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政策疑變丨為IPO讓路還是上市公司圈錢割韭菜太狠?

導語:年關難過!臨近年末,關于定增即將取消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引發(fā)市場慌亂,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萬億定增市場傳言魅影

11月24日訊 據中國基金報消息,23日晚間,一則關于定向增發(fā)的消息在各大投行群廣為轉發(fā):

求真相再融資政策修訂的大致內容:要求融資間隔一年;不允許變更投向;鼓勵配股、公開增發(fā);不建議甚至取消非公開;鼓勵市價發(fā)行;融資規(guī)模限制……

再融資規(guī)則可能會有很大變化,準備啟動修訂模式。鑒于機構勾結上市公司、大股東、各路資金,用非公開發(fā)行融資、并購重組等行為無規(guī)則無底線,可能會停定增模式,設六大再融資條件,對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項目效益、融資間隔時間、主業(yè)關聯度等提門檻,提倡配股、公開發(fā)行等模式,控價控量控節(jié)奏。監(jiān)管政策將發(fā)生重大調整:鼓勵公開發(fā)行(IPO的節(jié)奏會超乎想象的快),嚴控再融資和重組。

一時間激起千層浪,基金、私募、個人投資者和投行的相關從業(yè)人員立刻覺得前途渺茫,忽然間都要失業(yè)的感覺,朋友圈里恐懼滿屏、哀鴻遍野。

基金君總結了一下,網傳再融資的要點如下

1、暫停定增(非公開增發(fā))。

2、對公開增發(fā)設置更高的門檻(包括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間隔時間等),提倡配股、公開發(fā)行、市價發(fā)行。

3、窗口指導融資規(guī)模。

4、控制再融資獲批和發(fā)行節(jié)奏。

實際上,非公開發(fā)行(也就是俗稱的定向增發(fā)或定增)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種方式或工具。更具體的分類應該是權益類再融資三種方式中的一種,其余兩種為配股和公開增發(fā),具體分類如下圖:

二、定增批文逐月下降

收緊再融資只為IPO讓路?

深圳一家券商資深投行人士告訴基金君:

從已經執(zhí)行的結果來看,今年再融資的審核已經變慢。

再融資政策修訂的具體內容或還有斟酌,但收緊的原則和思路是確定的,背后的邏輯是為明年IPO加速發(fā)行讓路。

自從2013年左右開始,在會排隊的IPO家數長期維持在七八百家之巨,在會審核時間長達兩三年,這個堰塞湖遲早要解決。

業(yè)內還流傳明年IPO會發(fā)到500家的說法,出處還不明確,考慮到監(jiān)管層的思路是有可能的,但還要取決于二級市場的表現,如果二級市場不配合IPO節(jié)奏肯定會受影響。”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上市公司方面的證實。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說:

今年以來再融資審核很慢,應該是為ipo讓路的原因。最近幾個月,定增的批文數量每個月都在下降,11月只有寥寥數家,正常情況一個月有十幾二十家。除了獲批數量,審核周期也在延長。以該上市公司為例,其今年的非公開發(fā)行從遞交材料到發(fā)行用了差不多十個月,而前次的定增只用了不到5個月時間。

三、定增不大可能取消,收緊倒是真的

浙商證券資管陳旻的觀點如下:

1、目前仍是傳聞,沒有任何其他渠道得到驗證;

2、標題黨!為了吸引眼球。題目是《驚聞定增要被取消》,看起來很嚇人。其實內核講得是修訂規(guī)則、提高門檻等,沒有那么聳人聽聞;

3、可信度。首先,從“取消”二字來看,顯然不可信,畢竟這是一個上萬億的市場,一刀切的叫停顯然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沒有定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就成為一句空話,特別是在最高層三番五次提到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個背景;

4、其次,從“控價控量控節(jié)奏”來說,可信度較高,事實上自今年以來監(jiān)管層一直是這樣在操作的,但其背后的邏輯是“嚴控機構勾結上市公司、大股東、各類資金,利用定增和并購重組,無規(guī)則無底線的套取利潤,掏空上市公司”,說白了監(jiān)管層的目標是要規(guī)范定增市場,清掉湯里的老鼠屎,有利于再融資市場長期健康發(fā)展,而不是連湯一鍋倒了;

5、其實從去年10月18日發(fā)文開始,定增的監(jiān)管路子就一直在往更市場化的方向走。比如鼓勵發(fā)行期首日定價、限制停牌時間等等,就是因為過去這幾年,內部關聯人通過各種手段形成巨大的定增折價,攫取了巨大的收益,未來折價空間收斂是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們提出“定增進入2.0”時代的核心邏輯,未來定增的收益更多來自于beta(低位逆勢布局,等待市場回升)和alpha(企業(yè)經營管理能力,募投項目或并購標的資質);

6、與現在模糊的審批節(jié)奏相比,還不如早點明確規(guī)則,門檻該提就提,大浪淘沙始見金,讓優(yōu)質的項目不至于一起卡死在批文上。

7、總結:不可能全面叫停,有可能提高標準,規(guī)則明確好過沒有時間表,好項目永遠是稀缺品,定增從全民化回歸專業(yè)化。

有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認為,定增已經是主流的融資方式,是市場的自然選擇,不能因為有弊端就因噎廢食、全盤取消,再融資應該減少行政管制,本來就是一個愿買、一個愿賣,是市場化的交易,過度干預會導致市場扭曲。如果未來暫停定增,提倡公開發(fā)行和市價發(fā)行,一些傳統(tǒng)行業(yè)就很難再融資了。市價發(fā)行更適合高成長、盤子小的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機構有配置需要,大額在二級市場買入會導致股價大幅波動,市價發(fā)行則可以避免。

此外,對于融資規(guī)模限制,多位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三四月以來,確實有對再融資規(guī)模限制的窗口指導,有可能未來會持續(xù)。

四、定增市場亂象

事實上,目前定向增發(fā)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上最重要的股權融資方式,其他方式早已被邊緣化。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權益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定向增發(fā)、公開增發(fā)、配股。但當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就是定向增發(fā)。相比之下,定向增發(fā)要求門檻低、操作靈活、定價方式靈活,在審核程序上也相對簡單。

“定增是給上市公司中虧損的企業(yè)一個機會,可以依靠定增扭虧為盈或注入資金,但是后來發(fā)現變味了。”

北京某中型私募總經理對定增市場的亂象有如下一番評論:

定增已經推出很長時間,在市場中,定增更多成為大股東、內部投資人獲利的工具。

現在定增呈現出很多亂象:第一,定增是打折的,拿多少折扣,誰能拿到額度,拿到額度怎么樣,里面貓膩太多;第二,定向增發(fā),拿到好公司額度并不容易,需要靠關系;第三,參與的人通常與上市公司簽了各種各樣保底、回購的協(xié)議,對公眾股東構成不公,定增滋生了很多套利空間;第四,有些定增看著拿三年,不見得真的持有三年,他們通過別的方式可以走。

多數情況下,定增在A股市場演變成少數人獲利的工具,這是不合情理的。我們覺得應該被改進,堅決支持對定增的收緊。

定增套利背后,其核心矛盾是市場供不應求。新股審核制度比較慢、供給不足,造成市場有大幅溢價,這種情況下大股東的股票很貴,他們傾向于利用定增手法拿資產和錢進來,去做并購重組和借殼。

這種情況下,第一,定增催生太多類投行行為,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好的公司要排隊IPO,垃圾公司可以利用高股價、講故事收購另一個公司,做根本實現不了的對賭;第二,定增并不公允,普通散戶被排除在交易之外,定增向特定投資人發(fā)行,怎么確定特定投資人,誰有資格成為特定投資人,有沒有披露其他股東不知曉的內容,有沒有簽訂其他股東沒法享受的條款,這就變成了黑箱操作,變成了股市的抽血機。

今年通過股東大會的定增一萬億,新股發(fā)行才幾千億,大部分的錢流到了少數特定投資者的口袋里。最近五年定增基金越發(fā)越多,而且這些基金的收益率都高的驚人,08年到現在復合收益率超過50%,而且很多定增基金還加杠桿在做,這是市場不公平的體現,慢慢演化為毒瘤。

所以,我覺得未來定增一定要改。堅決支持收緊甚至取消定增,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問題沒有解決,第一,注冊制發(fā)行、上市公司IPO過于緩慢的問題,需要集中精力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定增分流資金,但目前沒法實行注冊制,可以加快新股發(fā)行,市場要維持穩(wěn)定的區(qū)間,要削減資金的分流。第二,要一視同仁,目前我們是發(fā)展中的資本市場,不要搞特定、特供,而是要搞公平,取消特定特向,茅臺都不特供了,為什么定增要特供呢。

事實上,增發(fā)還是可以做的,做什么事都要,不因噎廢食。上市公司可以公開增發(fā),向全市場增發(fā),而不要向特定投資人增發(fā)。定增一定是注冊制下的產物,比如新三板就有定增融資,可以隨時募集,但為什么沒有出現問題,因為新三板的投資人有太多選擇,將近1萬家,東方不亮西方亮。供大于求的市場可以做定增,但在供不應求的市場就不該做定增,一定會滋生腐敗。

也有投行人士表示:并購重組趨嚴,定增趨嚴,韭菜收割越來越難。二級市場土壤的凈化,會是二級市場的一個機會。麻將桌上沒有注定贏錢的一方時,大家才有均等贏錢的機會。

五、定增批文在減少、IPO在加速

開一扇門必須關一扇窗,新股發(fā)行加快,必須減少重組定增。

2013年IPO暫停,定向增發(fā)迎來爆發(fā)期。2016年目前的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IPO規(guī)模。

最近幾個月,定增的批文數量每個月都在下降,11月只有寥寥數家,正常情況一個月有十幾二十家。除了獲批數量,審核周期也在延長。

而與此同時,證監(jiān)會核發(fā)IPO批文一再提速,消化725家排隊企業(yè)僅需一年半。

公開數據顯示,11月4日,證監(jiān)會下發(fā)9家企業(yè)首發(fā)批文,籌資總額不超過45億元。11月11日,證監(jiān)會再度下發(fā)15家企業(yè)的發(fā)行批文,籌資總額不超過112億元。11月18日,證監(jiān)會又核準了14家企業(yè)的首發(fā)申請,籌資總額預計不超過64億元。

從批文下發(fā)的節(jié)奏來看,今年前10個月基本保持在平均每月兩批次的發(fā)行節(jié)奏,而月均籌資規(guī)模維持勻速增長的趨勢。而進入11月以來,頻次達3次;而在過往單月頻次一般為2次。

從批發(fā)的數量上看,今年上半年證監(jiān)會每月核發(fā)IPO批文的家數分別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開始,下半年下發(fā)批文的家數明顯增加,7~10月份分別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累計達38家,約相當于4-6月三個月的總量。

今年以來,證監(jiān)會已累計下發(fā)了117家新股發(fā)行批文,而目前IPO排隊企業(yè)(包括已過會)仍多達725家,原本預計要好幾年才能排完隊的IPO企業(yè),若按照11月每月38家批文的速度不變,未來約一年半時間就可以消化完所有排隊企業(yè)。

對于收緊定增讓位IPO發(fā)行的原因,前述深圳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說,長期在會七八百家的IPO待審項目是監(jiān)管層目前需要解決的堰塞湖,目前平均在會時間2年半,加上券商前期規(guī)范輔導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企業(yè)IPO的周期在5-8年,最快也要4年。“周期太長,扭曲了資源配置。”他說,今年有78家企業(yè)撤掉IPO材料,公告顯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yè)發(fā)生重大變化、業(yè)績下降。不僅如此,IPO周期太長會讓一些優(yōu)質企業(yè)放棄IPO,轉而考慮借殼上市,這也是近年殼的估值居高不下的原因。

六、如果定增收緊,定增基金怎么辦?

如果定增被大幅收緊,那么,近年來爆發(fā)式增長的以參與定向增發(fā)為主要投資策略的定增資管產品將會遭受巨大沖擊,因為他們面臨定增項目大幅減少、無標的可投的尷尬境地,最終可能引發(fā)定增產品的批量修改契約甚至清盤。而那些定增資管產品規(guī)模較大的資管機構將因此出現管理規(guī)模的暴跌。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定增資管產品的發(fā)行主體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私募基金等,產品的主要形式有門檻最低的公募定增基金,百萬門檻的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資管計劃、券商小集合,以及私募基金不一而足。這些機構投資于定增的資管產品,都可能面臨“皮之不存,毛將附焉”的窘境。

而來自公開信息和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的備案信息則大致能看出目前定增資管產品的數量。公募定增基金方面,截至目前,共有30余只定增主題基金獲批或成立,其中以九泰基金、財通基金、信誠基金、銀華基金和博時基金居多。一些產品尚未發(fā)行成立,目前總體存續(xù)規(guī)模為365億元。定增基金多帶有一定的封閉期,最長封閉可達五年。

典型的定增基金在契約中規(guī)定將非現金資產大部分投資于定增股票,以九泰銳益定增基金為例,其招募說明書中稱,基金合同生效后五年內(含第五年),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0%-95%;非公開發(fā)行股票資產占非現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一旦定增收緊,這類定增基金受到的沖擊會比較大。

而一些基金雖然熱衷于參與定增,但基金契約對參與定增的比例并沒有做限制,如財通基金發(fā)行的多只定增策略基金便是如此,這樣,即使定增收緊,對這些基金的影響并不會太大。

財通基金今年發(fā)行了3只定增基金,最近一只財通多策略福瑞混合型基金,首募規(guī)模突破30億元,至此,財通公募定增管理規(guī)模超過149億元,占行業(yè)4成。

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稱,現在定增項目行情看漲,定增基金很難滿倉,空閑的倉位可能就持有三四成左右的債券,如果定增暫停,除非修改基金合同,否則只有把空倉定增倉位等待贖回;與此同時,一些以定增為主攻方向的基金公司將面臨強烈沖擊。

基金公司發(fā)行成立的定增策略基金

其他非公募定增產品方面。根據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備案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在協(xié)會備案的名字中帶有定增字樣的基金專戶和子公司產品達到2194只之多,其中在今年備案的多達1143只,占比超過一半。其中,財通基金、泰達宏利基金、九泰基金、金鷹基金等公司定增專戶數量較多。

而目前備案的定增類券商資管產品為163只,其中今年備案的有58只;備案私募定增產品有1029只,今年備案的多達677只,占比接近七成。也就是說,今年是定增類資管產品大爆發(fā)的一年,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都有大量產品成立。定增一旦大幅減少,這些產品將成為無源之水,不得不轉型或者清盤。

七、一旦定增收緊,哪些機構將受猛烈沖擊

而從管理人角度看,那些發(fā)行定增產品數量較多,參與定增市場較深入的資管機構勢必將受定增政策收緊的影響較大。

而2015年和今年以來,定增規(guī)模雙雙超過1萬億大關,究竟哪些機構分走了最多的蛋糕?基金君跟大家梳理下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5年(以定增公告日為準),至少參與10家定增項目的資管機構達到39家,其中以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居多,此外則是保險、券商資管和信托等機構,其中,財通基金共參與160個定增項目,認購金額高達492.4億元,無論是定增數量還是金額均高居全行業(yè)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定增王,而財通基金參與定增的主體是各類一對一和一對多專戶。其定增專戶數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均居行業(yè)首位,遙遙領先于其他資管機構。

此外,申萬菱信子公司,華安基金,東?;穑桨泊笕A基金,招商財富、申萬菱信、創(chuàng)金合信、泰達宏利基金、諾安基金等也是定增大戶,位居前十。

而今年以來,機構參與定增的熱情大增,截至目前,參與至少10家上市公司定增的機構數量達到46家,其中同樣以基金及其子公司居多,定增王財通基金衛(wèi)冕,共參與174個定增項目,認購金額高達576.62億元,比去年有顯著增長,并遠遠超過其他機構。北信瑞豐基金今年則是定增最大黑馬,參與42個定增項目,認購金額超過百億元。申萬菱信基金、金鷹基金、博時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平安大華基金參與定增數同樣居前,參與規(guī)模多在百億元以上。這些定增市場的主力機構,一旦政策收緊,很可能首當其沖。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11-24
定增政策疑變丨為IPO讓路還是上市公司圈錢割韭菜太狠?
導語:年關難過!臨近年末,關于定增即將取消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引發(fā)市場慌亂,真相到底是什么?一、萬億定增市場傳言魅影11月24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