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第六屆達摩院青橙獎頒獎即達摩院青橙學者分享會在浙江大學舉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楊樹鋒等出席會議并為青年科學家頒發(fā)青橙獎,來自北京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龐全全等15名青年科學家獲得“青橙學者”桂冠和阿里公益支持的每人100萬元可自由支配獎金。
青年科學家風向標!達摩院青橙獎發(fā)掘最優(yōu)秀的青年科學家
舉辦6屆的青橙獎,已然成為優(yōu)秀青年科學家的風向標,發(fā)掘出一大批科研新星,支持他們披荊斬棘,引領學術潮流。這是一群與眾不同的科研青年,他們平均年齡僅有33歲,不受傳統(tǒng)學科束縛,用交叉研究推動創(chuàng)新,回應重大社會問題。
“比起走出挫折,更難的是走出榮譽?!鳖C獎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說,期待獲獎的青橙學者能夠正確對待每一項榮譽,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從青橙(Green Orange)變成金橙(Golden Orange)。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楊樹鋒表示,青橙獎讓其回想起三四十年前,初次獲得獎項認可時的激動場景,“我們要承認,我們也需要被激勵。青橙獎對于青年科學家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北京大學龐全全:提出低成本、高安全的鋁硫電池新體系
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博士龐全全正是這15位優(yōu)秀青年科學家之一,他率先提出了一種低成本、高安全的鋁硫電池新體系,在風光配儲、工業(yè)儲能等領域展現巨大的應用潛力,也因此而獲得了今年的青橙獎,成為“青橙學者”。
龐全全身上具有一個科研學者顯著的特征:對參考答案保持懷疑,并對尋找最優(yōu)解充滿熱情。
2021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占比高達89.7%,是我國也是世界范圍內的主流儲能方式,同時新能源電車的動力電池同樣主要采用鋰離子電池。但在實際應用上,鋰離子電池面臨著安全、能量密度、成本三個方面的挑戰(zhàn)。
還有沒有其他新型電池的選項?能否實現更低成本、更高的安全性,或者拓展到新的應用場景?顯然,龐全全對儲能電池體系存在更高的期待值。自2012年從事相關研究以來,他反復、不斷地問自己這些問題,并試圖為未來應用場景找到更好的解法。
“如果你是一張所謂的白紙,你有你自己的想法,其實反而有可能比經驗豐富的人做出來更好的東西”,龐全全認為,對研究者而言,打破固有思想、進行底層創(chuàng)新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他也非常善于運用交叉學科的思路,挖掘更多合適的新材料。
2022年,龐全全及其科研團隊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次開發(fā)出基于無機熔融鹽的鋁硫電池。這種電池在較低的溫度下運行,電解質及其他組分都不可燃,安全性極高。同時電池僅需1—3分鐘就可充滿,完全顛覆了業(yè)內對硫反應動力學的固有認知。
同時,因該電池三個主要核心材料鋁、硫、熔融鹽,均儲量豐富,其成本僅為鋰離子電池的六分之一,尤其能滿足大規(guī)模的儲能需求。
團隊在該項電池的產業(yè)化方面也正在布局,接下來將完成大尺寸電芯的技術開發(fā)和工藝優(yōu)化,著力開發(fā)配套的熱管理系統(tǒng)及電池智能管理系統(tǒng),將這一技術推向應用。
面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龐全全滿懷期待的表示:“鋰離子電池經過了20年才能夠達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局面。總的來講,鋁硫電池走到大規(guī)模應用可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有信心能夠在3到5年內能夠看到它的落地”。
此次青橙獎走進高校,舉辦青橙學者分享會,將更多獲獎人帶到公眾面前,用專業(yè)趣味的科普、澎湃的科研熱情點燃廣大青年人群,展現科學穿越不同年齡、階層、文化差異的魅力,帶動更多人關注和投身科學研究。正如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所說:“青橙獎希望發(fā)掘最優(yōu)秀的青年科學家,幫助他們成長、攻堅克難、勇攀科學高峰?!边_摩院將持續(xù)關注和支持青年科學家,攜手一起用數據科學的方法推動解決科學、產業(yè)和社會問題。
- 全固態(tài)電池預計2027年開始裝車:新能源汽車領域迎新里程碑
- 挪威道路聯合會:2024年挪威新車銷量88.9%為電動車 市場占比創(chuàng)新高
- 2024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同比增長19%,中國企業(yè)占主導地位
- 加碼電站硬科技,陽光新能源重磅發(fā)布電站“魔方”技術平臺!
- 電動車每年快充要花多少錢?在英國比燒油多1000美元
- Uber推出“電動汽車偏好”選項,用戶打車可默認選擇純電動車
- 華為掌舵,全球首個100%清潔能源之城將落地沙特
- 進展太慢!馬斯克為特斯拉4680電池設定最后開發(fā)期限
- 谷歌攜手貝萊德在臺灣投資太陽能發(fā)電管道,滿足AI時代能源供應
- 比亞迪要進軍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領域?比亞迪高管回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