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轉型新零售門店?其實銀行業(yè)的轉型升級可以更大膽些

極客網·極客觀察3月19日 近日一篇名為《新零售門店布局加快 銀行網點進入轉型調整期》頗受人關注,單看標題,很多人以為銀行終于開竅,利用其廣布城市的服務網點進入新零售領域了。

其實,該文所謂的新零售重點不在寬泛意義上的新零售,而特指銀行業(yè)金融業(yè)務的新零售,包括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應用,以及大型綜合化體驗型旗艦店和小微的便利型智能化服務點兩種網點形態(tài)的重新布局等。也就是說,不管怎么創(chuàng)新,終究還是狹義金融服務的范疇。

實際上從廣義的金融服務去看,買賣商品也屬于金融活動,且買賣商品+買賣服務,才是當前寬泛意義上新零售指向的最新內容。那么我們不妨設問:銀行既然開始變革其服務網點,何不一步到位,將新零售的范圍擴大到售賣商品+服務這一廣義的金融服務領域呢?

被邊緣化的銀行網點

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高歌猛進,普通用戶越來越難得近一次銀行網點了,這讓這種古老的金融業(yè)務交付終端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據中國銀行業(yè)協會3月15日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銀行業(yè)服務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2600.44億筆,同比增長46.33%;離柜交易金額達2010.67萬億元,同比增長32.06%;行業(yè)平均離柜業(yè)務率為87.58%。

87.58%的業(yè)務不需要銀行柜臺去完成,這是對銀行柜臺最大的諷刺。當然必須注意,這里的離柜和脫離網點不是一個概念。隨著大量智能互助式設備替代人工柜臺,某種程度上這是銀行自我革新的結果。據介紹,現如今包括個人開戶、電子銀行、轉賬匯款、掛失、換卡、激活新卡、修改密碼等19大類100多項個人非現金業(yè)務,用戶可根據具體需求訴諸及機器操作,而無需麻煩柜臺人員。

但是,這真的是銀行網點轉型升級的關鍵嗎?用互聯網“流量即生意”視角來看,這是典型的南轅北轍。因為本質上,這些智能化互動設備的引入,并沒有給銀行增加額外的用戶,僅僅是減少了少量的人力而已。至于體驗上,考慮到設備操作的多樣化和復雜性,用戶的體驗相比手機端互聯網企業(yè)提供的可替代方案來說,并未占到多大的優(yōu)勢。

那么問題來了,銀行為什么不走一條“聚攏流量—流量變現”的更具想象力、真正的新零售的道路呢?

盒馬鮮生們的生意

提起新零售,一個叫做“新物種”的詞總是如影隨形,亦即新零售就是要創(chuàng)造、孵化新式的產品或內容供給形態(tài)。這其中,最為廣泛關注的無疑是盒馬鮮生——這個由對銀行業(yè)造成了深遠影響的阿里巴巴公司打造的新業(yè)態(tài),可以說是超市,可以說是餐飲店,也可以說是一個菜市場,同時還是一個倉庫。

這個被稱為“四不像”的集合體,自2016年誕生以來很快吸引了最多的模仿者,迄今已有包括永輝超級物種、步步高鮮食演義、天虹Sp@ce、百聯RISO系食、大潤發(fā)優(yōu)鮮等亮相,紛紛以生鮮超市+餐飲+生活體驗聚合形態(tài)迎合消費者,聚攏流量疊加售賣和服務機會,最大化商業(yè)價值。

目前我們看到的無論是大型綜合化體驗型旗艦店還是小微的便利型智能化服務點,著力最多的還是金融業(yè)務內部的組合延伸,比如從核心存、貸、匯到基金、黃金等理財產品的銷售,或者是水電煤、公積金等公共事業(yè)繳費,再遠一點則是郵票、紀念幣的發(fā)售——始終未發(fā)現更大膽的突破嘗試。

盒馬鮮生們的四不像模式,能否在銀行業(yè)推行呢?朱飛(微:xjrclub)認為是完全可能的。畢竟在線上一端,很多銀行都喊出了綜合金融服務商的口號,從積分兌換商品到直接開設電子商務商城,都有了較多的嘗試。這些嘗試完全可以用新零售的玩法落地到線下網點去。

國外銀行的他山之石

其實在國外,銀行網點的新零售轉型升級已有一些大膽的嘗試,包括網點+超市、網點+咖啡館等。

比如在美國,在超市內的銀行分支網點總數已經超過1500個,并以每年500家的增速在擴張。在超市中設立的銀行網點,—般只需要1名經理、2名全日制員工和2名非全日制員工即可,一年支付的工資費用只需9至10萬美元,成本可節(jié)約三分之一。 而且,由于在超市和百貨商店購物的人群密集、流動量大,成本比傳統(tǒng)網點低,能更快實現盈利,且業(yè)績比一般分行要高出三、四倍。

同樣誕生于美國的新型銀行Capital One,更是將銀行與咖啡館相結合,探出了一條全新之路。Capital One咖啡銀行采取開放布局的設計,店內設有公共桌和躺椅,任何人都可以預訂的會議室、免費無線網絡和電源插座,以及免費為所有人提供咨詢服務的視頻柜員機和自動柜員機(不只針對持卡人),持有CapitalOne銀行卡的客戶在點單(手磨咖啡和點心等)時,能享受50%的優(yōu)惠。考慮到咖啡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這樣的玩法,與盒馬鮮生何其相似。

目前,國內的包商銀行、招商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等,已經開始借鑒這種咖啡+銀行的模式,通過營造一種生活氛圍為用戶提供服務。只是朱飛(微:xjrclub)認為,這樣的搬移有失機械,或者說遠遠不夠。參照新零售在中國的發(fā)展崛起情況,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開發(fā)出符合中國用戶習慣的新零售銀行。

今天如果你還偶爾走進銀行網點,你總會發(fā)現銀行會用米面糧油之類的食品作為獎勵去吸引儲蓄或理財用戶,大爺大媽們也習慣于定期去銀行“薅羊毛”。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銀行售賣東西的可行性。當然,至于買什么、怎么賣,還有待銀行業(yè)和零售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去探究,朱飛在這里就不展開。

總之,在新零售聚客時代,銀行網點的轉型升級也應該達到聚客目的,爭取流量變現最大化商業(yè)價值,而不是單純的“機器代人”提升金融效率。在智能互聯的新時代,對任何行業(yè)來說,固守老本行都最危險的選擇,唯有跨界創(chuàng)新才能開創(chuàng)新局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3-19
銀行網點轉型新零售門店?其實銀行業(yè)的轉型升級可以更大膽些
實際上從廣義的金融服務去看,買賣商品也屬于金融活動,且買賣商品+買賣服務,才是當前寬泛意義上新零售指向的最新內容。那么我們不妨設問:銀行既然開始變革其服務網點,何不一步到位,將新零售的范圍擴大到售賣商品+服務這一廣義的金融服務領域呢?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