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三折疊手機火了,售價2萬元一部,被黃牛熱炒。那么,為什么三折疊由華為最先推出來?
余承東說,華為為這款手機投入了5年時間。這種前瞻性的投入,一般手機企業(yè)不會輕易涉足。大部分手機企業(yè)習慣采取跟隨戰(zhàn)略,有了參照綠本,做起來就容易多了,也能將成本和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三星是有能力推出三折疊產品的,畢竟,三星的產業(yè)鏈十分強大,自己就能生產柔性屏。去年,就有消息說,三星要推出三折疊。據筆者了解,三星也較早布局了三折疊,并于去年3月展示了三折疊概樣機,不過看上去較為厚重。
今年2月底,三星再次在巴塞羅那展示三折疊產品,其中一款可伸縮的折疊屏產品備受關注,拉伸之后屏幕尺寸可達12.4英寸。不僅如此,三星還展示了筆記本電腦折疊屏,拉升后屏幕可達17.3英寸。
不僅僅如此,三星還有四折疊概念機。當然,這種四折疊,更像是兩臺折疊屏組合起來的,十分厚重。毫不夸張地說,這種折疊屏產品,可以武器使用。
那么,三星為何遲遲不推出三折疊手機?
首先,三折疊手機要實現極致輕薄,難度大。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折疊屏,僅僅是對折,厚度與重量就讓大部分人無法接受了,所以,才有手機廠商去開發(fā)小折疊產品,滿足女性用戶需求。另外,折疊屏為了實現輕薄,往往在性能與體驗上進行妥協。比如,折疊屏受機身空間限制,均在方面拍照進行妥協,也被用戶普通吐槽。在折疊屏的基礎上,再加一次折疊,難度進一步加大,如何在輕薄與體驗上做到兼顧?這是巨大考驗!
在展開狀態(tài)下,華為三折疊手機的厚度僅為3.6毫米,可以與硬幣比厚度,這幾乎做到了極致。但即便如此,華為這款三折疊手機重量也達到了298克(華為Pura70 Ultra重量為226克)??梢韵胂?,如果其他廠商在技術、設計、工藝等方面不成熟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會更加厚更重。產品過于厚重,玩起來就會很累,尤其是躺著玩的時候,會讓你的手臂、肩膀酸疼。
其次,是市場化、商業(yè)化問題。在華為發(fā)布三折疊手機之前,也有國產手機廠商透露,他們早有三折疊方面的布局,是否推出三折疊,關鍵要看市場需求。畢竟,現在很多購買了折疊手機的用戶,依舊沒有將其當主力機用,平時外出時,習慣用直板機。也就是說,市面上的很多折疊屏產品,實際上還是被用戶放在家里當作平板使用了。此等情況下推出三折疊,除了華為,大部分廠商都有顧慮。比如三星,盡管它是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老大,但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高,而海外用戶更喜歡直板機,他們對折疊屏的接受程度,不如中國用戶,更別說三折疊了。
當下,全球折疊屏手機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市場。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1068萬臺,同比增長52.4%。IDC還預測,中國市場折疊屏銷量長期約占全球折疊屏銷量的40%。
當然,還涉及定價問題。三折疊成本更高,需求也沒有普通折疊屏那么大,價格自然會更貴。價格過高,反過來也會影響銷量,這是手機廠商必須考慮的因素。而華為在中國市場有高端化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和品牌能力),尤其是去年解決芯片問題后,華為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華為手機被稱為“爭氣機”,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突飛猛進。比如,去年9月發(fā)布的華為Mate X5,價格從12999元到16999元,結果這款手機超級火爆。華為三折疊比華為Mate X5貴了7000元,對于高端用戶群體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定價。而其他廠商,拋開技術不談,絕對不敢在中國市場將手機賣到2萬元,它們即使要推三折疊手機,也會等成本降下來以后。文/徐上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