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下發(fā)《關于妥善解決人工繁育鸚鵡有關問題的函》,要求河南省林業(yè)局對包括費氏牡丹鸚鵡在內的多種人工養(yǎng)殖鸚鵡進行標識管理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養(yǎng)殖戶盡快核發(fā)管理證件,同時,對合法人工繁育來源、依法允許出售的鸚鵡,停止執(zhí)行禁止交易措施,在政府規(guī)定的場所進行銷售活動。原來,1月初,河南商丘近1000家養(yǎng)殖戶因不了解費氏牡丹鸚鵡屬于國家保護動物,直到外地公安部門多次來商丘調查,他們才后知后覺?,F(xiàn)在,“鸚鵡案”困境終于有了解法。
可是,難以辨別的野生動植物依然有很多。怎么才能避免因“不懂法”“不認識”而觸碰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紅線?在淘寶等商品平臺上,阿里安全的做法是,依靠通過人工智能對商家掛出商品進行初篩,再交給人工審核精細判斷處理,并對禁限售商品的搜索彈出科普宣導頁面。
最近,浙江大學和阿里安全AI細粒度圖像識別技術取得了新進展,在公開數據集CUB(鳥類識別)、Standford Dogs(狗類識別)、iNaturalist(動植物識別)的識別準確率上達到91.3%、68.5%、92.4%的行業(yè)最優(yōu)效果,研究成果被多媒體國際權威頂會ACM MM 2021 收錄,有望利用AI技術在商品和內容治理的實際應用中達到更好的效果。
圖說:浙江大學和阿里安全研發(fā)的AI技術在公開數據集CUB(鳥類識別)、Standford Dogs(狗類識別)、iNaturalist(動植物識別)的識別準確率達到目前行業(yè)最優(yōu)效果
如下圖所示,左圖是桃面牡丹鸚鵡,右圖是國家保護動物費氏牡丹鸚鵡,二者區(qū)別僅在于喙的顏色以及白色眼圈,面對如此微小的區(qū)別,需要AI實現(xiàn)精細化識別。
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算法專家炫謙介紹,新研發(fā)的AI細粒度識別技術可以自適應調整具備聚焦視角,例如在不同種類的鳥類識別中,聚焦區(qū)域可能集中在“喙、眼、羽毛、尾巴、爪”等部位。
圖說:左圖為吉娃娃,右圖為玩具曼徹斯特犬,因為兩者皮毛紋理相近,左圖易被誤識別為玩具曼徹斯特犬。
細粒度圖像識別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一個經典問題,屬于圖像分類任務的細分支任務,細粒度圖像識別任務的關鍵因素在于局部注意力,往往存在于圖像的局部區(qū)域,如鳥的尾部、喙和蛙類的頭部等。浙江大學和阿里安全的研究者通過“過濾”不需要關注的部位,增強對局部判別性區(qū)域的識別能力。在不同種類動植物的細粒度判別時,該技術可聚焦到類別的獨特特征區(qū)域,從而幫助圖片分類。
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負責人薛暉介紹,作為從源頭構建安全的新一代安全架構核心AI技術,該技術未來有望用于平臺治理工作中,比如山寨商標的識別,未成人年不良圖片治理和惡心圖治理等,幫助構建清朗、健康網絡環(huán)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