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中國的公立教育長期以來飽受詬病,沉悶的教室,刻板的老師,教條化的知識傳遞,一考定終身的測評方法簡單粗暴…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轉向關注體制外的教育方式。私立的國際學校盡管收高昂的學費,依然備受追捧。以北京建校一年的鼎石為例,200名額的招生開放日,來訪的家庭上千。

家長放棄免費、廉價的公立教育,甘心十幾、幾十萬的學費付出,從表面看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緊缺的無奈之舉,實質上很多是對中國式教育模型叛逆式的狂歡。家長對于國際教育有多少理解,對于孩子是否適合這種教育模型,一無所知,人云亦云。

狂熱的中國式教育集體叛逃的背后,我們到底在渴望什么樣的教育?

尊重個體發(fā)展的,重視思維培養(yǎng)、知識新鮮、體能結合的全人教育。知識的集散地應該突破校園重重圍墻;傳統(tǒng)的教室、圖書館甚至是老師都不再是教學中心;學生是推動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動力;科技會更充分、恰當?shù)谋粦糜趯W習場景中,提升知識傳遞的效率。

北大附中正在進行這樣一場教育實驗。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在主教學樓的東側,學生們正分組圍桌而坐,激烈地討論,他們正在為明德書院制定新一年的計劃。明德書院,是北大附中七個書院中的一個。“書院”類似英國私立學院的學院,是由不同年紀的學生自組、自選、自治完成的團體。每個書院都有個性鮮明的章程和活動,以此來吸納更多新成員的加入。從書院理念打磨,到招新創(chuàng)意、海報設計、活動組織都是由學生一手完成。

在二層穿行,一側的書院活動室連在一起,設計各異,或是色彩絢麗,或是突出科技感,學生采購塑造屬于自己的風格。而另一側就是教室,教室門口擺放著一排格子柜,墻上的課表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地理教室所有的地理課時間,以及課程老師。課程表傳遞出一個信息,這間教室不再是某個班級專屬的空間,而是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圍繞課程特色而構造的專業(yè)教室。

從課桌的擺放,就能看出教學理念的“脫軌”。傳統(tǒng)的單人單桌被幾組蜂巢狀擺放的桌椅取代,側重討論的課堂取代了以往老師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作為學習的推動者,積極參與到這場屬于自己的成長劇情中。在這種結構下,老師不再是編劇和導演,他的角色是一個啟發(fā)者、引導者,激發(fā)主角潛能,未來可能是劇務,甚至跑龍?zhí)椎摹?/p>

在道爾頓學院,一堂創(chuàng)業(yè)課正在進行中。老師主宰課堂的時間被壓縮成幾個提問,簡短的英文說明之后,學生開始思考并熱烈討論,兩名助教認真記錄著課堂進度。助教通常是道爾頓學院某屆的學長,如今已進入美國高?;虍厴I(yè),回到高中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學業(yè)上的幫助。

和其他公立學校內的多引進國際課程不同,道爾頓學院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都是本校研發(fā),就比如新開的英文創(chuàng)業(yè)課。從課堂形式上看,與其說這是一節(jié)高中課,不如說更類似企業(yè)內訓,推演沙盤。主講人張璐歐老師更多的時候穿梭于各討論小組間,觀察或者參與小組討論,鼓勵我們這些觀察者更近距離的傾聽,和他一起撲捉迸發(fā)中的思維火花。為了刺激每個人的參與感,討論小組的分配也是充滿流動性的。一堂課結束,老師會根據(jù)學生反饋,進一步優(yōu)化。

在北大附中這個校園里,“走班制”打破了學科界限、班級界限、師生角色界限,不僅讓學生成長,也在推著教學者不斷摸索“用戶”需求,不斷自我迭代。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教育從宏觀調控轉入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供求方的自由選擇,最大程度的激發(fā)了雙方教與學的積極性。“走班”重塑了平等師生關系,衍生出亦師亦友的“導師制”,正在升級中國的教育文化。

我們的學生時代是“大鍋飯”,班主任一人管理40-80個學生,其作用主要是督導、管理,批量化生產(chǎn),根本不會考慮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的未來籌劃。而作為學生,也并沒有對缺乏關注、茫然而感覺到不妥。分數(shù)、排名粗暴的把好、差生的分界線割出一道口子,于是好像葫蘆吞棗一樣,我們莽撞的沖出了屬于班主任的學生時代。如果足夠幸運,遇到一個為學生逐一規(guī)劃將來的班主任,也許會活出另一番景象,而大部分的差生還是在堆放他們的廢舊廠房里漸漸被遺漏。

導師制的出現(xiàn)正在改變過去班主任制的問題,單向的學生管理變得精細化,1對15個的師生比,集體管束變成了個體指導。在每周固定見面時間,老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供幫助,引導學會自我管理的方法。當然,這只是改革的第一階段。北大附中正在進一步計劃完善導師制,設立首席導師,讓學生和老師之間雙向選擇。

北大附中所計劃的“雙向選擇”,從課程到師資的自由組合,是投向舊教育體制深潭的一塊石子,激發(fā)了教學活動中所有分子的活性。學生不再只是等待老師發(fā)號施令,老師也不可能繼續(xù)墨守陳規(guī)。巨大的外力,在推動著教育科技和新產(chǎn)品在校園里高效地實施。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北大附中設有四個學院,行知學院(高一高二國標課程)、元培學院(校本課程)、博雅學院和道爾頓學院。其中,博雅學院是由出國單元衍生而來,每個班級的規(guī)模在10-15人,開設五個核心領域課程:批判性閱讀和寫作、人文、數(shù)學、自然科學探索、社會科學研究。在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內容更加多元。在博雅學院的公眾號上,我們看到,閱讀的課表涵蓋了中西方各類經(jīng)典,從《沈從文研讀》讀到《經(jīng)濟學原理》,從《聊齋》、《周易》看到《TheGreatGatsby》。

西樓三層的討論室里,博雅學院的孫玉磊老師正在演示微軟365是如何被應用于校內教學。基于文史哲經(jīng)典的讀書報告+課堂討論+互評,構成了博雅學院最特殊的學習方式。在這個被定義為O2O學習模式中,師生交流離不開資源共享、開放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孫玉磊把學院的教學定義為“小班式的反轉課堂”。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孫玉磊隨意打開一個主題文檔,里面是同學和老師針對某一個話題互相回帖的討論,老師剛剛追帖分享的資料,熱騰騰的學習內容新鮮出爐。在課堂里使用更適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工具,“極端”適應這個科技時代的變化,是大勢所趨,這是博雅學院孫玉磊對教育的理解。他覺得如果一節(jié)課只需要老師“單講”就能完成,不需要互動,那視頻或者文檔可能是更好的教學表達方式;而目前手機已經(jīng)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那語文學習也應該由過去的抄寫升級到對文化更深層的教養(yǎng)。學習反饋可以用更多的形式來展示,即使是在完成一個語文作業(yè)上。

這種思路緊跟時代。很多國際學校,老師布置作業(yè)只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的答案可以是論文、PPT,甚至是一段視頻。要充分的表達,獲得更好的評價,需要學生不斷主動地去填充能力倉庫。這正式跨學科、多學科混合的“項目制”學習方式。開放性的反饋機制,實際上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學習方式,他的精髓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自驅力”。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制有個基礎,需要跟參與的學生簽訂契約,由學生來設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而學習的總進度需要由老師和學生討論得出。

好的教育,不拘泥某種固定的行為方式,要契合這個時代學習者的生活常識。更重要的是,教育不是資源的堆砌,而應該是“斷舍離”。斷掉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慣性,舍棄對新鮮事物的成見,遠離對資源的過分依賴。打開教育思路,選擇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的“根本”,從容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的挑戰(zhàn)。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授人以漁”是北大附中課程改革的核心。自上而下,集中核心。盡管這種教育模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不是個案,但是對于中國早已板結的公立校而言,是顛覆性的,做起來要比想象的困難。要做攪動體制風云的學校,不僅需要眼界和魄力,還要堅定的信念,不斷追尋教育更好的方法。

目前,結合多種在線技術的翻轉課堂是北大附中教育理念的主要呈現(xiàn)形式??茖W領域的課程是以綜合實驗為課程主線,學生通過查文獻自主設計定量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撰寫實驗報告,并交流分享;數(shù)學課程以任務清單為基礎,學生需要整合老師提供的視頻、課件等資源自主合作學習,老師通過評價,基于整體和個體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人文學習則是采用翻轉課堂,提升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最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學校國際部不同的是,北大附中的道爾頓學院沒有直接套用IB、AP等課程,而是自主研發(fā)課程,以小班討論為常規(guī)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此外,藝術和技術課程強調興趣開發(fā)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然而,翻轉課堂并不是全部。北大附中已配備專門的產(chǎn)品團隊支持教學、管理平臺的開發(fā)、運營,把技術滲透進學生學習,老師教學、學校管理的各個細節(jié)。但這也不是全部。作為中國最具探索精神的公立校之一,北大附中開放的教育精神不僅突破了公眾對于公立校原有的認知,也超越了國內眾多的知名國際學校目前的教育模式。校長王錚已把目光放在了Minerva、altshool這些與時代結合更緊密的學校上。

目前,北大附中正在籌辦一所“未來學校”,以批判性思維為教育的核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充滿樂趣地主動學習知識,最終得到自我發(fā)展。未來學校負責人紀科說“它不是單純的線上學校,也不是單純以各種高科技或者電子屏幕堆砌出來的一個學校”,而是構建一個沒有物理圍墻、學習圍墻、思維圍墻的嶄新的學習者組織形態(tài)。這并不是說未來學校不重視技術的應用,他所做的是為教育選擇更好的“適用性”,所有的手段,無論線上線下都將被最優(yōu)的應用在教學當中。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盡管對中國的公立校而言,政策依然是“捆扎帶”,影響到技術和師資的發(fā)展,但北大附中的創(chuàng)新探索還是給了我們很大激勵。到底在渴望什么樣的教育?也許,這就是答案。

極客網(wǎng)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0-09
北大附中:公立校的教育“脫軌”
中國的公立教育長期以來飽受詬病,沉悶的教室,刻板的老師,教條化的知識傳遞,一考定終身的測評方法簡單粗暴…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轉向關注體制外的教育方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