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班走進波士頓 探訪三大知名生命科學實驗室

用基因技術讓失聰者擺脫人工耳蝸?用1000美元完成個人基因測序并預判疾病?20年內人類或許真能長生不老?……在波士頓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里,這些問題正在被研究人員逐漸攻克。伴隨著哈佛醫(yī)學院和大型頂級實驗室等生物醫(yī)學科研資源的集聚,美國波士頓正在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界的圣地,而生物制藥公司也逐漸朝圣般地向這里匯聚。

近日,這個全球生命科學界的“硅谷”迎來了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的首期學員們。在一周時間內,他們集中拜訪了波士頓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伊頓-皮博實驗室(Eaton Peabody Lab, EPL)、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治·丘奇實驗室(George Church Lab)三大實驗室,與研究員深入交流,了解最前沿的生命科學技術與成果。青騰未來科技學堂致力于為下一個獨角獸注入創(chuàng)新DNA,而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則是該學堂聚焦的主要方向。

博德研究所:人和人的物種差異很大,但是99%的基因是一樣的

成立于2004年的博德研究所是學員們波士頓生命科學之旅的首站。博德研究所是美國最大的基因組測序實驗室、世界頂尖水平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專注于包括傳染病、癌癥、精神病學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發(fā)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目前主要包括三個中心:斯坦利精神疾病研究中心、卡拉曼細胞觀察中心和卡洛斯斯利姆健康研究中心。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班走進波士頓 探訪三大知名生命科學實驗室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學員走進博德研究所

據斯坦利精神疾病研究中心亞洲項目的主任黃海亮介紹,人和人的物種差異很大,但是99%的基因是一樣的,基因組研究的主要意義在于提高制藥的成功性并降低其成本、預測某些疾病的患病風險和精準用藥。人的基因組有30億個,之前測序成本很高,一美金一個,需要30億,而現在隨著新測序技術的發(fā)展,成本大幅降低,只需1000美金甚至更低。

作為哈佛大學和MIT以及波士頓若干醫(yī)院和企業(yè)的合作產物,博德研究所很好地體現了合作共享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巨大潛力,其成功得益于與醫(yī)院等機構的合作和信息的快速分享。

據博德研究所戰(zhàn)略聯(lián)盟部負責人介紹,博德研究所在合作過程中很重視雙方有共同的價值觀,那就是共享,即把研究成果向社會共享。同時博德高度重視知識產權(IP)保護,IP合作可以通過簽署IP執(zhí)照協(xié)議或者借鑒波士頓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初創(chuàng)公司。

伊頓-皮博實驗室(EPL):中國基因編輯技術在某些試驗中領先美國,但整體發(fā)展仍有差距

隨后學員來到了有60年歷史的伊頓-皮博實驗室(EPL),EPL是全球最大的聽力和耳聾研究中心。EPL由11個研究單位的25個研究人員組成,致力于研究聽力和耳聾。EPL的研究涉及神經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藥理學、物理學、數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等眾多科學領域。其研究涵蓋從外周到中樞,從動物模型到人類患者,從正常到異常功能,從神經生理學到行為學,從耳聾分子和遺傳基礎到聽力助聽器和聽覺植入物治療的聽覺系統(tǒng),并開發(fā)基于干細胞的策略來重建受損的內耳。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班走進波士頓 探訪三大知名生命科學實驗室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學員走進伊頓-皮博實驗室

據實驗室相關負責人陳正一介紹,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2050年將近9億人喪失聽力,中國有6億人聽力將有問題,主要是老年人,而關鍵是無法治療,只能靠人工耳蝸。他希望以后能通過其他方式,如基因治療、基因組的改造、再生毛細胞等解決這一問題。

不少學員對基因編輯在中國的發(fā)展很感興趣。陳正一很看好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他表示目前基因編輯在中國不受規(guī)則制約,因此在相關試驗中領先美國,但思維方式、技術方面仍有差距,建議把握好相關行業(yè)趨勢,舍得花時間和投資。他同時也提醒,目前基因編輯也存在潛在風險,即操作過程中把不該編輯的基因編輯了,但這一問題正在逐漸解決。

喬治·丘奇實驗室(George Church Lab):理論上在1020年人類可以實現長生不老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喬治·丘奇實驗室是學員們生命醫(yī)學參訪之旅的收官之站。該實驗室以當代基因工程領域的先驅、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教授George Church命名,是一個極度重視領域交叉的實驗室,研究范圍覆蓋物理、化學、基因生物學、藥學、社會經濟基因學等幾大領域,被譽為基因編輯技術“黑科技”母胎,其團隊的基因編輯技術世界領先,正是他們的努力極大降低了基因測序的成本。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班走進波士頓 探訪三大知名生命科學實驗室

George Church Lab創(chuàng)始人George Church教授(前排左三)

喬治·丘奇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基因測序,一方面5%的新生兒因為遺傳性疾病而終生受難,基因測序可以減少這方面的病患,另一方面,基因測序也可以幫助檢測者及早發(fā)現癌癥和心臟疾病,其產生的數據樣本有助于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和相關藥品的開發(fā)。

對于檢測者擔心的成本和隱私問題,他指出,在美國檢測費用本身已經降到1000美金左右,而且檢測者可以獲得由研究機構、制藥公司或醫(yī)院提供的至少600美元的費用,而數據可以通過區(qū)塊鏈的方式加密以保護隱私。據了解,實驗室為此創(chuàng)造了星云基因公司,通過區(qū)塊鏈等技術,去掉中間渠道,保證藥企和個人進行私密化的直接溝通。

基因組技術的發(fā)展最終是否會幫助人實現返老還童、長生不老?喬治·丘奇教授表示,目前已經在老鼠和狗身上試驗了相關方法,出現了逆生長的效果,實驗室將推出45種方法實現逆生長的復合方法,理論上在10到20年里人類可以實現長生不老。但他指出,實現逆生長的基因方法耗費巨大,而且需要大量人群實驗,“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逆生長,會惠及全球幾十億人群”。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4-28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班走進波士頓 探訪三大知名生命科學實驗室
用基因技術讓失聰者擺脫人工耳蝸?用1000美元完成個人基因測序并預判疾病?20年內人類或許真能長生不老?……在波士頓的生命科學研究機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