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經濟形式不斷上演“大逆轉”的戲?。涸诿绹c歐盟互相因為貿易爭端相互攻擊之際,特朗普總統(tǒng)突然在推特上宣布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先生達成建設“零關稅”貿易區(qū)的協(xié)定。這一消息對中國來說頗有些措手不及。早先,中國還指望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及反對“單邊主義”方面與歐盟攜手抵制美國。但劇情反轉得太快:容克在赴美之前還對媒體表示對本次談判不抱太高的期望,沒想到一到美國就被特朗普全盤搞定,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驚訝之余,也有不少媒體冷靜地指出:特朗普所宣稱的這個“協(xié)議”言過其實,離真正實現還有很大的距離。首先,歐盟是一個包括幾十個國家的政治混合體,不同國家的利益訴求相去甚遠,很難一致性同意建成一個橫跨大西洋的零關稅自由貿易區(qū)。果然,第二天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就對這個“協(xié)議”提出質疑。法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如果在農業(yè)領域搞零關稅、零補貼,法國是吃不消的。德國是汽車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零關稅有利于德國汽車的出口,但是,也給美國汽車的進入打開了大門。因此,德國的心態(tài)也是矛盾而復雜的。
鑒于此,有媒體認為,這個橫跨大西洋的“零關稅”自由貿易區(qū)只是一個遠景,難以看到其落地的進程。甚至還有媒體認為,這純粹是特朗普的政治操作手段,為了給自己的中期選舉加分炮制的“政績”。也許過不了多久,特朗普就翻臉不認賬了。
筆者認為,歐美之間構建橫跨大西洋的自由貿易區(qū)的并非突發(fā)奇想,實際上,早在奧巴馬執(zhí)政期間,美歐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TTIP)展開了3年多的談判,就旨在達成一個全面零關稅的自由貿易區(qū)。只不過,由于雙方分歧較大,這一談判在2016年底擱置。此后特朗普上臺,一直對重啟談判態(tài)度消極。由于WTO的存在,TTIP的現實緊迫性沒有那么強。
2016年底,隨著中國“入世”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即將生效,歐盟與美國在排斥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方面達成了共識。由于特朗普的煽風點火,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對于中國在WTO中的“異質存在”感到很不舒服,認為中國鉆了WTO的空子,占了它們的便宜,因此不想繼續(xù)這樣玩下去。說白了,歐盟和美國都想“另起爐灶”,所以雙方一拍即合——表面上爭吵不休,但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做出了這個建設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自由貿易區(qū)決定。
如果再聯(lián)系到歐盟與日本已經進行中的自貿區(qū)協(xié)議,那么,“歐美日”三角同盟的形成已經成為明擺著的事實。因此,我們絕不能把它看成特朗普開的一個國際大玩笑,一笑了之。
關鍵的是,歐、美、日是不是要從WTO中退群,讓WTO淪為一張廢紙?從這次的歐盟發(fā)表的聲明中看到:
“我們今天同意共同致力于保護美國與歐盟公司,以更好的保護他們免受不公平的全球貿易行為的侵害。為此,我們會與有著類似想法的伙伴緊密合作,推動WTO改革,去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知識產權竊取行為、強制性技術轉讓行為、工業(yè)補貼、國有企業(yè)造成的扭曲以及產能過剩問題。”
表面上看,美國和歐盟都表示還將繼續(xù)在WTO的框架下玩。但是,它們明確表示要修改游戲規(guī)則,而且所針對的就是中國的“異質存在”——盡管沒有點出“中國”的名字。我們也不難設想,如果美國和歐盟在推進WTO改革方面遇到阻力,沒有向它們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它們集體退出WTO是完全有可能的事。美、歐如果退出WTO,一定也會拉著日本退出,并且也會帶上與它們“有著類似想法的伙伴”,可能會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屆時,WTO剩余成員的所涵蓋的貿易總量將至少減半,它們要進入歐、美、日市場必須重新談判。那樣的話WTO真的可能“名存實亡”了!
因此,我們可以預料,接下來中美之間、中歐之間、中日之間的戰(zhàn)場可能會轉到WTO上來。雙方在經過激烈的貿易戰(zhàn)之后,就要開展唇槍舌劍的“規(guī)則”戰(zhàn)——誰來制定游戲規(guī)則,如何制定游戲規(guī)則?這場戰(zhàn)爭更需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中國可以爭取更多的WTO成員國的支持,但也要做好向西方主流市場規(guī)則妥協(xié)的準備。畢竟,以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和未來發(fā)展的潛力,過分強調自己的“特色”,是容易陷入孤立的。
(作者潘福平為富曼歐資本董事長,上海世雄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弘孝基金管委會副主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