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或虧損30億港元,酷派想要打翻身仗的夢碎了)
摘要: 酷派集團在港交所發(fā)布盈利警告稱,預計公司2016年止本財年度將錄得虧損約30億港元,然而整個2015年,酷派集團也只是盈利了23.25億港元。如今,大股東樂視已經陷入了泥潭,自身難保都存疑,酷派想要打一個翻身仗,估計很難從樂視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鈦媒體注:大股東樂視在尋找“救命錢”時,酷派這邊卻又傳來了虧損的消息。在11月18日,酷派集團在港交所發(fā)布盈利警告稱,預計公司2016年止本財年度將錄得虧損約30億港元,然而整個2015年,酷派集團也只是盈利了23.25億港元。于是在周一股市開盤后,酷派集團就遭拋售,一度跌近12%,至0.90港元,創(chuàng)下逾四年最低水平。
今年前10個月,酷派集團銷售同比大減43%,主營業(yè)務虧損約7.3億港元。上半年,酷派虧損約20.5億港元,裁員20%。根據酷派集團的公告,預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地智能手機市場的衰退以及競爭激烈,及本集團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款新智能手機產品,并一直專注于清理庫存,還有就是收到了電子商務分支Coolpad E-commerce虧損影響。
該集團表示,公司將不斷通過業(yè)務重組及公開零售渠道發(fā)展調整業(yè)務戰(zhàn)略,但改善銷售表現還需要時間。除此之外,酷派還稱,考慮年底對Coolpad E-commerce投資的可回收性作出評估。這意味著,酷派有可能要進行資產減值。
進入了11月,從賈躍亭在內部信中承認資金鏈問題,暴露出“組織與資金面臨極大挑戰(zhàn)”,“此前在多個渠道籌集的資金幾乎消耗殆盡”等問題之后,樂視的八卦信息便蜂擁而至,這也讓它處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上。
就在當時,網絡上曝出“樂視拖欠供應商100多億”、“停止出貨籌集現金流”等等新聞之時,酷派集團忙對外解釋稱,
酷派和樂視是兩套獨立的供應鏈體系,樂視并未委托酷派為其生產產品,因此不存在拖欠貨款的情況。
如今,大股東樂視已經陷入了泥潭,自身難保都存疑,酷派想要打一個翻身仗,估計很難從樂視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回顧酷派近年來的管理層人員更迭,本來2016年算是基本穩(wěn)定,也基本“有方向”的一年。因為在過去兩年里,酷派與奇虎360、樂視一直處在糾纏不清的狀態(tài)。
- 2014年12月,奇虎360宣布4億美元入股酷派,并和酷派集團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郭德英成立合資公司奇酷,隨后又斥資4500萬美元增持合資公司股份至49.5%,成為酷派大股東。
- 去年6月28日,樂視則以21.8億元代價持有酷派17.9%股權,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同時,這個第二大股東的董事是由賈躍亭哥哥賈躍民及樂視副總裁鄭偉組成。
- 今年6月17日,樂視系再度以10.47億港元代價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后,樂視便對酷派的管理層進行了人員整合。
- 8月5日,酷派發(fā)布重大董事會成員變動公告。公告顯示,樂視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獲任酷派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原酷派執(zhí)行董事、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去其在董事會職位,僅擔任名譽董事長一職。對于酷派今后的運營策略,賈躍亭曾在媒體上公開了自己的想法: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