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混改意義何在 |《財經》封面

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繼續(xù)推進,同時更加積極地推進宏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放開市場準入,使國企與民企平等競爭,達成“國進民進”的局面。

1

要在董事會中真正給予戰(zhàn)略投資者以發(fā)言權、決策權,而不是僅僅給予表面的舉手權。圖/視覺中國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來國有企業(yè)改革的目標模式,中國國有企業(y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國有企業(yè)股權結構、經營機制、法人治理結構的變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由于國企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必將影響我國整體的經濟、社會、政治發(fā)展。

國企混改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yè)改制問題,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yè)產權結構的變化,而是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國基”問題,關乎中國的大戰(zhàn)略,因此必須極為謹慎、極為穩(wěn)妥,避免大的決策失誤,要有比較科學、規(guī)范、長遠的頂層機制設計,避免短視。

目前中國有98個央企,是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涉及到的產業(yè)大多是戰(zhàn)略性產業(yè),關乎中國國家安全與戰(zhàn)略利益,其改制要首先符合國家安全與長期戰(zhàn)略要求。

此前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多在央企下屬企業(yè)的層面上展開,通過上市、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等方式,實現了產權的多元化,其治理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之中。

此次聯通混改,首次將改革層級提高到集團層面,是一次重要的試水和探索,無論是失敗的教訓還是成功的經驗,都會為央企的下一步混改提供借鑒。

聯通混改的特點

實際上,聯通混改方案只是目前國企(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為“稀釋”模式,即通過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稀釋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從而達到促進集團轉型升級和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之目的。

還有一種是“剝離”模式,即把壟斷行業(yè)中一些具有競爭性的環(huán)節(jié)(產業(yè))剝離出來,而后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民營資本。這種模式是先切割、后混改,所引發(fā)的震蕩更小,對于市場發(fā)育與加強競爭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種模式可以稱為“增量”模式,即在一些領域的新增項目中引入社會資本,實現混改。聯通的整體“稀釋”模式到底利弊何在,可以討論。總之模式是多種多樣的,要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判斷,具體選擇。

現在坊間對聯通混改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或褒或貶,都應充分地探討,這樣對以后的國企(尤其是央企)混合有好處。

聯通的重要資產已經在上市公司中,此次集團層面的混改既是對此前國有股上市企業(yè)改革的深化,也是集團整體混改的初步試驗,在引入什么樣的入股者,入股的比例,董事會結構的調整,資本市場相關機制的調整,員工持股計劃的制定等方面,都可以做試驗,以蹚出一條路子。

這其中也蘊含多項不可預見的風險。央企集團層面混改的目標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央企實力,將央企做大做強,進一步完善其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使其運行機制更加靈活,富于創(chuàng)新,決策更加規(guī)范科學,而不是將央企做散、做小,甚至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民營資本引入是件好事,但民營資本在其中能否真正發(fā)揮作用就是另一回事。民營資本在公司治理中能否真正有話語權?能否真正影響決策機制與運營機制,從而使得改制達到預期目標?這是影響央企集團層面混改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我認為風險與挑戰(zhàn)主要在這里。

聯通混改所涉及的參與方確定是比較復雜的,其中中國人壽與國企結構調整基金持有的股份最大,其他的有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等。戰(zhàn)略投資者多元化是好事,但是也造成多個戰(zhàn)略投資者利益結構的復雜化。

各參與方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持有聯通上市A股股份,其目標無外乎有以下幾個:第一,分享聯通業(yè)務增長帶來的利潤;第二,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擴大自己的經營規(guī)模;第三,在集團的決策體系占據一定地位,擁有一定話語權;第四,在電信這個壟斷行業(yè)中,利用參股機會進入行業(yè)分享壟斷權益。

實際上,參與各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根據自己對央企混改前景以及企業(yè)經營前景的大判斷,會出現不同層面的訴求,其訴求不是一致的。從參股各方的參與比例以及行業(yè)特點,我們可以大致揣摩其參與訴求與目標,有些戰(zhàn)略投資者僅想借此進入壟斷行業(yè),而有些則在決策權與話語權上有更高的訴求。

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表面上是股權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資本實力增強了,但其實更核心、更本質的變化是內部治理結構的變化,即公司法人治理機制的真正規(guī)范與完善,這是國企混改的最終目標所在。

如果僅僅是引進了戰(zhàn)略投資者,引進了社會資本,而國企的法人治理機制沒有變化,換湯不換藥,是沒有意義的?;旄暮鬀Q策機制仍然是老樣子,戰(zhàn)略投資者在董事會中、在公司決策中不能發(fā)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這樣的混改是有違初衷的。

所以,比股權結構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結構的變化;比公司治理結構表面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機制、決策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真正地建立,從而使國企(央企)的運營機制發(fā)生質變,運轉更加高效靈活,更富于競爭力,否則引入再多社會資本也是無濟于事的。

要在董事會中真正給予戰(zhàn)略投資者以發(fā)言權、決策權,而不是僅僅給予表面的舉手權。真正給民營資本以話語權,才能增強民營資本參與混改的信心與動力,才能為下一步的央企混改提供一個好的示范、好的榜樣,引導更多民營資本參與進來。

謹慎推進混改進程

從上世紀80年代算起,國企改革已經歷了將近40年,從早期的放權讓利,到后來的承包制,再到股份制改革,一步步走過來,改革一步步深化。從權力下放思路,到建立激勵機制,再到產權改革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使國企逐步向現代企業(yè)制度邁進。近年來中央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國國企改革在新階段的深化與升華。

理解混合所有制,可以從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兩個角度去看。從宏觀視角來看,一個經濟中如果既有國有經濟成分,又有民營經濟成分,這就構成了混合所有制。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鼓勵民營經濟的發(fā)展,如今民營經濟成分幾乎遍及一切競爭性領域,民營經濟已經在規(guī)模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早已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了。

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一個企業(yè)中既有國有經濟成分,又有民營經濟成分,這就在股權結構上體現出國有與民營的融合。目前國企混改,包括此次聯通混改,就是指這種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不過,應該強調指出,在國際學術界得到廣泛認可的,主流的理解,還是宏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形式,而不是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

在主流經濟學界看來,微觀視角下的混合所有制并不是混合所有制的本義,無論是在國有企業(yè)中引入私有成分,還是在私營企業(yè)中引入國有成分,都是極不尋常的事件,都是需要極為慎重的,這在全球企業(yè)界與學術界都是被廣泛接受的觀點。

國內現在講混合所有制,更多的是指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指在國有企業(yè)中引入民營資本,這在其他國家的國有企業(yè)中是非常罕見的。這個最基本的、常識性的理論問題,必須在學術界講清楚,否則會引起理論和實踐中很多誤區(qū)。

由上面兩種不同的混合所有制視角,可以引發(fā)出兩種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一種模式是放開一切競爭性領域,讓民營資本參與平等競爭,創(chuàng)造公平的法治環(huán)境,讓民企與國企在所有競爭性領域(除了國防等特殊產業(yè))平等地競爭。這種模式的核心是打破壟斷,降低準入門檻,讓民營企業(yè)進入一切競爭性領域,形成在同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局面。

另一種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是在國有企業(yè)中引入民營資本,以此來實現國企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并試圖以此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完善企業(yè)法人治理結構。

在近40年的改革中,實際上我們是兩條腿走路:既堅持宏觀視角的混改,即不斷放開壟斷領域,讓民營企業(yè)進入競爭性領域,這幾年在金融等領域,市場的開放(對內開放)進步很大,這對于促進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極為重要,對于構建競爭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為重要。在這種模式上,由于競爭性市場的建立,國企也在競爭中不斷成長轉型,不斷壯大,不斷轉換經營機制。

同時,我們也在推進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即促進國企內部的股權多元化,這對我國國企內部治理機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現在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踐層面對混改還存在認識誤區(qū),其中最大的誤區(qū)是僅將混合所有制理解為狹義的、微觀視角的混合所有制,而這種片面的理解,可能會引發(fā)一些消極后果,需要引起理論界與決策者的高度重視。

未來要謹慎而積極地推進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更加大力地、更加積極地推進宏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F階段更應放開市場準入,使國企與民企平等競爭,以達成“國進民進”的局面。

對于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之所以要特別慎重地推進,是因為這涉及到國有企業(yè)內部資本結構的重大變化,不能不謹慎從事。

在國外,除非一個企業(yè)面臨財務上的極其重大的變故(比如要破產),否則一般是不會輕易改變企業(yè)的資本結構的,一般情況下只會尋求負債結構的變化來解決問題。國有企業(yè)由于在法律上屬于全民所有,且負有戰(zhàn)略上的重大意義與功能,因此在引入民營資本,改變其資本結構時更應特別慎重。

在涉及重大戰(zhàn)略安全領域的國企中通過引入民營資本而使資本結構產生重大改變。這種行為需要慎之又慎。我們的改革膽子要大,要大膽探索,但是在一些重大戰(zhàn)略問題上又要極其慎重。

首先是在國企的資本結構發(fā)生改變時,在引入何種股東方面,要謹慎甄別,仔細推敲,既要考慮其行業(yè)性質,行業(yè)領先地位,技術能力,全球知名度與企業(yè)品牌價值,同時更要考慮其企業(yè)的股權結構,看看這些企業(yè)的股東背景,以綜合考量引入這些企業(yè)給國企(尤其是戰(zhàn)略性行業(yè)的央企)帶來的深刻影響。

其次,我們還要在引入民營資本之前,對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包括安全風險)進行審慎的評估,以便進行科學的判斷,這是一個極為必要且重大的步驟,不能省略。應該進行獨立的、權威的第三方專家評估,否則會有很多隱患。

再次,在股權設量方面要求有縝密、慎重的考慮,根據國企的戰(zhàn)略需求與被引入企業(yè)的行業(yè)特點、行業(yè)地位等,綜合權衡,確定適當比例,既要保證股權充分多元化,又要保證國有資本的控制能力與戰(zhàn)略駕馭能力,如果通過混改國有資本的駕馭能力降低甚至喪失,則失去了國企(央企)混改的初衷,失去了把國有資本做強做大的初衷。

此外,在混改中還要科學設計董事會結構,以真正改善國企法人治理。要給民營資本一定的董事會席位,并保證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話語權。這一點上面已談過,切不可做表面文章,更不可刻意剝奪其決策權。

最后,在國企混改中,要對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進行科學有效、嚴格的監(jiān)管,防止國有資本的流失,防止有些人借混改之機變相侵吞國有資產。我們在國企改革歷史上是有過深刻教訓的,要吸取這些歷史教訓。國企的資產是幾代中國人共同積累起來的,不能容許通過混改而在一個早上而被個別利益集團以低成本占有。

國企混改是要毫不猶豫地往前推進的,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盲目地“為混而混”,要在機制、體制上更多創(chuàng)新,保證整個過程穩(wěn)健、安全、有效,防止可能的風險。要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產業(yè)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編輯:謝麗容)

(本文首刊于2017年9月4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9-09
聯通混改意義何在 |《財經》封面
聯通混改意義何在 |《財經》封面,微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繼續(xù)推進,同時更加積極地推進宏觀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放開市場準入,使國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