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億美金收購高通?那不是收購,是收買

博通提議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這個時間點選擇得恰到好處。

但筆者并不認為高通會將公司整體出售給博通:

1.博通的收購,高通提振了股價,高通的股東應該感謝博通,因此,適時回應將評估收購要約,重在入戲。

博通的收購無論是否成功失敗,都有利于博通總部回歸美國,形象意義大于實質;

2.業(yè)內猜測,這是蘋果和博通之間的二人轉,果真如此,高通哪能就范?

不能忽視的一個細節(jié)是,高通指責與高通合作的蘋果工程師將自身技術泄露給與友商合作的蘋果工程師,是否真有其事?

如果確實存在這一現(xiàn)象,與蘋果的專利訴訟案,對高通是極為有利的,博通收購得打問號;

3.高通在臺灣認罰后,一定會采取“報復”行為,以高通近一年與蘋果的多次交鋒,可以說,雙方都非常強勢。

但蘋果和高通長期的專利糾紛,遠遠不止是雙方的矛盾,其結果必然會整體影響波及高通的客戶,而這也是高通輸不起的戰(zhàn)爭;

4.高通手中有專利、有芯片,敢于得罪蘋果這樣的大客戶,站在高通的角度,會產生積極影響也具有示范效應——如果判決結果利于高通,便于維護其商業(yè)模式,殺雞儆猴,以一儆百。

也可以說,博通的收購,讓高通、蘋果的矛盾均得到緩解;

5.博通提出收購后,高通的股價提升不小,對于高通不虧,重要的是照顧了股東的利益。

高通的股價能否在短期內回到2017年年初水準,可能性很大。

幾年前,不是有鬧著拆分高通的傳聞嗎?當時,還有分析稱,高通與英特爾會合并,也不多這一次讓外界成全博通對低谷中高通的好意。

但高通是一家以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公司,而不是資本驅動;

6.云+管+端在M-IoT時代才存在立體價值,高通僅面向終端側的芯片業(yè)務遠遠不夠,博通的產品線與高通的芯片業(yè)務互補,有利于現(xiàn)階段的成長,同時,還能將同業(yè)競爭者甩開一個身位。

但單從高通歷次認罰看,始終沒有改變備受質疑的專利授權商業(yè)模式,可以看出高通的韌性和妥協(xié)。

其次,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放棄強推V2V技術,對于高通而言并不是個好消息;

6.孫昌旭老師分析認為,高通已經厭倦了中低端芯片戰(zhàn)爭,于是和聯(lián)芯合資,然而高端客戶群支撐不起昂貴的研發(fā)和工藝費用,所以高通會認真考慮,賣掉芯片,留下專利技術,做小而美的公司;

該結尾了:

高通是傲嬌的,不會為了1300億美金放棄自身的價值導向。

12月4日至8日,高通將在美國舉行第二屆驍龍技術峰會,估計那個時間點前后會宣布點兒重要的事情。

本著圍觀不怕事大的態(tài)度,筆者不希望高通與蘋果的專利糾紛因為前者被收購而“被和解”。

畢竟,兩大巨頭鬧騰了一年時間,從年初到年末,雖然筆者有些視覺疲勞,但和解也應該對得起看客們,對得起什么是專利墻,而不是通過博通的“攪局”來了事。

最后,預祝博通收購高通能夠順利開展,而這對于英特爾、紫光展銳、海思、MTK等并不是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11-07
1300億美金收購高通?那不是收購,是收買
博通提議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這個時間點選擇得恰到好處。但筆者并不認為高通會將公司整體出售給博通:1 博通的收購,高通提振了股價,高通的股東應該感謝博通,因此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