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問答網友熱議:古代朝代皆不超300年因土地兼并

通讀歷史書便可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的朝代大多持續(xù)都不夠 300 年,這是某種特殊的歷史規(guī)律或是巧合?悟空問答上,多名網友對此展開了討論:

中國古代朝代為什么大多持續(xù)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答主:@豆子人民藝術家(歷史作家)

這個問題有意思,經過統(tǒng)計,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大多沒有超過三百年。主要是夏、商、周超過了很多,但秦代以后,三百年的確是個極限。譬如明朝和清朝,均為270年左右,而最長的宋朝,有320年,其次是遼代,有305年。不過,這依然不影響多數(shù)歷史朝代很難超過三百來年的情況。

為什么會如此呢?

原因是:土地兼并

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是一個因為吃不上飯,從草根打仗,一直打到開國皇帝的大人物。你開創(chuàng)大業(yè)的時候肯定有不少為你出謀劃策,出工出力的兄弟。等你當上皇帝以后,肯定不會虧待他們。還有自己的親戚,以前都是過窮苦日子的。但凡你有點人性,也不可能你自己富貴以后,看著他們繼續(xù)受苦。孩子和功臣都要給優(yōu)待,一人分封一塊土地。而經過混戰(zhàn),老百姓丟失的土地回來了,你想要鼓勵大家休養(yǎng)生息,于是輕徭薄賦。

但是皇室宗親和功臣子孫是不可能種地的,只吃封地的口糧,這要從農民手里邊摳。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征收糧食和賦稅的地皮,有吃一個國的,有吃幾個縣的,也有吃一個鄉(xiāng)的。這些成為貴族的人,不會真的老老實實就吃那一塊地。畢竟子孫數(shù)量暴增,日子不好過。趁著手里頭有錢,那就趕緊想辦法。

首先呢,要找一些家里頭有父母生病,急需用錢的農民。用很低的價格收購他們的土地,如此土地就成為了自己的。自己肯定不會去種,再雇傭貧農去種,這樣就不是收賦稅那么少了,而是大部分歸自己,少部分歸農民。于是,你的地皮越來越大,錢越來越多,農民永遠吃不飽。

然后,錢是會讓人昧良心的。光找那些破產農民不行,還得想辦法壓榨不想賣地的農民,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讓出土地。辦法是假裝上頭有旨,征召某地去辦什么公事,實際上根本沒這回事。既然是公事,那么就肯定以超低價格直接霸占了。宗親、權貴與官府又勾結,于是許多農民的地被低價征收,地主的地皮進一步擴大。地主家的屯糧越來越多,老百姓越來越吃不上飯。

最狠的是下一步。歷史上自然災害多得是,總有鬧饑荒的時候。農民餓死的餓死,沒餓死的吃土。都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你的地還留著做什么?權貴家有大量屯糧,于是每一袋糧食,換一畝地,到后來越來越貴,一袋糧食不僅可以換你全部的地,還能買人當奴。

絕大多數(shù)農民,到第二百多年的時候,都已經沒有土地了,成為了佃農和雇農。本身已經被剝得什么都剩不下了,榨干了最后一丁點價值,個個骨瘦如柴,被貴人鄙視。此時再鬧饑荒,就沒任何東西可以出賣給宗族和權貴了。于是,快要餓死的人,就會去搶,去推翻某些東西。這就是每個比較長的朝代,后期必然發(fā)生的事。

朝廷想辦法控制,但沒辦法,控制不住。于是,當所有底層人民吃不上飯的時候,起義就爆發(fā)了。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沒有一個說是故意找茬的,都是吃不上飯的農民揭竿而起。他們殘暴也好,血腥也罷,都不是他們自己導致的。當這你創(chuàng)立的這一個朝代,三百年后被摧毀,新的朝代即將建立,他們把土地歸還給農民,又為親戚和功臣分封食邑,然后這些貴族又開始兼并土地…… 

除了@豆子人民藝術家 外,另一位答主則發(fā)表了不同的意見:

中國古代朝代為什么大多持續(xù)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答主:@而知而行

王朝政府毀于農民起義的,數(shù)不勝數(shù),比較有名的大一統(tǒng)王朝就有秦,漢,隋唐,明,清。

農民起義往往不具備建立一種新秩序的能力,最后往往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首義者多死于非命。

黑格爾,是德國的歷史哲學家,他的古典主義的哲學觀點深深影響了馬克思。他對于歷史有一種宿命論的看法,認為歷史長河的演進過程必然有無形的力量在引導,歷史的發(fā)展有著進步的積極意義。面對綿延5000年的中國歷史,他說,“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復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歷史是輪回的歷史,意味著苦難的重復。

對于西方歷史,改朝換代往往是因為王朝絕嗣,或者婚姻合并,外敵入侵等,絕少農民起義造成國家政權傾覆。比較有名的農民起義有德國的閔采兒起義,還有俄國的普加喬夫起義,但是這些農民起義的規(guī)模與中國同行的轟轟烈烈相比,簡直就是云泥之別。

在生產關系沒有大的變動,生產資料的繼承權,在東西方分別演進。

中國自西周以來是禮法社會。禮法最核心的一條是嫡長子繼承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財富傳遞的穩(wěn)定性。

而在民間的家產分配往往不是如此,基本是是兄弟均分。幾代下來,原有的土地已經不足以供養(yǎng)一個家庭,而人口還在不斷增多,生活的艱辛將導致家庭承壓能力極差,遇到一點不順,無奈之下只好賣掉土地,成為佃客,土地就會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失去土地的農奴,終年勞作,不得溫飽。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近代曾國藩遺訓說,富貴之家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雖鬼神難容,其能久乎?一旦遇到災年,流民遍地。為求活路,豪杰以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為號召發(fā)動起義的事就一再發(fā)生。

西方社會演進出的也是長子繼承制,但是西方社會對于繼承權的規(guī)定非常嚴格,私生子是沒有繼承權的。不像中國,一個地主都可以妻妾成群,子孫滿堂。西方的人口一直比較少,這跟西方基督教執(zhí)行一夫一妻制度有關。所以西方封建主或者國王的私生子要想獲得體面的地位,還需要自己的努力。有較有名的私生子,其中就有達芬奇。

西方社會的這種做法,確保了財富的不可分割。同時,西方流行的采邑制度,往往是以官職授予的,如果分割了田產,那么國王召集打仗,就不容易湊齊一套裝備。這樣也就能理解西方一些國家的貴族歷史悠久,城堡到現(xiàn)在還在由家族繼承,這些都是有傳統(tǒng)的。

相對于西方的封建制度,中國的中央集權更大范圍地降低了封建地主階級的軍事能力,農民們編民齊戶,服國家兵役,更具有現(xiàn)在的義務兵役制的意思,這樣王朝就不需要強行規(guī)定田產的完整,而變?yōu)閺娬{家庭的和諧,維護宗法。

像白鹿原里,白嘉軒的兩個兒子,都分到了土地,但是大兒子敗家,把房子祖產都輸了出去。

韓非子在先秦時代即有論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實際上就是說明生活資料與人口增加的不成比例。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保證了族群的人數(shù),財產的分配方式又造成了開國上百年后流民的增多,直接成為社會動亂根源。

解決的辦法有:

蒙古人的解決辦法,是長子西征,幼子守灶,以戰(zhàn)爭和掠奪的形式完成社會的穩(wěn)定,這是在勞動力沒有獲得重大解放的時候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但是給其他國家和民族就帶來了災難。

宋朝的解決辦法,是募兵。把社會的閑雜人等都收進軍隊,由國家養(yǎng)著,省的生事。這種做法增加了國家的負擔,也讓軍隊戰(zhàn)斗力減弱,最終宋朝自食苦果。

明朝的解決辦法,軍屯。朱元璋曾興奮地說,大明養(yǎng)兵200萬,而不費民間一豪。結果是軍田制度逐漸被破壞,軍政長官慢慢變成地主,軍人變成了農奴,最后明軍戰(zhàn)五渣。戚繼光不得已建了職業(yè)軍隊,才勉強對付過去。

清朝的解決辦法,引進高產作物。土豆,玉米都被引進中國,以往西北干旱的地方也被種上了土豆。結果,西北生態(tài)被破壞,至今還未恢復。

黑格爾的論斷,缺少了對中國人本性的理解。中國人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的那一句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候,早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民眾的思想啟蒙。由此引發(fā)開來的中國的政治哲學,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了樸素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基礎。而此時的歐洲,除了繼承財產的長子門外,被壓迫在農田里勞作的農奴,是毫無思想的存在,除了繳納教廷的什一稅之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9-18
悟空問答網友熱議:古代朝代皆不超300年因土地兼并
通讀歷史書便可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的朝代大多持續(xù)都不夠300年,這是某種特殊的歷史規(guī)律或是巧合?悟空問答上,多名網友對此展開了討論:中國古代朝代為什么大多持續(xù)兩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答主:@豆子人民藝術家(歷史作家)這個問題有意思,經過統(tǒng)計,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大多沒有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