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點】兜售時間價值,是內容收費的一個重要著眼點)
摘要: 花錢還是花時間,搶鮮還是等待?
近1年來,經過微信即將推出付費訂閱功能消息幾次三番的挑逗,加上許多媒體人紛紛琢磨嘗試內容付費新模式的各種折騰,令關于“內容付費”的討論愈加激烈。
事實上,內容付費由來已久,即便在互聯網時代,以直接收費形式過活的內容生產者也并不少。最典型的網絡連載小說家,其中暢銷小說作者的收入過千萬早幾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這還是在有較為嚴重的版權損失的情況下。
實際上,當下要探討的歸根結底是:那些在互聯網時代已經被習慣免費的內容能不能收費,如何收費?采用免費模式不能過得足夠滋潤的內容生產者,如何實現收費模式?與其泛泛談論內容收費可不可行,不如琢磨一下內容如何收費是可行的。一個重要的著眼點是兜售內容產品的時間價值。
花錢還是花時間?
還記得一句老話:“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眱热菹M要么花時間、要么花錢,事實上天下沒有真正的免費。在許多情況下,金錢和時間可以互換。
互聯網時代的內容,最終會走向對用戶時間有限性的挑戰(zhàn)。內存可以擴容,寬帶可以提速,但作為人花費在內容上的時間卻有極限,這就意味著要有選擇。
互聯網與生俱來的分享基因,逐漸干掉了內容“守門人”角色。雖然,內容被解放了,人人自媒體了,內容消費進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低成本,但也意味著你必須在內容選擇上自負其責。
現如今,粗制濫造、未經證實、別有意圖、斷章取義、文不對題、混淆視聽、聳人聽聞……的內容,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免費模式下前所未有的繁榮。
早在2010年,尼古拉斯·卡爾就曾出版《淺薄》一書,預見了互聯網創(chuàng)造烏合之眾的能力??涨柏S富的免費內容背后,是越來越少的人愿意用嚴謹高要求的精品態(tài)度生產內容。
免費的內容注定以追求傳播效用為目標,通過變現注意力價值來獲利,它們并不在乎受眾是否被淺薄化。相反,正所謂曲高和寡,許多立意高遠內容產品在吸引眼球上未必有勝算。
那些更在乎自己時間價值的內容需求者,必將試圖從這種被淺薄的境遇中掙脫出來。許多人開始試著有意離線、卸掉微信、回歸傳統(tǒng)閱讀。從中國圖書零售市場最近3年持續(xù)保持超過10%的高增長,也可見一斑。
雖然免費內容琳瑯滿目,但更具系統(tǒng)性、權威性,由出版社背書,品質監(jiān)控相對更好的圖書銷量并沒有縮減,反而有較大增幅。那么付費雇用內容“守門人”來替自己挖掘揀選、精編提煉就會成為內容消費的可能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守門人”需求——更何況,有些內容就是用來消磨時間的。那么哪些情況下,人們會更在乎自己花在內容消費上的時間價值呢?可以有兩個判斷標準。
其一,目標受眾的時間是否具有高價值。許多內容消費者他們的時間很緊缺很寶貴,他們投入在內容產品上的時間可以用以創(chuàng)造高價值。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支付一定費用以便能夠節(jié)省時間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二,內容產品本身的效用就是為了實現某一類的效率提升的。典型的是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比如提高掌握某項技能的效率;提高查閱檢索信息的效率;提高投資決策的效率;提升修煉藝術文化修養(yǎng)的效率;等等。
也就是說這類受眾有意愿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通過某種內容產品,達到某種效率提升的目標。例如,得到APP提出的就是“為你提供省時間的高效知識服務”的價值訴求。而不久前推出付費專業(yè)版的鈦媒體也打出了“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知識效率和社交效率”的口號。
從節(jié)省時間的角度來看,除了內容本身更具含金量外,內容的獲取和編排方式更便捷高效也能實現這一價值。認真的說你所提供的內容都有免費版本,但你提供了一個更便捷高效的內容獲取形式,也是有價值的。
搶鮮還是等待?
在內容產品消費上,除了時間的利用率高低有別外,還有一個與時間相關的視角,那就是“搶鮮”的價值。比免費用戶提前享用內容產品的優(yōu)先權也可以被兜售。
從粉絲經濟的角度來看,雖然免費模式下眾生平等,但實際上我們理應將粉絲分為三六九等。重度用戶和普通用戶對同一內容產品的需求強度顯然是不一樣的。在不影響免費模式特有的傳播效用的情況下,出售內容優(yōu)先享有權給鐵桿粉絲也是一種可行的內容收費模式。在一定提前量之后,內容產品仍舊可以免費發(fā)放,變現流量價值。
事實上,內容產品優(yōu)先享有權有溢價能力在過往已有一些先例。例如,電影的首映場票價就可能貴出許多。在線視頻領域,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對獨家電視劇最新劇集也推出有付費優(yōu)先觀看的模式,其他普通用戶則需延后1~2日才能觀看。然而,并非所有內容產品都適合兜售優(yōu)先享有權。這里有兩個條件。
條件一:潛在用戶有較強的動機期望更早獲得這一內容產品。
例如,極度不愿意花費時間等待,希望盡可能早的擁有。連載性內容,例如熱播電視劇可以產生這類用戶需求。此外,提前享有這類內容產品能給用戶帶來某種先發(fā)優(yōu)勢。例如在投資領域,先知先覺與人盡皆知往往有天壤之別,早一步發(fā)現潛在投資機會,了解其他競爭者所不了解的信息,這種優(yōu)先權是值得為之付費的。
條件二:所提供的內容產品具有較強的獨家性。
在許多情況下,內容生產以快為優(yōu)勢,最典型的是新聞快訊,這類產品時效性強但獨家性卻很差,而且傳播能力很強,人們會在第一時間尋找并往往能找到免費的替代產品,不必要付費獲得。就視頻領域那些付費先看的內容,也往往是在獨家版權渠道的情況下。
獨家性內容一方面來自強勢IP獨家生產的所謂頭部內容;或來自買斷版權的渠道發(fā)行;除此之外則可能是一些垂直小眾的領域,內容生產難度較高,有一定門檻,或有特殊內容生產資源。
事實上,垂直小眾領域的內容在免費模式下顯得尤為尷尬,因目標用戶群體基數較小,不易有足夠的注意力價值可以變現。而內容生產投入的成本卻不少,生產難度甚至更高。這類內容產品或可以通過兜售優(yōu)先享有權的模式,在點擊量價值之外,增加新的價值變現途徑。
不能有效價值轉移的免費不可長久
所謂的免費模式,往往是指直接銷售產品本身帶來的收益,不如將產品免費而將價值轉移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收益多。如果這一條件不能成立,免費將不可持續(xù)。
事實上,在許多免費內容領域確實無法實現有效的價值轉移。倘若內容生產者無力改變這樣的局面,只能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降低內容生產的投入成本,放棄高追求,更徹底地轉向有利于提高價值轉移效率的方向;而第二個結果就是轉行,另謀出路。這都將導致好內容的進一步稀缺。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