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訊,8月14日的人民日報在17版刊發(fā)評論稱,今日中國經濟的繁盛,實體經濟是根基,金融之水來滋養(yǎng),缺一不可,但不能本末倒置,切莫把工具當目的。
人民日報指出,去杠桿是大勢所趨、形勢所逼。中國經濟半年報的亮眼離不開積極有效去杠桿,而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在評論中,人民日報提到了多家近期站在風口浪尖的企業(yè),包括“靠講故事不斷融資求生”的樂視,還有決絕甩賣資產去杠桿的萬達。
人民日報甚至還點名位列“工建農中”四大行,稱四大行在2017世界500強最賺錢企業(yè)榜上繼續(xù)碾壓國際同行,“該為如此賺錢的中國金融業(yè)高興嗎?”。
以下是人民日報《莫把工具當目的》評論全文,作者陸婭楠。
7月是電影院線的黃金檔期,可企業(yè)界的大戲卻比銀幕上更加高潮迭起。
有臨陣換帥的。4.1億元可轉債逾期,逾20億元的私募債恐難承兌,供應商圍追堵截討債……作為股價一度高達179元的“網紅”公司,樂視在這個夏天跌下神壇,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辭去一切職務??纯瓦駠u,一個靠講故事不斷融資求生的企業(yè)、一個用概念創(chuàng)造高估值的時代,或許早該結束了。
也有高調甩賣的??偨痤~高達637.5億元的萬達商業(yè)、融創(chuàng)集團、富力地產戰(zhàn)略合作,可謂今年以來地產界最重磅的交易。忽略換板子、摔杯子等八卦細節(jié),萬達將77個酒店和13個文旅項目打包甩賣并不突然。輕資產、去杠桿,是萬達2015年至今秉承的戰(zhàn)略,只是7月的這步更加決絕。
還有獨孤求敗的。2017世界500強最賺錢企業(yè)榜新鮮出爐,蘋果衛(wèi)冕冠軍,“工建農中”四大行緊隨其后,繼續(xù)碾壓國際同行,頗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該為如此賺錢的中國金融業(yè)高興嗎?看著仍在陣痛期爬坡過坎的中國制造業(yè),金融業(yè)不妨多想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警句。
這些看似孤立的大戲,背后卻有一條紅線貫穿:依靠“高杠桿、高貸款”寅吃卯糧、野蠻生長的時代,一去不返。去杠桿,解決資金空轉,遏制資產泡沫,不僅是扭轉脫實向虛、修復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必由之路,也是主動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關鍵一招,更是企業(yè)必須面對的新常態(tài)。
去杠桿是大勢所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斷崖式下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這些大規(guī)模危機無不與相關部門的杠桿率過快上升有關,而化解這些危機也都有賴于各種手段的去杠桿。
去杠桿是形勢所逼。過去10年,中國金融業(yè)的過度擴張,既帶來了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的繁榮,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擠出效應,更導致不動產及大宗商品市場泡沫顯現,埋下不可持續(xù)的高杠桿風險。唯有妥善解決以地方債、影子銀行、僵尸企業(yè)為代表的高杠桿“灰犀牛”,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才能為經濟穩(wěn)中有進保駕護航。
實際上,今年的中國經濟半年報能夠如此亮眼,特別是結構優(yōu)化進展明顯、工業(yè)效益大幅提升,離不開積極有效去杠桿。盡管6月末廣義貨幣同比增長9.4%,增速再次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但GDP仍超預期地實現了6.9%的中高速增長,這就意味著目前的去杠桿政策既為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qū)間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
去杠桿雖是“五大任務”之一,卻是影響實體經濟與金融業(yè)和諧共贏的先手棋。避免“去杠桿”變?yōu)椴块T間的“轉杠桿”進而形成新的“加杠桿”,需要金融業(yè)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突破直接融資瓶頸,改善間接融資結構,打造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鏈。正如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的,回歸本源,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今日中國經濟的繁盛,實體經濟是根基,金融之水來滋養(yǎng),缺一不可,但不能本末倒置,切莫把工具當目的。正如一位老企業(yè)家所說,我們用鋤頭去種地,鋤頭再多再好,不耕種也沒有豐收,而創(chuàng)造不出真實價值的鋤頭,再吸引眼球也永遠沒有意義。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