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艾斯)據Light Reading報道,德國聯(lián)邦信息安全辦公室(德語簡稱BSI)剛剛發(fā)布了一份基于新概念的網絡彈性的潛在破壞性報告,其中對Open RAN爭論進行了權衡。它的主要結論似乎是,不同供應商的產品混搭在一起(Open RAN的主要主張)會招致麻煩,并且在技術規(guī)范方面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來確保Open RAN是安全的。
這可能是幾個月來對Open RAN社區(qū)來說最糟糕的消息。擔心Open RAN可能成本高昂,或者Open RAN專業(yè)廠商最終可能會被大型供應商并購,但這并不會阻止Open RAN倡導者繼續(xù)推進部署。但是,政府層面的警告說,Open RAN可能會使德國面臨額外的安全風險,這完全是另一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政府報告并非由德國官員撰寫,而是外包給了一家名為Secunet的獨立德國公司,該公司開發(fā)網絡安全產品并提供咨詢服務。雖然這是一份86頁的詳細文件,僅提供德語版本,但其主要發(fā)現(xiàn)之一(翻譯后)是“O-RAN中指定的多種接口和組件會產生中到高的安全風險。”
在這里,O-RAN可能是Open RAN的縮寫,但也可能是對O-RAN聯(lián)盟的具體引用,這份報告中多次提到了負責Open RAN規(guī)范制定和開發(fā)的O-RAN聯(lián)盟。Secunet表示:“目前的O-RAN規(guī)范開發(fā)過程并沒有遵循‘安全性/隱私設計/默認’的模式。”
它還建議立即采取行動。“重要的是,現(xiàn)在規(guī)范中包含了安全改進,以避免出現(xiàn)像這次 3GPP標準開發(fā)時發(fā)生的安全崩潰。”這份報告的作者表示。
Open RAN支持者可能會反駁說,Secunet作為一家安全產品供應商,在提出更多需要做的事情方面有著既得利益。然而,在本篇報道發(fā)布之前,O-RAN聯(lián)盟并未對這些調查結果發(fā)表評論。
不管Secunet的既得利益如何,德國政府機構顯然非常重視這份報告,并發(fā)表了它。Florian Müller是一位技術專利專家,他在FOSS Patents網站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他的反應非常間簡潔。“遺憾。”他寫道。
“在電信行業(yè)中眾所周知,歐盟委員會也在進行一項風險評估,了解這項工作的結果會很有趣。”Florian Müller說。“乍一看,BSI委托進行的分析是徹底的,而且可能是可靠的。看起來確實有一些嚴重的問題,但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研究。”
1&1的麻煩
與此同時,面臨著最大風險的德國運營商無疑是1&1,該公司已委托日本樂天(Rakuten)負責為其構建基于Open RAN技術的移動網絡。如果當局根據BSI的報告決定,在其部署中使用的規(guī)范將使德國面臨新的安全風險,那么1&1的計劃(以目前的形式)可能會處于危險之中。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對德國另外三家移動網絡運營商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只有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Telefónica Deutschland)已經宣布了在生產網絡中使用Open RAN的明確計劃,而且它的計劃部署僅限于其大約28000個移動站點中的1000個。盡管如此,德國電信和沃達豐德國看起來都傾向于采用Open RAN技術,即使他們尚未對此做出承諾。
德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法國Orange和意大利電信上周在一份聯(lián)合聲明中抱怨稱,歐洲Open RAN專業(yè)廠商太少了,如果沒有地方當局的資金和支持,那么歐洲將在技術發(fā)展上落后于亞洲和美國。然而,在政府層面上,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肯定要比培育一項仍然存在各種問題的技術的發(fā)展重要得多。
如果德國或歐洲抵制Open RAN,那么主要的受益者將是愛立信和諾基亞,這兩家北歐供應商也受到電信公司對該技術熱情態(tài)度的威脅。由于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擊行動,這兩家公司都在歐洲獲得了移動市場份額增長。如果不發(fā)展Open RAN技術,那么電信運營商們在供應商選擇方面幾乎別無選擇。
然而,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在對華為施加限制方面一直更為謹慎。這樣做可能會危及德國與中國的友好貿易關系,中國仍是大量德國汽車和機床的出口目的地。對于過去10年嚴重依賴華為的德國運營商來說,這也可能是破壞性的。
事實上,根據丹麥Strand Consult公司去年的一份報告,當時德國57%的4G基礎設施是由華為提供的,三大運營商中每家都至少有一半的無線接入網使用了華為設備。如果Open RAN對這些公司來說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而且政府在更換供應商方面面臨的壓力不是那么巨大,則華為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能夠在德國立足。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中國移動2024年一級集采供應商分級評定:A級35家,B級97家
- 劉正利任中國移動財務公司董事長,王濤任首席合規(guī)官
- 美的樓宇科技美控智慧建筑:空間場景智能低碳方案實踐與革新
- 沃達豐完成80億歐元意大利子公司出售 重塑歐洲業(yè)務又進一步
- 之江實驗室公開一項量子糾錯專利
- 沃達豐完成80億歐元意大利子公司出售 重塑歐洲業(yè)務又進一步
- 12種最常用的物聯(lián)網協(xié)議和標準
- 關于數字化轉型的10個常見問題:您需要了解的一切
- 2025年及以后值得關注的7大物聯(lián)網趨勢
- 2025年的云計算:我們是在構建未來還是重復過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