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推出“網易親相冊”App,能啃下母嬰行業(yè)這塊“骨頭”嗎?

網易2019年進行了“大瘦身”,將跨境電商產品網易考拉賣給阿里巴巴,將網易云閱讀、網易文漫出售給杭州平治信息。“大瘦身”后,網易2019年Q4季度凈利潤達30.537億元,同比增長79.9%,創(chuàng)下近幾年新記錄。

一邊收縮,一邊也在擴張。

據郭靜的互聯(lián)網圈觀察,2020年03月23日,網易在App Store上線了一款親子相冊產品——網易親相冊。iOS版和Android版均已上線。該App有三大特色,成長記錄、家人共享、安全保證。

網易劍指母嬰行業(yè),對標親寶寶

郭靜的互聯(lián)網圈體驗后發(fā)現,網易親相冊目前僅支持手機號登錄,不支持網易郵箱、微信、微博等第三方賬號登錄。

注冊完成后,用戶可修改名字和頭像,也可以添加寶寶的相關信息,昵稱、生日、性別、關系等。添加完成后,用戶即可上傳相冊內容,內容形式包括圖片和視頻兩種形式。動態(tài)頁面,用戶可以看到發(fā)布的內容記錄。同時用戶還可以邀請其他親人一起加入管理。

作為一款新產品,網易親相冊的功能非常簡單,整個產品尚屬于初級狀態(tài),因此,很難看出它的競爭優(yōu)勢和突出亮點。

眾所周知,網易的產品在業(yè)內口碑非常好,“陰陽師”、“網易云音樂”、“Lofter”等產品都曾獲得用戶的青睞。但是,就網易親相冊來看,并未達到網易產品的正常水準。

互聯(lián)網行業(yè)歷來是錢來得越多的行業(yè),競爭越激烈,反之亦然,而親子相冊產品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競爭并不激烈。

網易的真正目標是母嬰行業(yè)。

主打記錄寶寶成長功能的App并不多見,親寶寶是這個領域的領頭羊。就產品對比來看,網易親相冊的對標對象是親寶寶。

親寶寶成立于2013年1月,其后共獲得過4輪融資,2018年2月,親寶寶推出了自有電商品牌“親寶優(yōu)品”,向母嬰電商行業(yè)滲透。親寶寶在產品上還新增了育兒經驗以及社區(qū)功能。2019年1月,親寶寶用戶數破億后,陸續(xù)上線了智能早教硬件產品“親寶小伴”和親子教學產品“親寶玩數學”。

從親寶寶的拓展路徑來看,寶寶成長記錄只是產品的核心功能,用戶數突破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向社區(qū)和電商、親子教育三大產品線拓展。

社區(qū)功能可以提升產品的活躍度和用戶粘性,而電商方面,網易親相冊則有著親寶寶所沒有的優(yōu)勢。

親寶優(yōu)品的模式跟網易嚴選有些類似,也是采取直營團隊選品+制造商生產的路數,這樣既能在產品質量上做到嚴格把關,同時也能降低產品價格,幾乎與“廠家直銷”相當。

親寶優(yōu)品的劣勢是SKU。發(fā)展近一年半后,親寶優(yōu)品的SKU才接近300個,這個速度放在母嬰行業(yè)中并不算慢(要同時保證質量),紙尿褲、早教、童裝、美妝護膚等產品線均能覆蓋到。但若跟網易嚴選相比,親寶優(yōu)品的SKU就明顯不足。

網易將網易考拉賣掉后,網易嚴選仍在網易自己手里。網易嚴選(2016年4月)的上線時間比親寶優(yōu)品更早,而且,它算是國內“工廠店”的鼻祖,其后,多家電商平臺開始學習“工廠店”的玩法。

截止到2019年初,網易嚴選的SKU近2萬個。網易嚴選并未公布母嬰親子頻道的具體SKU數量,但是從品類來看,大大超過親寶優(yōu)品。網易嚴選在選品邏輯以及銷售能力、品牌口碑等方面要遠遠高于親寶優(yōu)品。

再到智能硬件版塊來看。親寶小伴目前的主要功能是聽音樂、兒歌以及學知識,它跟火火兔兒童故事機、小米的米兔故事機產品、華為HUAWEI HiLink早教機等產品非常相似。

網易親相冊如果想推出類似產品,同樣有自己的優(yōu)勢,即網易云音樂,它不僅是一款在線音樂產品,同時它也有智能音箱產品,網易親相冊推出“故事機”產品就不難。

兒童教育方面,網易也有相關布局。2018年4月,多年未見起色的有道終于成功上市。有道旗下的產品線就覆蓋了親子教育,包括有道少兒詞典、有道數學、有道少兒英語、有道樂讀、有道卡搭一共5款產品,都可以接入到網易親相冊產品當中。

不過,母嬰行業(yè)目前最受資本市場青睞的,仍然是電商版塊。網易親相冊若能與網易嚴選進行有效地結合,會很有想象空間。

母嬰行業(yè)“骨頭”難啃

國外主打個人云存儲的網盤公司Dropbox市值曾一度突破百億美元,可它的興旺并未證明在中國市場提供個人云存儲服務是一門好生意,中國用戶在云服務付費方面的習慣仍有不足。再加上親寶寶已經提供免費寶寶成長記錄服務的情況下,網易親相冊不可能在這項功能上付費。

BATJ等互聯(lián)網巨頭們之所以沒往親子母嬰版塊滲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母嬰行業(yè)“骨頭”難啃。

母嬰社區(qū)類產品中,目前只有寶寶樹成功上市,但寶寶樹的情況也不算好。寶寶樹2019年上半年業(yè)績報告顯示,總營收2.41億元,同比下降40.9%。其中,廣告業(yè)務為寶寶樹的主要營收來源,上半年廣告業(yè)務收入同比降29%至2.12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近88%;電商業(yè)務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78.5%至1950.5萬元,占比僅為8%。

母嬰電商方面,蜜芽、貝貝、大V店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同時,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綜合性電商平臺也不斷侵占母嬰電商行業(yè)的市場份額,線下密密麻麻的親子類商家也分走了市場的蛋糕。母嬰市場的行業(yè)規(guī)模近3萬億,看似市場很大,可留給垂直母嬰電商平臺的空間卻很小。

母嬰行業(yè)的另一片“高地”是兒童教育,相比較奶粉、紙尿褲、童裝等產品而言,兒童教育的客單價更高,而且需求旺盛。80后、90后中,大部分都已充當父母的角色,這兩代人普遍都接受過教育,他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會高于往期,哪怕平時生活中再吝嗇,在孩子教育方面,他們也都愿意掏錢。

可市場越熱,競爭便越是激烈。無論是主打K12的教育類產品,還是學前教育產品,競爭都非常激烈。

網易親相冊要想“啃下”這塊骨頭,并不容易。

從產品維度來看,寶寶成長記錄類產品主打的“痛點”是用戶粘性。

母嬰社區(qū)產品用戶流失率較高,主要原因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父母已經從最開始的“不知所措”角色成長為一個熟練的家長角色,母嬰社區(qū)中能提供的經驗和知識非常有限。如果孩子長到6歲以后,父母就更無暇在母嬰社區(qū)產品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

寶寶成長記錄類產品的出發(fā)點是成為孩子的“家庭云存儲”產品,即能夠最大程度為父母提供孩子的成長記錄。這樣無論孩子們長到多少歲,產品粘性會長期存在。

寶寶成長記錄產品還打破了單一的用戶群體。母嬰類產品的主要用戶是母親,而寶寶成長記錄產品的用戶群體則是以家庭為單位,包括但不限于“母親”。

可是這類產品在消滅一些“痛點”的同時,也在制造很多“痛點”,比如,工具屬性過強,用戶對它的第一印象是提供“信息記錄”的工具;廣告內容很難嵌入,廣告一般出現在feed流中,而寶寶成長記錄產品的記錄功能明顯與廣告不搭,廣告是互聯(lián)網產品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寶寶成長記錄產品更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而非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隱私記錄與公開分享之間也存在對立關系。

它們向上的發(fā)展對象就是寶寶樹、寶寶知道、辣媽幫等母嬰社區(qū)類產品,而后者已被證明前途不明。

母嬰行業(yè)不乏挑戰(zhàn)者,網易這次又能否成功呢?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3-24
網易推出“網易親相冊”App,能啃下母嬰行業(yè)這塊“骨頭”嗎?
從親寶寶的拓展路徑來看,寶寶成長記錄只是產品的核心功能,用戶數突破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向社區(qū)和電商、親子教育三大產品線拓展。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