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擊微信,中移動放出大招:三新和手機

極客網12月19日(北京)微信的出現,一直被人為是傳統(tǒng)通信企業(yè)的夢魘,而對于微信的反擊一直都在中移動等傳統(tǒng)通信企業(yè)的戰(zhàn)略當中。經過一年的醞釀,被視為反擊微信等OTT業(yè)務“大招”的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產品終于將放出。在今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將推出基于融合通信(RCS)的“三新·和”手機,將通信底層的通話、消息、聯(lián)系人與高清網絡通話、社交、O2O(線上線下服務)融合,這也是電信運營商向流量經營轉型的重要內容。

無需另裝微信類

據了解,中國移動發(fā)布的“三新·和”手機,將在手機通話、消息、聯(lián)系人等功能底層采用融合通信技術,而不需要另外安裝App就能使用,這是與微信、來往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即時通信產品的重要區(qū)別。

憑借中國移動的市場號召力和強大的供應鏈支撐,預計到明年一季度,三星、華為、酷派、中興通訊、聯(lián)想等主流終端廠商都會推出采用融合通信技術的智能手機新品。

從提前曝光的頁面來看,中國移動的“三新”包括新通話、新消息、新聯(lián)系三方面,有觀察人士指出,就功能來看,中國移動的融合通信并未脫離目前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的范疇,不過運營商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即能夠實現各種語音、數據、互聯(lián)網應用的無縫融合,用戶無需下載App,以自身手機號碼作為ID,使用門檻低。

流量經營轉型之需

“融合通信”是在今年初,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提出的4G時代的新型基礎通信服務,按照計劃,在2015年全面商用。

對于中國移動的步伐遲緩,不少人士提出,騰訊微信已積累了近5億的活躍用戶數,中國移動融合通信至今才面市是否已喪失了有利時機?

對此,一位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透露,一方面,做融合通信需要在技術層面進行一定的準備時間;另一方面,運營商做RCS主要意圖并不是應用OTT競爭,相反很早之前就已計劃打造社交平臺。

盡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OTT業(yè)務在一定程度上給運營商的傳統(tǒng)語音、短信帶來了沖擊,尤其是短信業(yè)務,市場對流量的需求大幅攀升,這刺激了電信運營商進一步加快流量經營轉型的步伐。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指出:“在移動互聯(lián)網新時代下,語音、短信都在互聯(lián)網化,電信運營商必須正面應對這種變革的大趨勢。”事實上,從今年三大運營商的頻頻動作來看,也已經意識到了流量經營的重要性。

聯(lián)通電信或將跟上

在中國移動“融合通信”之前,中國電信已聯(lián)合互聯(lián)網企業(yè)網易公司推出了“易信”客戶端,以期對抗微信的一家獨大,然而進展卻并不盡如人意。此番,中國移動率先利用融合通信對底層功能改造,不少人士對運營商的管理體制及產品的網間壁壘問題提出了擔憂。

通信專家項立剛預測,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跟進融合通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為融合通信是避免淪為管道、轉向流量經營的重要內容,對三大運營商都是有利的。不過,三大運營商在共同推進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好利益分配協(xié)同合作的關系。

電信運營商的融合通信產品,無疑將與微信等OTT業(yè)務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重合,能否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這主要取決于產品的用戶體驗、功能創(chuàng)新、使用方便,贏得用戶的認可,即使在微信獨大的市場上也仍有較大的發(fā)展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12-19
為反擊微信,中移動放出大招:三新和手機
極客網12月19日(北京)微信的出現,一直被人為是傳統(tǒng)通信企業(yè)的夢魘,而對于微信的反擊一直都在中移動等傳統(tǒng)通信企業(yè)的戰(zhàn)略當中。經過一年的醞釀,被視為反擊微信等OTT業(yè)務大招的中國移動融合通信產品終于將放出。在今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將推出基于融合通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