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姜超
2月9日訊,2月3日,央行全面上調了各期限逆回購招標利率,而到目前為止市場對央行的這一行為依然充滿了爭議,到底加息沒有呢?
近期終于有央行官方人士出面安撫市場,稱逆回購招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不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存貸款利率加息、帶有央行主動調控的意圖,換言之就是逆回購招標利率是市場行為,與央行無關。而今天的債券市場也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喘息。
但究竟有沒有加息呢?這依然是個問題,值得仔細研究。
首先,如何區(qū)分什么是央行行為,什么是市場行為?
在債券市場上,存在兩種回購,一種是大家找央行借錢,必須通過公開市場招投標,其利率也俗稱為逆回購招標利率;另一種是大家互相之間借錢,通常需要債券做抵押,俗稱質押式回購利率。
從利率走勢來看,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在16年9月以前一直在2.5%以下,但從16年10月份起就開始持續(xù)上升,在16年12月達到階段性高點,在17年的1月、2月反而有所下降,但總體仍高于16年9月份以前的水平。
但是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此前一直穩(wěn)定在2.25%,自從15年10月以來這一利率水平就沒有變化,一直到17年2月3日發(fā)生上調。
因此,真正代表市場行為的是質押式回購利率,因為其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而逆回購招標利率在過去1年多的時間內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很難用市場行為去解釋,很明顯是由央行在主導。
事實表明,逆回購招標利率就是貨幣市場上的官方利率。
從過去幾年逆回購招標利率的走勢看,具有明顯的穩(wěn)定和連續(xù)性,而且和當期的貨幣政策意圖高度一致。
比如上一輪逆回購招標利率的持續(xù)上調發(fā)生在13年7月,后來一直持續(xù)到了14年初。而這也是第一次金融去杠桿發(fā)生的時期,貨幣政策轉向實際收緊,也發(fā)生了第一次錢荒。
而從15年初開始,逆回購招標利率開始持續(xù)下調,也恰逢14年底開始的存貸款利率下調周期,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實際寬松。
因此,從歷史角度來看,逆回購招標利率的每一次變化,都代表了貨幣政策方向性的變化。
這一次逆回購招標利率上調,應該也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了實際偏緊。
其次,逆回購招標利率上調到底算不算加息?
其實,無論是逆回購利率,還是大家所熟悉的存貸款利率,都是一種利率,只不過兩者的期限不一樣,逆回購利率的期限很短,通常只有7天、14天等幾種,代表的是非常短期的利率,俗稱貨幣市場利率。而存貸款利率的期限通常都在1年以上,俗稱信貸市場利率。
如果大家看美國的加息,美聯儲所調整的是聯邦基金利率,也是一種短期貨幣利率,也就是說,如果是在美國,那么我們這一次的逆回購利率上調肯定就是加息了。
而美國之所以通過調整貨幣利率來加息,在于其利率已經充分市場化,因而貨幣利率的上升可以迅速傳導到信貸市場,帶來所有信貸利率的上升。
而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尚缺最后一步,目前雖然我們的存貸款利率已經取消了上浮和下浮,但是央行依然保留的基準利率,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貨幣利率的變化未必能直接傳導到信貸市場。
但是,歷史經驗表明,一旦逆回購招標利率發(fā)生變化,哪怕央行不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貸款利率都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最典型的是13年,從13年7月到14年初,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累計上調了75bp,同期銀行一般貸款利率上行約20bp,房貸利率上行約40bp,票據利率也上行約40bp。
所以,到底有沒有加息,關鍵看信貸利率有沒有上行,還會不會上行?
與信貸有關的利率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票據利率,影響票據融資。一種是房貸利率,影響居民房貸。還有一種是企業(yè)一般貸款,影響企業(yè)信貸。
從16年的信貸數據來看,信貸總量約12.6萬億,其中大約8000億是票據融資,還有5.8萬億的居民長貸與房貸有關,企業(yè)貸款總共約6萬億。
所以在票據市場相當于已經大幅加息了。
首先從票據利率來看,16年11月時候的6個月票據直貼利率還在2.4%左右,而在2月份已經上升到了4%以上,
其次,從房貸利率來看,截止到16年9月,全國房貸平均利率為4.52%,已經連續(xù)8個季度下行。
而根據融360的全國房貸最新數據,17年第一個月的全國首套房貸利率為4.46%,環(huán)比2016年12月份上漲0.01%,已經是連續(xù)第3個月小幅企穩(wěn)回升,原因是9折以下房貸的逐漸取消,今年1月起北京首套房的最低優(yōu)惠變成9折起,北京的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從4.21%大幅上升到4.42%。
為什么回購利率上升也會導致房貸利率上升呢?原因在于債券市場的傳導。
10
從16年10月最低的2.64%,到17年2月的接近3.5%,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10年期國債利率就飆升了接近100bp,遠遠高于回購招標利率上行的10bp。與之類似的是10年期國開債,從16年10月份的3.1%到17年2月的4.2%,升幅也在100bp左右。
通過銀行資產配置,債券和貸款利率會互相影響。
而目前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所以銀行會綜合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比來配置資產,同時也會導致各類資產的利率之間互相關聯。
目前銀行配置各類貸款和債券資產大致有如下的關系:
如果配置在一般貸款或者企業(yè)債券,需要計提100%風險資本,同時繳納25%所得稅。
如果配置在居民房貸,需要計提50%風險資本,同時繳納25%所得稅。
如果配置在國開債,需要計提0風險資本,同時繳納25%所得稅。
如果配置在國債,則需要計提0風險資本,同時不繳納所得稅。
所以根據以上的關系,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各類資產的合理利率差值。
比如說目前的10年期國債利率為3.5%,國開債利率為4.2%,兩者之差70bp,隱含了17%左右的所得稅率。事實上國債難以100%抵稅,所以國開債和國債之間的隱含稅率通常在15%左右波動。
而如果比較國開債和房貸,則主要計算風險資本占用的資金成本。目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13%左右,而ROE在2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100%計提風險資本,所占用的資金機會成本大約在260bp,由于房貸只需計提50%風險資本,因而房貸利率大致應該比國開債高出130bp。
在16年9月份底時,10年期國開債大約在3.1%,而房貸利率平均大約4.52%,兩者相差142bp。而目前的10年期國開債利率大約4.2%,對應房貸利率的合理水平在5.5%以上,這意味著如果房貸利率還是很低,那么銀行不如全部去買國開債和國債,而大幅減少房貸的供給,相應必然會導致未來房貸利率會持續(xù)大幅回升。而按照目前4.9%的貸款利率,折扣房貸在未來會全部消失。
所以,在房貸市場,加息也已經開始了,而且還會繼續(xù)下去。與之類似,企業(yè)貸款也會受到影響,利率逐漸上升。
因此綜合來看,加息效應已經在債券市場、票據市場發(fā)生,而且通過債券市場,逐漸向信貸市場擴散。
問題是,中國目前該不該加息?
我們認為,從各個方面分析,目前都不是加息的合理時機。
首先,從人民幣匯率的角度來看,雖然加息有助于匯率穩(wěn)定,但其實上半年不加息人民幣匯率也能穩(wěn)定。
原因是今年以來美元持續(xù)走弱,原因是美國經濟沒那么好,4季度經濟增速下滑,就業(yè)也好壞參半,而且特朗普上臺以后的各項政策也是爭議不斷。
其次,從債務率的角度來看,目前全球都是高債務模式,所以大家都很難承受高利率。
比如說日本的政府負債率高達200%,因此日本國債長期是零利率。而美國的政府負債率高達100%,所以國債利率也很難突破3%。
而中國的政府負債率已經超過50%,全社會負債率接近230%,而GDP名義增速只有8%左右,這意味著如果全社會平均利率超過4%,那么債務率就會越滾越大,因此目前4.2%的國開債利率對經濟而言長期是難以承受的。
再次,從去杠桿的角度來看,我們認同提高短端利率,因為真正錢炒錢大家都是借短錢,所以可以提高短端利率,但是不應該大幅提高長期利率。
因為目前中國的長期國債利率已經是歷史平均水平,超出經濟承受能力。
如果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國債,大家容易陷入一種誤區(qū),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大約2.4%,而中國大約在3.5%,利差只有100bp左右,市場覺得這個利差太低了。但其實美國的國債不免稅,而中國的國債免稅,所以真正應該比較的是中國的國開債和美國的國債,目前兩者利差接近200bp,也就是說,中國目前的長期無風險利率比美國高出200bp,這其實對中國而言是太高了,很難承受。
另外一個角度是把目前的利率水平和歷史來比。美國目前2.4%的10年期國債利率是歷史上的極低水平,遠低于過去十幾年的平均值。其背景是美國去年的GDP增速只有1.6%,遠低于07年以前3%左右的經濟平均增速。
而中國目前3.5%的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是歷史的平均水平,但是6.7%的經濟增速是過去十幾年的最低水平,所以國債利率肯定是過高了。
最后,抑制地產泡沫慎用加息政策。
我們一直提示地產市場有泡沫化的風險,因為16年的房價暴漲與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無關,是居民房貸大幅加杠桿后的結果。
但是在泡沫已經發(fā)生之后,如果貿然加息,或使得泡沫突然破裂,引發(fā)金融風險??v觀歷史上幾次地產泡沫破滅引發(fā)的金融危機,遠的包括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經濟,近的包括08年美國次貸危機,源頭都在房地產市場,而地產泡沫的破裂無一例外都是加息引爆的,所以在治理地產泡沫的時候對利率政策一定要慎之又慎。
事實上,從08年以后,各國應對地產泡沫普遍是采用降杠桿的政策,包括增加外地或者外國人購置稅,比如最近的加拿大溫哥華,還有香港。以及增加首付比例,降低杠桿比例。而去年在上海和深圳實施的對二套房認房又認貸,7成首付比例,事實證明非常有效,根本無需動用利率政策的大棒。
解鈴還須系鈴人,央行需要加強和市場的溝通,尤其要穩(wěn)定長期國債利率。
如果說,央行其實也無意加息,那么為何會產生加息的預期和效果呢?
我們一定要理解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fā)生的變化。
過去我們央行主要決定存貸款利率,而市場也不太關注回購利率。
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款利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回購利率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問題是回購利率是貨幣市場的短期利率,而存貸款是1年以上的長期利率,如何控制回購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是一門藝術活。
這里面的關鍵是市場預期,因為長期利率是對短期利率在未來運行的預測,所以央行僅僅變化短端利率是不夠的,還需要告訴市場短端利率變化的方向,讓市場放心。
比如說美國,大家都知道美國從15年就開始加息,而且已經加了兩次息了,美國加息加的也是短端利率,而15年12月美國加息的時候10年期美債利率是2.3%,而目前也就只有2.4%。
如果把美國和我們比較一下,那么反差就太大了。人家美國加了兩次息,短端利率上行了50bp,而長端利率一共就上行了10bp,所以經濟一直運行的非常平穩(wěn),金融市場也是穩(wěn)定繁榮。而我們短端利率才上調了10bp,長端利率就上行了100bp,而且如果這個傳導開始發(fā)生在房貸等領域,那么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很難想象。
而美國穩(wěn)定長端利率的關鍵,就在于和市場的溝通,雖然美聯儲老是嚷嚷著要加息,但是她們會定期開會發(fā)布對利率的長期預測,而到目前為止的每一次預測都告訴大家這一輪加息短端利率到3%就結束了,所以大家認為長期利率就很難突破3%。
而在日本,為了穩(wěn)定大家對于長端利率的預期,日本央行一直在出手購買長期國債。
究其根源,以往貨幣政策是由央行決定的,央行可以直接決定存貸款利率,所以央行只要做決策就行。但是,目前央行在決定回購利率,而市場在決定貸款利率,所以貨幣政策是由央行和市場共同決定的,因此央行必須和市場充分交流,穩(wěn)定市場對長端利率的預期。
所以,近期央行官方人士的表態(tài)非常值得肯定,而市場也期待央行能有更多與市場的溝通與交流,乃至于穩(wěn)定長端利率的直接舉措。
畢竟高債務杠桿、高房價泡沫和低增長的經濟下,經不起動輒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