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消息(特約作者 徐一亮)繼中移5G“創(chuàng)世紀”招標結束之后,又一個超級重量級的電信聯通(以下簡稱電聯)的5G“創(chuàng)世紀”招標即將在明天揭曉。那么基于中移5G“創(chuàng)世紀”的招標結果,以及一些內在的關系和規(guī)律,我們能否就此去預測聯通的單站集采價格?我們可以試一試。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個月中移“創(chuàng)世紀”的最終招標結果:單站(三個扇區(qū),1個BBU+3個AAU)大約在13-16萬元左右,根據四家中標供應商(華為,中興,愛立信,信科)份額加權,折合單站大約為16萬元。我一再強調過16萬元(尤其是華為單站16.12萬)這個價格。這是一個標桿,也是一條生死線。參與本次電聯5G無線“創(chuàng)世紀”投標的5家廠家,無一例外,都將圍繞這個價格,做反復的考量和推演。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看國內5G市場三位最大“金主”:中移動、中聯通和中電信在2019年的整體情況(數據均來自公開信息)。
從這張表格的數據,其實也不難看出,中國移動的綜合體量是另外兩家之和還要大出不少,是名副其實的“大金主”。所以,第一個信息是,財力最雄厚的那位,目前從公開市場買的設備單價是16萬。所以,第一個符合邏輯的結論是:電信聯通從同樣的市場買一樣的東西,是不會超過這個16萬單價標桿線的。
我們再轉換一次角度,這三家(或者說兩家,即中國移動和電聯)買的東西的區(qū)別。前后兩次集中采購的5G無線主設備最大的區(qū)別在AAU(當然BBU的區(qū)別也有,但主要是在基帶license方面。)中國移動是2.6GHz 160MHz的設備,而電聯是3.5GHz,100M+100M的設備。從“賬面”上看,是160:200(即4:5)的差別。可以說,從“能力”上考量,電聯買的設備能力,是移動買的設備能力的1.25倍。換算一下,按照中移動招標結果份額加權后是16萬單站的話,電聯的采購均價應該就在20萬單站的水平(即16X1.25)。當然,我們還要從設備產業(yè)成熟度來看這兩種AAU的差別。
從上表可以看出,差不多80%的運營商,選擇了3.5GHz頻段作為其5G主力商用頻段。因此,產業(yè)鏈在早期布局上都立足于3.5G這個頻段。因此,從硬件成本來看,電聯的3.5GHz的AAU的硬件性價比應該高于中國移動的2.6GHz的AAU。但本次電聯招標是100MHz+100MHz的大頻寬產品,于是這又讓這款AAU成為“少數派”。因此,綜合來看,從產業(yè)成熟度來比較,中國移動和電聯的AAU可以說是打平手。從采購數量來看,本次電聯招標公告的數量約25萬站,電信聯通差不多對半開,總量和中國移動約24萬站的采購量接近。
以上這些信息已經大致可以勾勒出本次電聯AAU的價格線,即100M+1000M 的AAU,單站中標份額加權后約21萬元單站(其中多出的1萬元,我視作支持電聯200M BBU的能力“溢價”。)由于筆者尚未看到招標文件的詳細內容,因此,對于本次電聯招標是否能接受某些供應商在一些特定地區(qū)提供100MHz基站的情況不得而知。如果假定可以接受少量100MHz的AAU產品。我們可以再來推算一下100MHz的單站價格。根據移動單站價格、基站形態(tài)和電聯的單站預估價格以及基站形態(tài)差異,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3個單位載波為100MHz的AAU的價格大概是6-7萬元,1個BBU的價格大致是6-7萬元。那么一個100MHz單站的價格,折中我們可以取13萬左右。是的,我判斷電聯100MHz單站(如果能接受的話)的價格大致就是13萬。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電聯集采招標的預測。很多人問我關于各家中標份額的預測。由于這次電聯招標是SA架構的基站形態(tài),和原有4G市場份額幾乎沒有關系。因此,可供參考的數據很少(如果直接依照移動的集采結果可能有人要“哭”了),要做出精準預測已經超出了我的能力,且意義也不大。我只能說,經過那么多年的通信設備集中采購的招投標流程的不斷改進迭代,現有的集采流程已經十分成熟。所涉及排名總分中的價格分透明,技術分由于直接依據內外場測試數據和項目通過率,也可以說是完全透明,各廠家的商務資質分方面也透明。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次公開透明的博弈,評審過程只是一個對已有結果的確認。在現有的集采招投標評審機制下,一個參與競爭的廠家要想獲得自己所預期的市場份額,要么就是流汗,要么就是放血,不能做也不需要做的就是賣慘或者賣乖。
明早9點30分投標截止,今夜很多人會無眠。(本文作者徐一亮系C114特約作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