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追問倒閉的“單車”:究竟何為“共享”

(原標題:追問倒閉的“單車”:何為“共享”)

一家之言

共享經濟的初衷是存量經濟,其并不能創(chuàng)造增量。而當下中國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市場,顯然是從增量著手。

近日,3Vbike共享單車對外宣布,將從2017年6月21日起停止運營,沒有退押金的用戶,盡快申請退款。3日,3Vbike創(chuàng)始人巫盛華稱,由于未能融資成功,他自掏腰包造了1000輛自行車,投放市場后僅找回幾十輛,部分地區(qū)車輛丟失率達到100%。就在三周前,僅僅運營5個月的“悟空單車”也正式宣布正式停運。

不過,兩家共享單車的停運卻不意味著熱度的減退,相反,共享單車市場正熱情高漲。6月13日,摩拜宣布獲得超6億美元融資,用來加速國際化,登陸全球第100個城市——英國曼徹斯特,并同步進入毗鄰的索爾福德。與此同時,“小黃車”ofo也正開展國際化戰(zhàn)略,預計今年年底前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qū)。“共享單車”隨著“共享經濟”一同走進了大眾視線,那么,究竟什么是共享經濟?

事實上,共享經濟通常用于描述涉及網絡交易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其最初來自開放源代碼的區(qū)域——狹義概念指以對等的方式共享商品和服務,廣義則用于描述通過在線市場,完成的任何銷售交易。閑置資源是共享經濟產生的物質基礎。比如,有些人擁有房屋卻不常住,擁有汽車但不常開,長期閑置形成浪費。而另一些人則存在對資源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的需求。

因此,共享經濟又稱租賃經濟,是一種共用人力與資源的社會運作方式,包括不同個人與組織對商品和服務的創(chuàng)造、生產、分配、交易和消費的共享。不過,“共享經濟”這個詞,經常被批評為具有誤導性,有經濟學家認為,即使能夠實現(xiàn)對等交換的服務,也可能是受利潤驅動。另有觀點反駁稱,對于一個民主化的市場,即使該術語用于描述更廣泛的服務,仍然合理。

不過,共享經濟具有弱化擁有權、強化使用權的作用是不爭事實。在共享經濟體系下,人們可將所擁有的資源有償租借給他人,使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獲得更有效利用,從而使資源整體利用效率變高。

共享經濟依賴于用戶共享的意志,為了以對等方式共享商品和服務,用戶必須相互信任。世界分享經濟組織表示,他們致力于建立和驗證其社區(qū)成員之間的信任關系,包括生產者、供應商、客戶或參與者。除了信任他人,共享經濟平臺的用戶也必須相信平臺本身以及手頭產品。

不過,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tài),究竟什么樣的交易活動能夠被定義為共享經濟并計入統(tǒng)計,是一個尚待明確的問題。美國商務部2016年6月的報告顯示,共享經濟規(guī)模和增長持續(xù)低迷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對于共享經濟交易的規(guī)定尚不明確。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7-05
媒體追問倒閉的“單車”:究竟何為“共享”
媒體追問倒閉的“單車”:究竟何為“共享”,融資 陳思進 單車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