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永紅敗局:10年跨界并購40起 中弘股份年增百億負債深陷泥潭)
□本報記者柴錦實習生萬少清
10年激進并購擴張,讓江西宜春商人、中弘股份(000979.SZ)實控人王永紅如今深陷債務漩渦。
今年以來,中弘股份負面消息纏身,控股股東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海南如意島項目被暫停施工、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長江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中弘股份資金緊張,經營陷入困境,償債能力告急。此前,公司將26.38億元募投資金挪作流動資金,至今未能歸還。
其實,資金告急與公司大肆擴張密切相關。去年,公司負債猛增136.64億元,累計新增借款103.68億元,超過2016年底公司凈資產。近10年來,王永紅的股權投資并購達40起,完成了對H股中璽國際、開易控股及新加坡上市公司亞洲旅游的收購。
頻頻并購最終導致資金危機爆發(fā)。去年12月,中弘股份子公司浙江新奇世界債務利息違約,進而推倒了王永紅的多米諾骨牌。而面對困局,中弘股份正試圖借助重大資產重組破解。
5月11日,就公司重組進展等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中弘股份公開電話,但均無人接聽。
旅游地產項目頻受阻,一年巨虧25億
借殼上市8年來,中弘股份正經歷業(yè)績乏力的嚴峻挑戰(zhàn)。
財報顯示,2017年中弘股份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0.16億元,較2016年的44.52億元大降77.18%,而凈利潤則更為不堪,巨虧25.11億元同比暴跌1699.01%。
今年,慘淡的經營延續(xù)。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1.50億元,同比增長19.36%,凈利潤為虧損3.15億元,下跌36.21倍。
作為一家上市房企,10億級的營業(yè)收入、巨虧的業(yè)績,中弘股份無疑是墊底的。
中弘股份的今年的經營業(yè)績如此糟糕與其房產銷售不盡如人意密切相關。
2017年,該公司19個房產項目可供出售面積總計130.31萬平方米,簽約面積僅為2.44萬平方米,占比為1.87%。2016年,公司的簽約面積為40.9萬平方米,去年的降幅高達94.03%。2016年,公司來自房地產的營業(yè)收入為41.35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為92.88%。而在2017年,來自房地產開發(fā)的收入驟減至-3.48億元。
對此,中弘股份表示,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公司房地產項目銷售收益均不理想,尤其是北京的弘由山由谷二期項目以及御馬坊項目,因受北京3·17商辦政策影響,該項目不僅銷售停滯,并且已銷售部分在2017年及今年一季度出現(xiàn)大量退房。
其實,不只是在北京,中弘股份在山東、海南、浙江和吉林的住宅房產銷售也均不理想。
如在海南的西岸首府35號地塊及如意島兩個項目,第一個尚未開工,第二個預計投資129億元,已經投入53.91億元。受政策影響,目前的狀態(tài)為暫停施工。
上述住宅地產大多位于旅游景點區(qū)域。中弘股份在年報中稱,公司側重開發(fā)休閑度假地產、主題商業(yè)地產會為公司未來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有效規(guī)避行業(yè)風險。
雖然中弘股份對旅游地產頗有自信,但外界并不看好。地產業(yè)人士稱,旅游地產業(yè)務不僅會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還會因為其地產本身非剛需性質,銷售往往難以達到預期。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南如意島項目始于2012年,至今已近6年。如今巨資投入、一期項目尚未完工,將占壓公司資金并產生不小成本。
95億投資收益虧損1.38億,現(xiàn)金凈流出81億
經營業(yè)績巨虧與中弘股份大舉投資并購相關,而去年95億元的投資收益卻虧損1.38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2012年開始,中弘股份掀起追熱點式并購擴張。2012年參與礦業(yè)投資,2013年進軍手游,2014年聯(lián)合上影集團投資170億打造浙江安吉影視產業(yè)園。
2015年,中弘股份宣布“A+3”戰(zhàn)略,轉型進軍文旅地產,即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弘股份,再加三家境外上市公司。王永紅的計劃是以中弘的旅游地產為主線,靠互聯(lián)網金融和在線旅游平臺來盤活,通過收購一些境外公司來運營這些平臺。隨后,中弘股份先后收購H股中璽國際(前稱卓高集團)100%股權、開易控股(KEE)75%、新加坡上市公司亞洲旅游,分別耗資4.59億港元、7億港元、1億新加坡元。
去年,公司又耗資4.15億美元拿下高端旅游服務公司的Abercrombie&Kent(簡稱A&K)90.5%股權。
有統(tǒng)計稱,近10年來,中弘股份在股權投資并購上的動作多達40起。
頻頻大舉并購并未給公司帶來可觀收益。年報顯示,2017年,中璽國際虧損1232萬元,開易控股虧損3910萬元。亞洲旅游A&K雖然實現(xiàn)扣非凈利9364萬元。但與其2.1億元凈利潤承諾相距甚遠。
從2017年的數(shù)據看,投資收益較為難看。當年,公司投資活動現(xiàn)金流出95.02億元,流入13.82億元,凈流出超81億元。
81億元的投資,除了收購上述A&K公司外,中弘股份還向聯(lián)營、合營企業(yè)追加股權投資36.9億元,其中,對聯(lián)營企業(yè)天津世隆資產、青島中商研如意島投資、寧波梅山保稅港區(qū)深華騰十五號股權投資追加投資額均在10億元以上。
然而,對這些聯(lián)營企業(yè)的投資收益,審計機構認定為無法確認。審計機構對中弘股份2017年年報出具保留意見的基礎之一,就是實控人王永紅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導致中弘股份在未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的情況下支付給海南新佳旅業(yè)開發(fā)公司61.5億元股權轉讓款。
公司的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的投資收益為虧損1.38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733.77萬元。
設立200億基金押寶重組預期難料
中弘股份正試圖借助資產重組走出困境,而這場重組能否達到預期尚難預料。
財務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公司借款余額283.36億元,累計新增借款金額為103.68億元,累計新增借款占2016末凈資產的101.56%。去年底,公司負債總額367.13億元,較2016年的230.49億元增加136.64億元,增幅為59.28%。雖然不斷借款,但去年底,公司的賬面資金僅為8.1億元,較2016年銳減了44.34億元。
高達283億元的借款的資金成本不可小覷。資料顯示,公司借款中,除了69.44億元的銀行借款利率在4.75%-6.90%外,信托融資、基金等融資的最高利率高達12%。
負債大幅攀升也導致公司的財務費用急劇飆升。去年,公司的財務費用高達14.88億元,較2016年的1.31億元暴增了10.36倍。
公司并購標的如A&K業(yè)績未達標、大量房產滯銷退房卻未計提商譽減值及存貨跌價準備,這也將會加劇公司業(yè)績下滑風險。
頻爆債務違約也使得中弘股份大量資產受限。
年報顯示,因為境外子公司A&K與旅游相關的保證金等,公司1.87億元貨幣資金受限。為了獲得銀行銀行,公司將174.86億元的存貨抵押,至今未解押。同樣為獲得借款而質押的還有3.61億元固定資產、0.52億元投資性房產、83.67億元子公司股權,這些均未解押。上述合計受限的資產高達264.51億元,占公司資產總額的58.54%。這表明公司近六成資產受限,經營幾乎停滯。
截至2018年4月18日,本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被凍結51個銀行賬戶,實際凍結金額2205.71萬元。
面對如此困境,公司實控人王永紅的辦法是重組。
根據公司公告,今年3月19日,中弘集團、王永紅與深圳港橋投資簽署戰(zhàn)略重組協(xié)議,對中弘集團全部資產進行重組。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