險,前海人壽或存巨量退保風險,再次將萬能險和前海人壽推入公眾視野。其實,在監(jiān)管的密切關注下,萬能險這款產品已經被壓在了五指山下,很難再掀起風浪,因為,自從萬能險成為“妖精”的化身,保監(jiān)會出臺的每一項監(jiān)管政策中,幾乎都少不了著重點名萬能險。
比如,前幾天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fā)設計行為的通知》,就明確要求“萬能型保險產品設計應提供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險費,靈活調整保險金額等功能。同時,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
對于我們大家而言,再去評點萬能險的所謂風險已經意義不大,不過重新回顧下萬能險如何從一只平凡的保險產品,因著政策的松動和市場的機遇,而一躍成為攪動市場風云的“妖精”,之后再被套上緊箍咒,我想,對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規(guī)律是有一定價值的。
基于此,讓我們從頭說起,關于萬能險那些年的那些事。
萬能險,究竟是哪里“萬能”?
看到萬能險三個字,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這是一款“萬能”的保險,可對各類風險進行保障。這就是大大的誤解了,萬能險的“萬能”并非體現在險種范圍上,而是體現在其兼具投資和保障功能,且繳費方式、保額非常靈活等一系列產品設計上。
從類屬上看,萬能險和投連險、分紅險等均屬于人壽保險,而人壽保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均屬于人身險的范疇,人身險和財產險則構成了保險公司兩大險種。
先來說說萬能險的兼具投資和保障功能,萬能險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后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于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于投資。
提到這里,不得不多說幾句,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相信大多數人在銀行網點都接觸過或被營銷過,這三種保險理財產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資功能,區(qū)別在哪里呢?
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區(qū)別就在于投連險的投資功能為浮動收益,而萬能險和分紅險均屬于固定收益屬性,且萬能險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紅險,通常在年化5%以上。雖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機構發(fā)行的產品,在理財市場上便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力。
再來說說萬能險的靈活性。不同于傳統(tǒng)保險品種,萬能險繳費靈活,保單持有人可以任意選擇、變更交費期,再加上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短期內退保免費的功能,即用戶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選擇“贖回”產品,只享受其投資屬性,而放棄其保障賬戶的保險功能。
于是乎,萬能險順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級棒”的短期互聯網理財產品,一度成為各大互聯網理財平臺的香餑餑。
萬能險的成長之路:從默默無聞到攪動風云
萬能險首次出現在1979年,由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人壽保險公司推出,由于當時美國經濟處于高通脹、高利率環(huán)境,且萬能險收益一般與市場利率掛鉤,所以銷售火爆。目前美國萬能險占整個壽險市場的比例約為 37%,在投資運用中歸入一般賬戶進行管理。
從整體上看,美國對于萬能險投資的行為監(jiān)管較松,主要通過對資本的監(jiān)管來對投資進行限制。
就我國而言,萬能險于2000年前后引入,在2014年前后一直不溫不火。2014年2月,保監(jiān)會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jiān)管的通知》,對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進行了松綁。
在保險資金可投資的五大類資產中,權益類資產,由之前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上限20%,未上市權益類資產投資上限10%”合并為“權益資產不超過30%”;不動產類,“投資基礎設施計劃和不動產投資計劃的賬面余額合計不得高于20%”上調為“不動產類投資不高于30%”。
保險資金投資自主權的提升使得萬能險的“理財”功能博得較高的收益率成為可能,而始于2014年末的牛市環(huán)境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關于萬能險資金投資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萬能保險的投資比例是并入大類資產一并進行統(tǒng)計的??梢钥吹?,自2014年以來,銀行存款和債券在保險資金投資品類中的占比出現快速下降,截止2016年10月,合計占比僅為51.7%,較2014年末下降13.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股票和證券投資資金及其他資產占比出現了快速提升。
從利率水平看,萬能險的理財功能一般提供4-6%的收益率,雖然遠低于P2P收益率,但勝在是持牌機構發(fā)行的產品,受到大型互聯網理財平臺的青睞,成為其平臺中固收類理財產品的主流品種之一。
從供給側來看,一些激進的中小型保險公司把萬能險視作“市場逆襲”的利器,與互聯網理財平臺一拍而和,通過較高收益率水平和靈活的退出政策等方式,實現了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
就很多保險公司而言,萬能險保費收入一度占據保費總收入70%以上;就很多互聯網理財平臺而言,萬能險理財產品也成為平臺上主要的定期理財品種。
從數據上看,進入2015年以來,萬能險便出現了爆發(fā)式增長,當年同比增長95.2%,截止2016年10月,同比增長73.7%,規(guī)模超過1萬億元,在人身保險中占比達到33.5%。
萬能險到底是如何作怪的?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保險公司通過萬能險募集的資金都去哪里了?在2016年之前,關心的人不多,投資者不關心,反正理財平臺有隱形兌付責任;理財平臺也不關心,反正是持牌金融機構的產品。
而隨著寶萬之爭引發(fā)的輿論戰(zhàn),寶能系資金源逐步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監(jiān)管機構也介入調查,發(fā)現原來是萬能險。此外隨后的幾起險資舉牌案例,也有萬能險活躍其中。在之后,大家發(fā)現,原來大型互聯網理財平臺上的固收產品,很多也是萬能險。
一時之間,萬能險從默默無聞到攪動風云,引發(fā)輿論關注,引起市場恐慌,也引得監(jiān)管重手整頓,萬能險此時也有了個別名,“妖精”。
那萬能險究竟是如何作怪的呢?
募集資金在資本市場“買買買”
多年以來,A股市場一直有個觀點,那就是之所以A股投機氛圍濃厚,是因為散戶資金占比太高了。大家一直都期待提升機構投資者比例,于是,險資剛剛進來時,市場是歡迎的,既能提振股價,又可有效降低投機氛圍。
早在2015年前后,保險公司大規(guī)模舉牌上市公司,就已經成為A股市場一道風景線,引發(fā)市場熱議。不排除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有資產配置的客觀需求,畢竟,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期限很長,通常都在10年甚至30年以上,在管理資產時,配置一些長期的股權類投資是有必要的。
但問題在于,自從2015年下半年以來,一些險資玩起了“短炒”的股票投資套路,這就不是正常的資產配置,而開始演變成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的“妖怪”。
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全年,險資在A股舉牌投資布局了120余家上市公司。以舉牌上市公司最“積極”以至于被保監(jiān)會介入調查的兩家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為例,一個擅長強勢收購,一個擅長“快進快出”的短炒模式,均給市場帶來很大震動。
因前海人壽所屬的寶能系舉牌引發(fā)的萬科股權之爭就不提了,面對險資的大肆購入股份,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更是拋出了“中國制造業(yè)的罪人”這一觀點,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其原話為
“誰敲都沒關系,格力要堅守制造業(yè),你要牢記你是一個中國人,你的發(fā)展要和國家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這些人不要成為中國制造的罪人?!?/p>
在這兩家最活躍的險企中,萬能險占所有保費比重均在80%以上,成為其舉牌上市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萬能險這一產品也便有了“妖精”的稱號。
資產負債錯配風險
萬能險首先是一種期限較長的壽險產品,必須有保險保障的部分,其次才是投資的部分。從資金來源上看,需要以吸收長期資金為主。但一些保險企業(yè)為了提升產品靈活性,推出了購買萬能險在短期內免費退保的措施。加上萬能險的收益一度普遍高達5%以上,在互聯網理財平臺上,便被包裝成為一年期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受到廣大投資人的青睞。
然而,這種靈活的產品設置必然導致萬能險出現較為頻繁的短期資金贖回壓力,造成了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期限錯配,隨著規(guī)模的增大,給整個保險行業(yè)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在金融體系整體去杠桿、降風險的前提下,這種“靈活”的做法自然行不通。
問題還在于,不少中小型壽險公司,還把短期萬能險做成了支柱型產品。據統(tǒng)計,2016年1月-10月,萬能險銷售最多的兩家公司是安邦人壽和華夏人壽,銷售額分別為2068.6億元和1269.9億元,華夏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人壽萬能險占所有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3%、80.2%和67.4%,恒大人壽該比例為91%,同期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的萬能險的銷售占比僅為25%左右。
于是乎,后面監(jiān)管的出手整頓便順理成章了。2016年以來,為規(guī)范萬能險業(yè)務發(fā)展,落實“保險姓?!钡恼呃砟睿1O(jiān)會密集出臺了業(yè)內俗稱的“22號文”和“76號文”,對中短存續(xù)期業(yè)務超標的兩家公司下發(fā)監(jiān)管函,采取了停止銀保渠道躉交業(yè)務的監(jiān)管措施;累計對27家中短存續(xù)期業(yè)務規(guī)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發(fā)了風險提示函,要求公司嚴格控制中短存續(xù)期業(yè)務規(guī)模;針對互聯網保險領域萬能險產品存在的銷售誤導、結算利率惡性競爭等問題,保監(jiān)會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等6家公司的互聯網渠道保險業(yè)務。
啟示意義及萬能險的明天
萬能險發(fā)展歷程的啟發(fā)意義在于,牛欄里是關不住貓的,只要有空隙,資金總是會找到出口,去逐利、去攪動市場風云。而對于監(jiān)管機構而言,則需要守住圍欄,及時發(fā)現并制止資金的“高?!毙袨?,還市場一個清明。
當然,就監(jiān)管者和被監(jiān)管者雙方而言,也談不上對錯,創(chuàng)新與監(jiān)管,總是需要互相妥協(xié)和平衡,這大概便是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使然吧。
對于萬能險產品本身來講,起碼在短期內,已經從妖精變成凡人,會慢慢從公眾視野中淡去吧。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