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xié)會指導,中國家電網主辦的2019中國蒸箱行業(yè)高峰論壇在京舉行,眾多知名機構、廚電企業(yè)齊聚一堂,探討蒸箱行業(yè)未來。會上,方太發(fā)言人賴鵬以《因愛偉大從做「好產品」開始為「親人」而研發(fā)》為主題進行了發(fā)言。“從做「好產品 」開始,為「親人」而研發(fā)”,簡簡單單一句話,濃縮了方太10多年來對一款完善的蒸箱所傾注的智慧及心血。也正因此,方太在此次論壇中獲得了「匠心智造獎」及多個暢銷產品獎,實至名歸。
匠心,復刻大師手藝
蒸,是中華烹飪文化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烹飪方式之一?;仡欀袊羝鞯陌l(fā)展歷程,從早起祖先用的陶甑,到后來蒸籠、蒸鍋,到現(xiàn)在的蒸箱。蒸制的方法,則根據(jù)食材及口味的不同,發(fā)展出了旺火速蒸、足汽蒸、放汽蒸等多個種類。蒸的烹飪方式看似簡單,實質上卻十分考驗功夫。十多年來,方太工程師們行程數(shù)萬公里,了解蒸制工具的發(fā)展歷史,體驗收集地方特色的蒸菜食譜,也探訪多位烹飪大師,請教好蒸菜的秘訣與經驗。
經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方太工程師們發(fā)現(xiàn),蒸制方法和工具在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演變出各種式樣,但蒸制的精髓卻始終如一,就是對溫度、蒸汽量和時間的精準把控。據(jù)周曉燕大師介紹,“蒸”對火候和時間、溫度的要求極高,“有的食材需要放氣蒸,需要時間比較長,有的需要充足的氣量,時間比較短。長一分則老,少一分則不熟。”例如,蒸制河海鮮,要讓食物快速接觸高溫蒸汽,鮮美和營養(yǎng)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為了讓更多普通家庭吃上健康營養(yǎng)、美味地道的“大師菜”,方太烹飪與營養(yǎng)中心的工程師們記錄下大師烹飪菜品時在時間、溫度方面的數(shù)據(jù),將其制作成精準量化的烹飪曲線,轉化為智能程序導入蒸箱。智能程序導入機器后還需烹飪與營養(yǎng)研究中心工程師進行幾十上百次的驗證與調整,最后才演變?yōu)椤疽绘I操作】的智能菜單。周曉燕大師認為,正是因為蒸菜對溫度、火候、食材的需求有據(jù)可循,所以在實現(xiàn)蒸菜智能化、科學化的直觀表達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嚴謹?shù)膶嶒?,才能再現(xiàn)專業(yè)的蒸菜水平。
(方太烹飪與營養(yǎng)研究中心)
善心,是驅使方太研發(fā)團隊進行創(chuàng)新的源泉。匠心,則是方太得以達成善心之舉的關鍵。十年,上百次探訪,上千次實驗,上萬次驗證與調整,方太推出了能夠實現(xiàn)“一鍵烹飪”的智能蒸箱。正是方太工程師們十來年如一日枯燥的驗證與調整成就了消費者“一鍵烹飪”的高效便捷烹飪,讓每個家庭都能夠做到原汁原味地“復制”大師美味。
智造,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目前,方太智能蒸箱的智能菜單內已涵蓋200多道菜譜,為人們享用健康美味的蒸箱提供了更為豐富選擇。借助方太的「智造」成果,人們的日常生活亦有了更有品質的選擇。
一方面,促使人們飲食方式進行轉變。我們都知道,現(xiàn)代人飲食偏重口,重油重鹽的食物對人體新陳代謝造成負擔。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看,方太智能蒸箱采用雙倍大蒸氣技術,短時間產生大量蒸氣,不論蒸海鮮還是普通肉類,旺火速蒸更能夠減少營養(yǎng)成分流失。而從美味的角度來看,蒸菜是炒菜用油鹽量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油,蒸制過程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保留了食物天然樸素的新鮮味道,讓人能夠細細品味食材本味。長期吃蒸菜,減輕身體代謝負擔,補充各類營養(yǎng),對身體好處多多。
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們嘗試烹飪的門檻,讓烹飪成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在智能菜單幫助下,你不用在灶臺邊對照美食視頻亦步亦趨操作,小心守候蒸菜出鍋;也無需頻頻“斥巨資”去餐廳大快朵頤;你只需在家,備料配菜,放入方太智能蒸箱,選擇「智能菜單」,按下相應菜譜按鍵,不用許久,融合大師烹飪智慧的蒸菜就出現(xiàn)在你家餐桌上。
而借助方太獨創(chuàng)雙蒸汽發(fā)生技術,最高溫度可達120℃,帶來軟糯口感的同時,大大縮短烹飪時間。另外,中國人烹飪習慣了煎炸炒烹,下廚時煙霧環(huán)繞,下廚后要花較多時間去收拾廚房。而這種無油煙、無明火的清涼方式,既健康且環(huán)保,又能保持廚房清潔。從此,健康、快速、環(huán)保將成為你廚房生活的代名詞。日復一日,你的“蒸技術”將更加得心應手。
(圖示產品:方太智能蒸箱SCD39-Z2M7)
一臺好產品的誕生來源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個好功能的創(chuàng)新則來源于無數(shù)研究者與工程師的努力與希望人們生活更好的善心,方太智能蒸箱對消費者,對家庭,對生活的關愛,則來源于「匠心」與「智造」。隨著智能蒸箱的逐漸普及,將會有更多的家庭實現(xiàn)原汁原味的飲食方式與無油煙的烹飪體驗,享受到健康的飲食與輕松的廚房生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