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體育"資本回歸路"難言坦途:業(yè)績疲軟市場遭壓

(原標題:匹克體育“資本回歸路”難言坦途 )

國內體育品牌匹克體育繼2016年11月完成私有化、退出港股市場后,日前正式宣布回歸A股的計劃。匹克為謀長遠發(fā)展回歸A股,原因是相比港股市場,體育概念股在A股市場股價估值更高。但值得一提的是,股價表現差、估值過低雖然是匹克退出港股市場的主因,但該企業(yè)近年來不盡如人意的業(yè)績表現,同樣對股價走勢形成干擾。據了解,匹克2016年中期業(yè)績營收及凈利雙指標下降,國內市場份額遭多方擠壓。業(yè)內人士指出,A股市場對于借殼和IPO監(jiān)管嚴苛,私有化回歸的匹克想要再謀資本化道路,具有一定挑戰(zhàn)。

回歸A股謀發(fā)展

近日,匹克召開回歸A股發(fā)展論壇暨答謝晚宴,從私有化到宣布再次沖擊IPO僅隔3個月,匹克用行動公示其回歸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決心。在此過程中,多方資本注入匹克,投資金額高達25億元。道格資本、光大體育基金、前海母基金、華泰金融、民生銀行、國信證券、廣發(fā)證券、中信建投等均成為匹克的新貴股東。

匹克董事長許景南在晚宴上明確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很難為匹克創(chuàng)國際品牌制造效益。匹克在體育產業(yè)深耕多年,投資價值卻長期被低估,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臺,影響公司經營業(yè)務發(fā)展。因此,匹克實施私有化、回歸A股勢在必行。

據了解,匹克于2009年在港上市,但之后該公司業(yè)績及股價表現長期難達預期,市值雖達61億港元,但在內地體育港股中仍倒數。2016年11月,匹克發(fā)布聯合公告正式宣布退出港股、實現私有化。

業(yè)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家關于加快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文件的出臺,體育產業(yè)迎來黃金時代,國內體育概念股,甚至是泛體育概念股均受投資者青睞。但相比A股,港股市場估值偏低,沒有實力雄厚的基金重倉持有,股價很難保持高位。同時,港股受國內外經濟下行以及低估值的集團價格影響,已有超過30家的港股公司開始謀私有化。

業(yè)績疲軟市場遭壓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資本市場雖然成為匹克國際化發(fā)展的絆腳石,但匹克長期以來疲軟的業(yè)績表現也是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之一。

匹克體育自2009年9月上市后,營業(yè)收入、凈利潤和店面數量均出現大幅波動。2011年后,匹克凈利潤更是連續(xù)三年下滑。其中,2012年匹克凈利潤僅在2億-4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暴跌60%,依靠大量關店維持成本運營。雖然2014-2015年營收回升,但仍難現往日業(yè)績高峰。

據匹克2016年中期業(yè)績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7月30日匹克體育集團營業(yè)收入同比下降6%至12.98億元人民幣,毛利潤同比下降5.6%至4.94億元人民幣,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3.8%至1.69億元人民幣。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匹克與李寧、安踏、361°等品牌在國內運動消費市場形成第一陣營。體育產業(yè)復興后,本土品牌陷入拼殺紅海的同時,國外部分運動品牌在穩(wěn)占高端運動消費市場的基礎上,通過渠道下沉,對國內中低端運動消費市場份額進一步搶占。而匹克在內憂外患中,既沒有在本土運動品牌中形成主導,也沒有足夠的品牌及產品優(yōu)勢抵抗國外運動品牌的侵蝕。

IPO之路挑戰(zhàn)猶存

匹克私有化后不到3個月計劃回歸中國市場,雖精誠所至,但IPO這塊“金石”卻并不易開。金融專家對此指出,匹克體育沖擊IPO有兩種途徑,正常排隊和借殼上市。第一種方式不僅對企業(yè)的業(yè)績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且需排隊3-5年。第二種方式雖是眾多“難產”企業(yè)的首選,但A股市場對借殼上市監(jiān)管嚴苛。匹克想要回歸A股具有一定難度。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2-22
匹克體育"資本回歸路"難言坦途:業(yè)績疲軟市場遭壓
匹克體育“資本回歸路“難言坦途:業(yè)績疲軟市場遭壓,匹克 匹克體育 業(yè)績 運動品牌 安踏 李寧 借殼上市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