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3月21日(北京) “網購化妝品80%都是假貨!”。網絡憤青叫囂著對美妝電商充斥假貨的各種不滿。
月19日,CCTV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當當網售賣的化妝品來自“天照天”批發(fā)市場,亞馬遜披著行貨的外衣販賣假化妝品。這則新聞又推波助瀾,給國內本就孱弱的化妝品電商行業(yè)重擊,整個美妝電商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美妝假貨,不得已而為之
話說回來,其實在當當網、亞馬遜假化妝品曝光之前,各位對美妝正品的期望值本就不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根據(jù)利潤二八定律,20%的線下消費者,占據(jù)著國際美妝大品牌80%的利潤。如果品牌商開拓以打價格戰(zhàn)為王道的電商渠道,降低價格,降低身段,和小品牌并列銷售,難免影響品牌高大上的附加值。為了20%的利潤,換做是您,相信您也不敢冒這個險。
除了國際大牌渠道和價格考慮之外,國內的電商平臺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和美妝假貨泛濫也脫不了干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機;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市場。當當、天貓這類的電商平臺需要更多品類,做到人無我有,才有顧客光顧的嘛。品牌商不肯供貨的話,可以曲線救國,從其他的渠道去拿貨。而走私渠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貨,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是違法行為。那假貨自然就倍受青睞。不僅能大批量生產,而且價格低廉,假貨美妝絕對是電商銷售的菜。
利益催生的一個詭異生態(tài)圈
當當、亞馬遜等作為第三方消費平臺,相當于實體店面,他們之間也常常展開爭斗賽。價格低、平類多的平臺自然容易勝出。當當沒有的,我天貓有,那天貓自然就招顧客稀罕。面對化妝品行業(yè)的特殊渠道限制,對美妝假貨,平臺盡量視而不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沒投訴,也不會太多干涉。因為增加品類,這對平臺而言,是多多益善。
售假商販,不言而喻,從中賺取了高額利潤,賺個盆滿缽滿。至于消費者,其實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消費者低價買大品牌,心理滿足感強。加上國內維權成本過高,即使買假貨也是打掉牙齒咽肚里,權當花錢買教訓。加上有些“聰明”售假商販為了息事寧人,一旦有消費者投訴,就會痛快退錢了事,基本也算相安無事。
電商平臺對售假監(jiān)管低。售假商販從中謀利,消費者一則買到便宜貨,二則懶得維權。執(zhí)法部門呢,很少主動出擊,沒投訴也懶得攬活。至于品牌商早已維權疲勞。平臺、銷售者、消費者,人人有利可圖,人人心知肚明,人人欲罷不能,誰也不愿意捅破窗戶紙。就此,為了利益,美妝電商形成了一個既詭異又恰到好處的的生態(tài)圈。
是膿包,早晚都會被捅破
據(jù)統(tǒng)計,去年一年,在化妝品誘發(fā)病害的患者中,激素過敏性皮炎占到三分之一。過敏性皮炎,已經成為化妝品傷害的頭號殺手。如果因為銷售假冒偽劣化妝品,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我國《消法》、《產品質量法》以及今年3.15日開始頒布實施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對此都有相關規(guī)定。作為售假商販,應該對消費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至于當當、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新《消法》以及《辦法》也做出相應歸責規(guī)定。按照《消法》規(guī)定,網購平臺都會有針對賣家的認證措施,并對賣家信息進行及時更新。除此之外,網絡交易平臺,自身還負有其他義務,比如告知消費者風險防范、規(guī)范信用評估服務、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制定糾紛解決規(guī)則及協(xié)助解決爭議等。如果平臺不履行應盡義務,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也要承擔相應責任。當承擔連帶責任時,消費者可以選擇同時向賣家和網購平臺索賠,也可以選擇單獨向其中一方索賠。
化妝品賣的更多的是品牌溢價,這是化妝品行業(yè)的特殊性。國際大品牌如雅詩蘭黛、蘭蔻等都有自己的連鎖平臺。電商平臺無法取得品牌正當渠道,退而求其次,容忍摻雜摻假的化妝品流通,讓低價傾銷沖擊品牌市場,有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槍打出頭鳥,不知哪個平臺會在成為以儆效尤的犧牲品。
更要提醒的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化妝品已經層出不窮。如果商家假冒偽劣化妝品達到一定價值,或者有其他嚴重結果發(fā)生,有可能觸犯刑法,將會受到相應刑罰。
眾人拾柴火焰高
化妝品電商行業(yè)出假貨,已經是行業(yè)的頑固雜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要徹查這一頑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兵一卒就可以整治好的,離不開多方合力。
對消費者而言,提高對電商價格戰(zhàn)的免疫力,提升自我辨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塑自我的消費理念,價格為王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需求,學會購買技巧,確保渠道正規(guī)。美妝電商則要清楚認識到,靠價格買業(yè)績的野蠻生長時代總會過去,如果要重新取信于消費者,獲得扶正的地位,則需要把目光更多投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中,把電商回歸到“商”的本質中去。
當然,相應的監(jiān)管、有效的評估體制、更新的法律犯規(guī),也需要相應跟進。國內化妝品電商發(fā)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電商立法進度的緩慢,缺乏的監(jiān)管,行業(yè)標準的缺失。相關部門對網購零售產品準入制度的推行已經迫在眉睫。
總體說來,美妝電商發(fā)展的路線還是向上的,一次假貨風波不能阻攔整個行業(yè)的進程,就像嗑瓜子嗑出一只臭蟲之后,不能因此就再也沒人嗑瓜子了一樣。在各方努力之下,網上化妝品造假售假問題,總會發(fā)展處適合的處理方式,造假售假后無人負責的局面總會被打破,還消費者一個公允。(本文為極客網讀者投稿,作者:董毅智)
- 美國電信業(yè)員工5年銳減14萬,原因何在?
- 通信+AI新動向!德電與谷歌云合作開發(fā)網絡智能體,優(yōu)化RAN運營
- 未來十年錨定混合式人工智能!楊元慶:中國依然是聯(lián)想的重中之重
- 廣州深挖昇騰+DeepSeek發(fā)展機遇,賦能百業(yè)千行智慧升級
- 谷歌不再維護AOSP?或許是想整合資源搞AI
- DeepSeek V3來了 老外評測結果:很不錯
- 對話趙少奇:為園區(qū)網絡注入感知能力,攜手伙伴共贏AI大時代
- 鯤鵬開源開放創(chuàng)新成效卓著,計算產業(yè)革新行勝于言
- 3D光電子芯片破解AI難題?新技術落地面臨三大挑戰(zhàn)
- 華為最新研判:AI已質變,AGI正加速到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