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故事從這則新聞開始。“阿里再上美國“惡名市場”名單,還是因為政治因素?”這是多家新聞媒體最近剛剛發(fā)布的新聞。新聞表示,1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fā)布了2017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報告,包括淘寶網等9家市場列入了“惡名市場”名單。根據USTR公布的報告,目前淘寶仍然在銷售大量的“假冒和侵權產品”。2017年的“惡名市場”名單共有25個在線市場上榜,這其中包括淘寶。這次名單格外關注了盜版內容與假冒商品的在線分銷,同時呼吁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積極完善刪除程序。
針對USTR公布的報告,阿里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第一基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阿里再次成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高度政治化環(huán)境下的犧牲品;第二阿里旗下各電商平臺經營,其中涵蓋了75%的全球最具商業(yè)價值的消費品牌,這充分證明了權利人對阿里的信任;第三阿里將繼續(xù)通過我們全球領先的技術、與社會各方協同、實踐并持續(xù)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在過去的10年里,阿里多次入選,被USTR的這份惡名市場名單搞得頗為頭疼。這期間,阿里通過包括技術升級等多種努力嘗試不再入選。其中有效的,就是聘請USTR前總法律顧問,并花費46萬美元協助游說美國國會與白宮,這樣才免于2012年的上榜。
從新聞中披露的信息,以及本文作者檢索各種舊聞得知,花錢聘請USTR前總法律顧問,并花費46萬美元協助游說美國國會與白宮,這樣阿里才免于某些年份的上榜。但是后來在2016年又開始上榜。新聞中同時披露,阿里表示將繼續(xù)通過我們全球領先的技術、與社會各方協同、實踐并持續(xù)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遇到這樣糟心的事,估計阿里,特別是小馬哥,心里肯定很不爽,而且也很委屈。先不說阿里做的那么多夠不夠,作為產品的權利人自己是否盡到了正品的維護義務呢?
一、曾經微軟的小伎倆——番茄花園事件
目前市面上的PC機,機器裝載的操作系統,除了蘋果自有的獨特之外,其他的就是微軟的Windows。實際上,在以前并非如此。以開源著稱的Linux操作系統,曾經也非常流行。只是現在除了CS專業(yè)的學生或者程序員外,普通大眾已經很少安裝并使用Linux操作系統了。那么微軟的Windows是怎么實現稱霸的呢?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番茄花園”,這個就是曾在市面上暢通流行的非正版的Windows XP系統。番茄花園版Windows XP系統,給70后和80后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從2003年開始,番茄花園版Windows逐漸成為我國使用率非常高的Windows XP破解修改版操作系統。由于番茄花園版XP系統取消了微軟的正版驗證程序,并對微軟原版操作系統中一些不常用功能進行了關閉或卸載,加快了平臺運行速度,且可以免費下載使用,它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青睞。直到2008年左右,微軟公司向國家版權局、公安部等部門投訴番茄花園版Windows涉嫌侵權。番茄花園網站的負責人洪磊等人因此被判處刑罰。洪磊被刑拘后,曾在國內IT界引起軒然大波。一種說法認為,因為非正版XP系統影響了微軟Vista系統的銷售,微軟要為Vista開路。甚至還有觀點稱,“番茄花園版”Windows XP操作系統已幫微軟完成了占據市場的歷史使命,微軟要“卸磨殺驢”,也是“殺雞儆猴”,警告其他盜版軟件銷售者。
我們不探討微軟要求追究番茄花園責任的時機,不探尋微軟真實意圖,更不討論番茄花園洪磊受懲罰是否正當。實際上,“番茄花園版”Windows XP操作系統確實起到了幫助微軟實現占領中國市場的夙愿。而且微軟公司長時間縱容番茄花園野蠻生長原因,很難說就沒有打算利用盜版免費占據我國市場的因素。但是站在培育我國自有軟件行業(yè)的角度,盜版軟件對我國軟件公司和軟件行業(yè)發(fā)展的危害,遠比對跨國軟件公司的危害更大。
二、大品牌自身的識別困境
目前市面仿冒商品日溢泛濫,猖獗不下,尤其以Gucci、Chanel和Dior等大牌更是被仿冒的熱門品牌。面對以假亂真的名牌,甚至許多高等級的仿冒品,即使拿到正品店里,居然也有被蒙混過關的例子。這肯定令人佩服其仿冒手段之高明,更是反映了大品牌維護自身品牌識別的困境。當然這里必須剔除那些有意借鑒微軟“番茄花園”模式,縱容真真假假、以假亂真,以謀求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的情況。
消費者常用的識別大品牌真?zhèn)蔚姆椒?,大概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注意材質細節(jié),包括金屬配件、皮革紋路和拉鏈等。第二種依靠“望聞問切”,包括皮質味道、精確的走線、內襯布質,以及說明的字體等。第三種奢侈品身分及包裝,包括商品編碼和包裝等。這些手段起到了一些防偽功能,但都是比較低級別的手段??傊?,一方面或是沒有防偽措施,一方面或是防偽標簽易復制。如果確實需要既要提高防偽能力,又能低成本的。我相信運營商完成可以幫助實現這個功能。
三、運營商防偽溯源的高可靠性
如果打算從根源上徹底杜絕假冒偽劣,單純的依靠個人經驗的“望聞問切”或者驗證產品廠家信息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防偽的同時能夠監(jiān)控產品的設計、原料、生產、倉儲以及物流等重要信息,已經是近年來防偽發(fā)展的主要趨勢。通過二維碼讀取相關數據和信息,既方便又實用。運營商的防偽溯源技術和能力,正式基于這樣的應用,現在已經成熟并且市場化。
如果大家想真切地了解運營商溯源技術的應用,現在就可以到一些大型商超找熱賣的有機農產品。很多熱賣的有機農產品就利用了運營商的防偽溯源技術實現“有機”的可查詢、可追溯。通過溯源技術提升了產品信譽度和美譽度。有人可能會問,這就不能被復制了嗎?實際上,運營商的溯源系統增加了信息加密技術。二維碼多種讀取方式決定了用戶看到的信息展示內容不同,專業(yè)的識讀設備不但能夠讀取加密的信息,同時起到激活防偽碼的作用,只有被激活的防偽碼才能夠被消費者讀取。在產品沒有銷售的情況下,即使被非法復制也不能讀取其中信息。另外,消費者可以通過簡單的掃描二維碼,讀取產品信息,方便地做到了人人可以防偽,時時可以打假。
創(chuàng)出品牌不容易,創(chuàng)成大品牌更是難上加難。廠商尋求保護自己品牌的努力,相信大家都認可并支持。但是這種尋求保護自己品牌的努力,不能完全歸咎于銷售商、中間商或者平臺商的打假不力,畢竟銷售商、中間商或者平臺商他們也不一定完全能夠識別產品的真?zhèn)?。所以,廠商自己也要不斷主動探索保護品牌被防的措施。我認為,運營商溯源就是一個既簡單又低成本且易行的手段。如果廠商真想維護自己的品牌,那就不應該把打假的希望完全放在中間商等別人身上,而是需要自己主動嘗試新技術,主動提高防偽能力。而且我認為這才是最合理的。(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