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

(原標題: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這次“自圓其說”還有多大說服力?)

2月26日,深陷輿論危機的獐子島就深交所關注函問詢的問題進行回復。

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

在2月23日發(fā)出的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說明2014年以來蝦夷扇貝的投苗情況,包括進苗資金投入及成活率,并核實是否存在“很多扇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經死了”的情形。

針對上述問題,獐子島回應,公司不存在上述情形。底播蝦夷扇貝苗種的全過程受控,確保苗種質量。

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

對于資金投入,獐子島表示,底播蝦夷扇貝苗種資金有效保障,投入情況符合年度經營計劃。2014-2016年,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苗種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依次為1.79億元、2.09億元、2.52億元,其中,2016年投入資金占《年度經營計劃》金額的比例最高,達到134.45%。到2017年,投入資金降為1.87億元,占《年度經營計劃》金額的比例為101.04%。

獐子島表示,近年來,除個別年度外,公司底播蝦夷扇貝三級苗種外購單價、自養(yǎng)單價相對穩(wěn)定,2014-2017年外購平均單價較自養(yǎng)平均單價高約20%,苗種投入金額主要受外購與自養(yǎng)比例、底播面積增減影響。

獐子島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2014年三級苗種投入為1.79億元,較上年減少34.91%,主要原因為底播面積減少32%;2015年公司苗種投入2.09億元,較上年增加16.76%,主要原因為底播面積增加22%;2016年苗種投入2.52億元,較上年增加20.57%,主要原因為外購苗種占比增長8.34個百分點(增幅16%);2017年苗種投入1.87億元,同比減少25.79%,主要原因為底播面積減少33%。

獐子島也否認了過度采捕的情況。回復函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5年采捕2012年和2013年底播的苗,共57.74萬畝;2016年采捕2012年、2013年、2014年底播的苗,共55.78萬畝;2017年采捕2013年、2014年、2015年底播的苗,共60.97萬畝。2016年、2017年播的苗種尚處于生長階段,未到采捕時間。公司歷年均按照采捕計劃在指定的海域組織進行播苗和采捕,不存在提前采捕行為。

獐子島還否認了“2017年11月份就發(fā)現(xiàn)存貨異常情況并要求員工不得向外泄漏”的說法。

獐子島公布了2017年11月、12月、2018年1月采捕扇貝的情況。數(shù)據顯示,2017年11月、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采捕扇貝的具體情況與歷史同期相比,扇貝的規(guī)格、單重等無明顯變化。但受扇貝消瘦等因素影響導致畝產較低;受扇貝消瘦導致的訂單減少等因素影響,公司根據訂單采捕的扇貝數(shù)量減少。

最后,獐子島還表示,目前,本次蝦夷扇貝死亡原因屬于自然災害的結論已經基本明確并形成業(yè)內共識。

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

對于獐子島的回應,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更像是“自圓其說”,說服力不強。對其所提供的數(shù)據是客觀準確還是存在造假情況,尚待進一步觀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2-27
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
獐子島否認扇貝“投放前就死了” 被指說服力不強,獐子島 扇貝 苗種 采捕 底播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